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四季釣魚 > 秋季釣魚

在秋季釣魚需要靈活應變(例項分析)

欄目: 秋季釣魚 / 釋出於: / 人氣:1.56W

我們知道8月初雖已立秋,但由於還處在“末伏”,正午尚能感覺到秋老虎的威力,江淮地區的正午溫度能達到35℃左右。但是,一場秋雨一場涼,畢竟季節不饒人,立秋後弱冷空氣初現,早晚與中午的溫差拉大,天氣顯現出“秋意漸近,夏味猶存”的狀態。

在秋季釣魚需要靈活應變(例項分析)

氣溫的大起大落會迫使魚兒頻繁調節自身的生理技能,在不 同的深度來回遷徙,也給釣友在選釣點、泳層時造成困難。而夏末秋初的溫差變化,是直接影響初秋釣獲的重要因素。可以說,初秋垂釣的一切準備都要圍繞溫差來 進行。我們應該隨著近期天氣、溫度的變化,隨即應變做好兩手準備。

初秋時節的溫差變化,要求釣友在 選點時靈活多變。晴熱高溫時,深水區和草區水下涼爽,魚兒喜歡藏身其中,可以沿用“夏釣潭”“夏釣蔭”的策略。在早晚或陰雨天,則可以釣2米左右的淺水 區。氣溫的起伏不但影響著魚兒的活動,給選擇釣點帶來困難,也給魚兒的食性帶來變化。初秋時節,魚兒的食性一般會與夏季相似,喜食清淡、清香的素餌。但 是,如果出現連續一段時間的陰雨天氣,使用腥香的葷餌魚兒的上鉤率就會明顯提高。

去年8月3日,我所在的城市25℃-34℃,陽光強烈。我使用3.6米手竿和清香餌料在河邊釣鯽魚,起初1 米多的淺水區效果不錯,隨著氣溫的升高,魚口慢慢變稀。為了躲避火辣的太陽,我將釣點搬到跨河大橋下,橋下微風習習,小鯽魚的咬口很旺。不遠處的釣友也紛 紛搬了過來,收穫也都不錯。

而錯失良機的釣友只能釣深釣遠,才有一點收穫,而且正午以後就不見他們提竿了,但橋下的釣友們還會不時上魚。晚上5點過後,我 的釣點上鉤率開始下降。而橋外釣友的上鉤率又開始上升了。於是,我又將裝備搬出橋外,鯽魚的咬口又恢復了。一天下來,我釣了1千克的鯽魚,與其他釣友比起 來算是不錯的成績。

8月10日,小雨轉陰,氣溫23℃-28℃,但體感溫度並沒有預報的那麼高。我 由於去得遲,沒有佔到上星期的釣位,只好另選一處靠近深水區的釣位。我使用的仍舊是清香餌料,但是拋了將近20竿都不見動靜,附近釣友卻不時上魚。我發現 他們大多使用的是蚯蚓,或許是連續低溫導致鯽魚的食性發生了變化,也開始接受鮮腥餌料了。於是,我在餌料中撒了一點蝦粉,鯽魚很快就開始上鉤了,這讓我對 鯽魚隨溫度改變食性的特徵有了更深的認識。通過兩次作釣可以看出,初秋時節外出選釣點和攜帶餌料時要做兩手準備,要多試用多觀察,確保餌料使用效果的最大 化。

另外,野外垂釣環境複雜,溝渠、池塘的水溫與湖泊、水庫的水溫差別也會增大,而不同的水溫會直 接影響魚類食性的變化。我認為,大水面的魚兒變換食性比較早(由素食向葷食轉變),而小水面的魚兒變換食性比較遲,有時會相差十多天。我分析可能是大水面 水深、水溫低所致,所以應該留意氣溫、水溫變化,並且隨機應變。

說到底,魚兒食性的變化還是取決於水溫的變化,水溫變化以後,魚兒就會調整自己去適應。但 是,夏末秋初並不是最佳的釣魚時段,因為溫度經常起伏不定。溫度的曲線變化直接左右著魚兒的活性,這就要求我們的垂釣方式始終貫穿一個“活”字,因為 “活”則成,“死”則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