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調漂 > 技巧

分析魚咬鉤吃餌時浮漂的漂相種類

欄目: 技巧 / 釋出於: / 人氣:2.66W

我們常說的漂相就是浮漂的動態表現,是浮漂的靜止狀態被擾動後的表象。之所以說本帖是“基本分析”,因為本帖分析浮漂動作原因只是“大多數情況”,也就是常見的、具有共性的一些現象分析。下面就浮漂常見的幾種典型動作的產生原因進行粗略分析。

分析魚咬鉤吃餌時浮漂的漂相種類

一、黑漂

黑漂是釣友最願意看到(沒有之一)的浮漂動作。但是,實戰中卻經常出現黑漂不中魚的情況。非人為因素產生黑漂的原因就兩種:一是魚身體碰撞漁線;二是魚牽拉餌鉤。

第一種情況比較好判斷,魚撞線導致黑漂後,浮漂會快速恢復到原位。如果魚擺尾或扇鰭(均未觸碰漁線),浮漂會搖晃,如果魚體較大浮漂會大幅度搖晃,甚至上下沉浮,但是不會形成黑漂。

第二種情況有比較複雜,就實戰中經常遇到的情況進行分析,有以下幾種:

1.魚就餌後將餌鉤吸入或吞入口內,但是魚並未離開原地。當釣目較低(比如兩目)、魚體較大的時候,雖然魚沒有離開,但是也會黑漂。因為大魚吸(吞)餌的距離比較長,釣目又比較低,這就表現出黑漂。這種黑漂的特點是沉穩有力,但浮漂下沉速度不快,看上去有彈性。這種情況下,假設釣目很高,那麼可能是一個大幅度的頓口。這時提竿基本是沒跑了。如果沒中魚,也一定有掛到東西的感覺。那很可能是你用的魚鉤太小了,或者魚鉤太鈍了,刺不進魚嘴,你提竿把魚鉤從魚嘴裡生生拉出來了。

2.魚把餌吃進嘴裡後離開,浮漂被魚拖入水中形成黑漂。這時的漂相是,浮漂先有一個小幅頂漂或小幅頓漂,緊接著就有力、快速地沉入水中,感覺浮漂似乎要一下子竄下水中很深的樣子,而且浮漂有時是斜著下去的。這種情況如果不是鉤子太小或太鈍,應該沒有不中魚的情況。因為所謂的“死口”基本都是這樣形成的。死口還空鉤,那你運氣得背到什麼程度。

3.魚含著餌鉤(就是沒有全都吸入嘴裡,只用嘴脣夾著)離開,浮漂同樣出現黑漂。這種情況與第二種黑漂很相似,但是有不同之處。浮漂先是上下抖動,而不是頂漂或頓漂。這種情況多半是遇到了有實戰經驗的魚,警覺性較高。魚吃餌前先試探,所以浮漂上下抖動;試探後仍不是百分百放心,所以先含在嘴上,等確認沒危險了再全部吃入。這時提竿也會中魚,但是魚鉤一般只是掛在魚脣的邊緣很薄的部位,稍一用力就把鉤拉掉了。黑漂跑魚多數都是這種情況。所以,浮漂上下抖動後黑漂不能提竿早了,要略晚一點提竿。釣羅非常遇到這種情況。

4.小魚咬著餌也會形成黑漂。小魚嘴太小不能把餌鉤吃進嘴裡,只是咬住餌團的一小部分,如果餌團較硬、較粘,小魚會用力撕咬,這時就會把浮漂拖進水裡。小魚黑漂特點是速度快,幅度大,但是沒有力,而且黑漂後浮漂會馬上上浮回位。這種黑漂出現就不要理它,提竿必空。有一種特殊情況,因水底不平,有包有坑,有時小魚恰好把餌鉤拉到坑裡,浮漂就不會上浮。這種特殊情況只有底釣才會出現,浮釣的話浮漂一定是要上浮的。

5.雙飛黑漂。兩條魚同時咬鉤,各向不同方向拉扯餌鉤形成黑漂。因為兩條魚拉扯,這時的浮漂會出現連續的頓漂,接著黑漂。這時提竿多數是雙飛。

二、頓漂

頓漂是最容易抓口、也是釣友最希望看到的浮漂動作之一。魚在吸入(或吞入)餌鉤時需要用力,餌鉤入嘴後就不再動了,餌鉤運動的距離比較短,所以浮漂表現出來的動作是有力的向下一頓。頓漂也有多種情況:

1.有力、沉穩頓漂。這是典型的吃口,通常浮漂會先有一些小動作。小動作是魚試探餌所引發,魚的種類不同,試餌的動作也不一樣。鯽魚是一下一下地試探,所以鯽魚頓漂前先是浮漂小幅度有明顯時間間隔的上下動作,幾次之後才有頓口。羅非魚則是連續不斷地邊試邊嘗,浮漂則是連續上下抖動,力度很輕,之後有頓口。

鯉魚是比較挑剔的魚,先要清潔一番,所以浮漂是先有無規律的小動作,幅度小,動作無力,吃餌的時候才有沉穩的頓口;草魚不管吃什麼都是吃草的動作習慣,進食前先看看,看好了不嘗,直接就是一口。所以草魚咬鉤前浮漂會搖晃擺動,稍後浮漂會上下躥動兩三下,那是草魚正往嘴裡送餌,接著是要咬鉤的頓口,快速有力。

舉這幾例是要說明,頓口是魚吃餌所導致的動作,這是規律性的動作,但不同的魚在不同狀態下產生的頓漂動作不同。還要注意的是,大魚往往頓口的幅度反而不大。因為魚的體型大就佔有一定優勢,就不怕別的魚搶食,所以進食比較從容;大魚吸力也大,不需要身體有大動作就能把餌吸進嘴裡。所以,大魚咬鉤的時候,不慌不忙,沉穩有力,而浮漂的下頓幅度並不是很大。

2.輕緩、柔慢頓漂。這是很不好掌握的一種漂相。有的雖然輕緩,但還是看出有一定的力道;有的下頓幅度不小,但浮漂動作鬆鬆散散;有的下頓動作感覺輕飄綿軟,等等。這裡分幾種情況來講:

a)滑口魚吃餌。休閒塘常見的漂相。休閒塘的魚釣上來放回去,放回去又釣上來,再放回去……魚被釣的很精很滑,吃餌的時候小心翼翼,就是把餌吃到嘴裡也是反覆輕輕嘗試,時刻準備吐出。經反覆嘗試,沒有發現異物才慢慢下送。所以,滑魚吃餌很輕,吸餌入嘴的時候很小心,力道自然就很小,反映到浮漂就是輕緩的頓漂,滑魚在咬鉤前會有多次試餌的動作,而且動作大小快慢不一,這時浮漂就可能會出現頓漂或頂漂的虛假訊號。釣滑魚要認真觀察,細心辨別虛實訊號,這主要是從力度上區分。而每一條魚吃餌都不盡相同,釣上這條魚是這樣的力度,下一條魚不知道是怎樣的力度,要抓主魚口有一定難度。所以,休閒塘是初學者練手的最好地方。這裡介紹一點我的經驗。我釣滑魚一般是採取放口的辦法,所謂“放口”就是,前面幾口的動作不管多大,多像,不提竿。因為滑魚不論大小,不會輕易咬鉤,都要多次反覆試探。前面幾口動作放過去,不單單是因為魚並非真的咬鉤,更主要的是通過仔細觀察,把前幾口的力度、幅度等做為參照,去判斷(是“判斷”而不是“確定”)後面的吃口虛實。應用這種方法的前提是,事先知道目標魚是滑口魚。

b)小魚咬鉤。咬鉤的魚比預想的目標魚體型小。比如某釣場放的魚是半斤左右的鯽魚,那麼我們就會設定目標魚是半斤左右。但是咬鉤的魚只有二兩甚至更小一點,那吃餌的動作就明顯很弱。但是小魚的漂相與滑魚不同,一是沒有太多的虛假訊號,而是儘管力度小,但是幅度和力度比較一下,還是覺得有些力道。小魚咬鉤的漂相只要平時留意觀察,不難掌握。

c)餌料不適口。這種情況多見於人工釣場,因為釣場的魚不缺吃喝,對餌料也是挑挑揀揀。由於餌料選配不適合目標魚口味,魚吃餌就不積極,動作也很勉強。魚在就餌的時候基本是含在嘴脣上嚐嚐就放棄了,就算魚吃餌進嘴也覺得不好吃,馬上就吐出。這些動作反映到浮漂,雖然也有與正常情況基本差不多的試餌的小動作,但往往是小動作過後就是無動作。偶爾出現頓口也很不好看,緩、軟、慢、散,頓的表現似有似無。這時提竿多數空竿,即便中魚也易跑。因此,如果浮漂有魚試餌的動作,但是過後就沒吃口了,或極少出現頓口,你就要檢查餌料是否有問題,要及時換餌,不然就會空軍。

d)魚的吃口輕。人工釣場常見這種情況,不是沒有口,是吃口輕。這是餵養魚塘和釣場放養等諸多原因所形成的。這種輕口有時輕到不能按目算了,要按毫米來算浮漂的移動距離。所以,輕口漂相很容易被初學者忽略,以為沒有口。輕口漂相也有特點,如果你集中精力看漂會發現,雖然動作幅度很小,但是“頓”的動作卻很明顯能看出來。遇到吃口輕的情況要及時調整方法,換短一點的子線、換小一點的浮漂、釣的靈一點,再有就是要看住漂。順帶說一句,常聽到人講“XX釣魚看不住漂”,所謂“看住漂”就是仔細看漂相,不放過細小的動作。如果看不住漂,魚咬鉤的動作被放過去,那還釣什麼魚。

e)小魚鬧鉤。這是很令釣魚人頭疼的事情。小魚鬧鉤指的是不足以把鉤吃緊嘴裡的小魚不停地咬鉤餌,使浮漂的動作不斷,從而無法判斷是否有目標魚咬鉤。小魚鬧鉤會出現頓漂、送漂、黑漂的漂相。但是如果有經驗的話還是能看出來是不是目標魚在咬鉤。小魚鬧鉤出現的頓漂特點是速度快、復位快,浮漂下沉沒有力道。這種沒有力道的直觀感覺是,如同浮漂下面突然出現一個空洞,浮漂一下子掉了下去。有力道的頓漂感覺是有一股很大的力突然爆發,把浮漂拉下去了。所謂“經驗”就是實戰中能夠分辨出有力頓漂和無力頓漂的區別。對付小魚鬧鉤沒什麼高招,輕一點的浮漂調的鈍一些,或者換餌料,再不行換釣點,。換了釣點還是不行,收竿回家。

3.移位頓漂。就是浮漂斜著下頓。這種情況中魚率較高。主要是兩種情形:一是魚吸餌力度大,且魚嘴與餌鉤有一段很小的距離;二是魚吸餌入嘴就立即離開,但移動距離很短,所以浮漂會斜著下頓。這兩種情況都容易使魚鉤掛住魚嘴。斜著頓漂上魚後往往是魚鉤掛在魚嘴的側邊,而不是上脣或下脣。看到斜著頓漂必須提竿,即便是提竿空鉤也無須後悔。

4.頓漂不上浮。浮漂有力下頓但是不上浮。這種情況眼見的不多,經常是提竿晚了點才注意到。這是遇到大魚了,或者是甲魚。沒什麼可說的,想辦法拉上來就是了。

頓漂是最多出現、最複雜的漂相之一,只有實戰中不斷積累經驗,才能熟練掌握。

三、頂漂

說到頂漂都會想到釣鯽魚,因為頂漂是鯽魚漂相的代表性特點。其實各種魚都有頂漂的情況。頂漂有幾種情況:

1.中鉤頂漂。魚在吃餌的時候低頭,餌進嘴後抬頭(其實魚是沒脖子的,不會低頭也不會抬頭。我們說的低頭、抬頭,是形象的形容魚向上或向下傾斜的姿態)。魚的抬頭動作就把魚鉤向上抬起,浮漂就上浮。所以漂相就是,先是一個小幅頓漂(魚低頭吃餌進嘴),然後向上送漂(魚身恢復水平)。這是鯽魚的典型動作,其它的魚也有類似動作。如果這時沒有提竿,可能接著會有黑漂的情況,那是魚離開吃餌的地方了,帶動浮漂下沉。這種情況就是死口了,再不提竿可能連竿子都被拖到水裡。

2.吃餌頂漂。這多見大魚吃鉤的情況。魚吸餌的時候,魚嘴離水底有一段距離,餌鉤吸入嘴裡後,相當於被抬上來,浮漂就上浮了。表現就是送漂。這種送漂沒有頓口,但是送漂後浮漂會有暫時的停頓。魚吸餌入嘴後,抬頭,浮漂上浮;然後魚準備向前(後)或左(右)轉身離開,而魚身恢復平到離開要有一個短暫的停留,這是餌鉤是在魚的嘴裡,所以浮漂上浮後會有短暫停頓不下降。

3.吸餌頂漂。魚先把餌團吸到嘴脣之間,浮漂上送;然後魚把餌鉤吃進嘴裡,浮漂稍停或不停接著一個小幅有力的頓漂。這是抓口的有利漂相。

前三種送漂情況基本都是咬鉤的漂相。如果是先頓漂接著送漂,在頓漂後送漂沒結束就要提竿;當出現沒有頓口直接送漂的漂相時,要抓送漂後那一刻的時機,或是停頓,或是頓口,立即提竿。這三種情況提竿時機如果掌握不對,很可能空竿或跑魚。

4.小魚鬧鉤。又是小魚鬧鉤,真煩。小魚咬住餌團的一部分把餌鉤提起,造成送漂的假訊號。但是這個情況好判斷。浮漂上送速度快,沒有停頓,送漂後就下降。這時不用去管它,只看看浮漂是否回位。如果浮漂穩定後,明顯高出幾目,那就是餌掉了,要換餌了。

5.小魚群頂餌。還是鬧小魚。這是浮釣出現的情況。一群幾毫米長的小魚頂著餌團搶餌吃,把餌團頂起來,浮漂上升。這個也好容易看出來。浮漂上升不是很快,上頂距離也不多,最多兩三目。沒有停頓又慢慢下降。

6.餌料脫落。長時間沒有魚咬鉤,餌料浸泡後脫落,或被小魚吃光餌料,浮漂緩慢上浮。這個情況很容易判斷,因為浮漂上升很緩慢,一點一點上升到調目的位置。這是必須提竿,沒餌了還釣什麼。

四、抖動

這是魚在試餌,或者魚尋餌時在水底用嘴拱泥,把餌鉤掀動。還有就是小魚不停地咬餌。浮漂上下抖動的比較快多半是魚在試餌,一下一下地上下抖動多半是小魚吃餌。不管什麼情況都不是魚咬鉤。但是初學者一定要把浮漂的抖動情況區分開,才能比較準的判斷後面的漂相。

五、滑漂

滑漂就是浮漂比較均勻的上升或下降,沒有劇烈動作。滑漂有快有慢,但都是沒有頓漂現象。小蝦在餌團上邊吃邊爬,會造成上或下滑漂;小魚吃餌並牽拉移動會造成向下滑漂;小魚把餌團咬脫鉤會造成向上的滑漂;餌料味型不對,魚不往嘴裡吸餌,只是用嘴拱餌團(之後放棄)也會出現滑漂。滑漂多數情況不是魚正經咬鉤,但有一種情況要注意,浮漂有一個下頓的動作,但動作較輕或下頓動作很虛,之後滑漂(可能上可能下),這時很有可能是魚咬鉤。如果經常出現滑漂情況,可以基本斷定小蝦小魚較多。

六、走漂

走漂就是浮漂在未受到人為牽拉的情況下,發生了水平位移。在流動水域走飄是不可避免的。在靜水中走漂,有魚牽動的,有風颳動的,也有線組初始狀態不正而導致的。除了小魚頂著餌團吃餌會走漂,有些目標魚也會造成走漂,比如體量小一點的羅非魚,經常會頂著餌團,邊頂邊嘗,浮漂就發生水平移動。

如果拋竿的時候拋得太滿,又沒有壓風線、拉魚竿調整浮漂的位置,水線可能是傾斜的,當餌團經浸泡更加鬆散、或水下有擾動等情況使線組受力發生小的變化,水線可能會恢復垂直狀態,從而帶動浮漂水平移位。這種情況走漂距離比較短,目數會增加。當走漂時出現頓漂,不論幅度大小,動作虛實,都要當作是魚咬鉤的訊號提竿。

這樣做,原因有二,一是有頓漂很可能是有魚吃餌,走漂可能是魚帶著餌移動形成的;二是走漂也就是說浮漂牽動鉤組離開了原位,偏離了釣點,所以即便空鉤也要提上來,重新上餌拋鉤到釣點。

七、截口

截就是攔截,魚在餌鉤還沒有就位之前就咬鉤,好像是中途攔截一樣,故稱截口。截口也彷彿是魚在水裡接著餌鉤,所以也稱做“介面”。由於魚咬鉤的時候線組還沒到位,浮漂也是還在運動中沒有穩定,這時浮漂的動作與常態下狀況有些不同。比較容易看的截口是頓漂和抬漂。

因為是浮漂在動態下出現的魚咬鉤動作,所以,出現截口時,浮漂可能是傾斜著頓漂或頂漂。頓漂基本可以判斷是魚咬鉤,而頂漂一定要抓浮漂上浮後出現短暫的停頓,如果沒有停頓就不要提竿。

由於截口出現在浮漂擺正的過程中,浮漂自身的動作就影響了魚訊的準確性和清晰程度,所以,截口往往是看上去比較含糊、動作不太明顯、漂尾動作無確定性(無規律)。所以,抓截口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一定的經驗。對於初學者如果對截口看不準,除非你是為了練習而刻意去抓截口,否則,不要總抓截口,可以放過。

線組在入水後,不論是什麼運動軌跡,基本都是在釣點上方逐漸下降,這時候如果抓不住截口,不僅是頻頻空鉤,而且很容易驚窩。所以,初學者截口看不準就不要抓截口。

截口的漂相還有浮漂翻身動作的表象。浮漂入水後,在應該翻身的時候仍然平躺水面不動;或浮漂翻身到某一角度就不再繼續翻身,斜著停那裡,甚至又臥倒在水面。當出現這兩種漂相時,可能是魚在水裡吃鉤了,要及時提竿。

以上所講的各種漂相只是施釣過程最常見的浮漂動作的“淺析”。還是那句老話,只是參考,不是標準。初學者看這些內容,是要了解浮漂動作產生的原因,而不能拿它去和套你遇到的情況。通過對魚的習性不斷了解,對浮漂動作不斷地理解,多加練習就能看住漂,抓住口了。

Tags:漂相 浮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