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四季釣魚 > 冬天釣魚

冬季海竿串鉤釣草灘的五大技巧

欄目: 冬天釣魚 / 釋出於: / 人氣:8.62K

說到海竿串鉤釣草灘,乍聽肯定大吃一驚。因海竿串鉤本來就線長鉤多,愛招惹麻煩,怎麼還專門到草灘中找事?近年來經本人反覆試驗,實踐證明它不僅是可行的,並且效果獨特。

一、客觀現實的可行性

在我地水庫的溝灣河道中,常年可見生長著一些如菱角秧等的漂浮水草,將水面覆蓋得密密麻麻如鋪綠氈。明知其下有魚,但因密不透風而無從下鉤。這裡成了魚蝦的自由王國和世外桃源。但深秋後,由於西北寒流的侵襲,原生長茂盛的水草,隨著氣溫驟降而死亡,有的葉爛莖折,有的落底成泥。

這種草灘,雖在嚴寒的摧殘下日日衰落,但互相勾連遮擋,水溫仍高於開闊水域。且灘中散落著秋後的草籽禾粒,遊蕩著水陸昆蟲,自然成了準備向深水遷涉的魚群—尤其鯽魚,暫時停留索食的棲息之地。因近岸天寒水冷無魚可藏,漂浮於遠岸的爛草又基本沉沒於水層中下,在這等寒而可居,飢而有食的優惠條件下,魚類怎能熟視無睹,無動於衷。

但面對越遷越遠的魚群,手竿鞭長莫及,顯然沒了指望,然而海竿卻正好派上用場。因往日望草興嘆的那些擔憂,如今已隨風化解,即使再遇掛鉤繞線這等煩心雜事,也完全可毫不費力地扯斷或連莖拖出。滿地銀霜的秋末,這豈不是最好的機遇和不二的選擇。

二、時間、釣位、釣點的選擇

在此環境中下竿,最佳釣期是我地從“立冬”後菱秧腐爛的半個多月時間內,待沿岸結冰,魚群大幅深遷後,趨向結束。出釣時間,因海竿串鉤投擲遠,涉面寬,所以氣候變化對其影響不大,除寒流大風外,不論陰晴雨雪,任何時間和天氣均可出釣。尤其一天中的清晨,效果最好。久暖乍寒時的天氣突變,當氣溫下降水溫波動不大時,常有奇效。

釣位選擇,適宜坐北向南,或坐西北向東南的陽面灘灣,此地背風向陽,水溫比陰面略高,秋冬間魚群相對集中穩定。釣點選擇“三個結合帶”。

1. 深、淺結合帶。

2. 明、草結合帶。

3. 稀、密結合帶。

綜合歸納最佳點位在深淺交界的草邊。因無草無魚,草多既不利下鉤,又不易起魚,只有此地三方之利均佔。當草灘較大探邊不易時,可選密草中相對稀疏的中央。

冬季海竿串鉤釣草灘的五大技巧

三、釣具及釣組

1、竿

比較適合於串鉤的,是介於軟硬之間的中調海竿。竿長以2.7-3.0米為宜。因深秋主釣鯽魚,且點位普遍較遠,竿軟不利遠投。又因釣法主攻草灘,掛鉤機率較高,雖能任意拖出,不致損鉤斷線,但竿軟拖拽無力,不便操作,竿硬又魚訊不靈。二者兼顧,軟硬取齊,折中為宜。竿數3~4支足矣,多者魚旺時無法照應,少者釣效不佳。

2、線

主線2.5號,連線線2號,綁鉤腦線1.5號。這些均做參考。草中釣線粗點影響不大,為保險起見,也可上調,尤其連線線。

3、鉤、墜

深秋之後的鯽魚,索食不勤,吃口小而輕,鉤不宜大,以等同於伊勢尼5~6號為宜。串鉤佈局:因在爛草灘中下鉤,難分泳層高低,鯽魚攝食礙於雜草阻隔,有時攻上,有時取下,穿插於隙間,上中下中魚的機會都有。所以串鉤高度,不能拘於只貼近底泥,要適當放寬。

一副串鉤可拴4只左右小鉤,連線線總長最好不超過60釐米,以利拋鉤出線。綁鉤腦線,以往那種從底到上逐步加長,儘量使每鉤接近水底的排列方法,不可再用。因線長在水中極易與草絞搭,魚咬鉤時反應不靈,故一律採用等長等距的階梯式排列。

鉤距10釐米上下,腦線5釐米左右。鉤前置固定墜,重量30~40克。但墜與最下之鉤的間距,要視底泥厚度而定,否則隨墜下陷,等於廢鉤一枚。衡量間距是否適當,看釣餌現狀便知,如長時間無魚問津,則需調整。

四、釣餌應用

串鉤用餌基本要求:既要具有誘魚的積極效果,又要耐溶耐啄,且拋投中不致分離脫落。草灘釣鯽更為挑剔。常用麵糰等素餌,已不具優勢,因甩脫掛落後,懸垂於水中的會是幾隻空鉤。況且天寒水冷,魚對素餌已不買賬,較為青睞的是蚯蚓、紅蟲。

但小小紅蟲掛鉤勞神費力不說,隱於草縫很不顯眼。此時最佳者只留蚯蚓一款。但使用時要挑選如太平二號等色澤鮮紅的優良品種。

裝鉤方法:

1.整條。從頭處穿入,讓其首尾在水中自然蠕動,以“活”制勝,但不宜太大。

2.截節。選取較大者,擷取前段掛鉤。因斷口體液的濃腥,頗具誘魚特色。兩種用法,各有千秋,然而在垂釣中不論哪種掛鉤方法,每次收竿後都要多檢查,勤更換,一來以保持釣餌的鮮活完整,二來防止拖掛時鉤尖外露。

五、釣法與操作技術

海竿串鉤釣草灘,以前涉及較少,可見有一定難度。為防止掛草而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除在選點上有特殊要求外,釣法與操作技術也需要相互適應。

一、廣種薄收,找魚下鉤

此釣法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找魚。在平坦明亮水域,探魚跡,找魚群,一般的方法是:

1. 扇面布點

即將幾支海竿分不同方向,不同遠近,以扇形打出,哪裡發現連續上魚,就將幾支海竿集中投向聚魚水域。此為橫向布點。

2. 沿線探位

專用一支海竿,在不同方向上打出探路,如無魚咬鉤,隨即搖輪收線,收收停停,走走探探,在縱向的運動中找魚,這是動態釣法的翻版,這種方法在初春深秋魚懶少動時,具有明顯優勢,如與前種搭配,效果更好,所以多年來成為海竿串鉤找魚的首選。

但如今卻不得不放棄。因水下暗草不知何有何無,線隨竿動,鉤上常會裹挾一團雜物,即使中途有魚,釣餌也難被發覺。況且運動中拖拖拽拽,磕磕絆絆,極易將釣餌掛脫。因此找魚方法,只能在前一種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改進使用。

即按照選點要令,以扇面打出,隨即將線輕輕收緊(切記不可用力過猛,否則釣餌即使不脫,也難免鉤尖外露而影響吞食),固定後細察其情。如等待一陣依然不動,即須收回重投。每竿以此類推,直至找到魚群,方將數竿集中。這樣雖苦又累還效益不高,但環境所限只能如此。

二、優化釣組

提高投竿命中率和上鉤率。海竿串鉤用於草灘,需解決的技術問題,第一是投竿要遠,落點要準,做到哪裡有魚就能打向哪裡。二是入水後的釣組反應要靈敏,魚訊清晰,不致貽誤戰機。

從實踐中看,竿長竿硬,鉛墜重量匹配得當,即可投遠並便於操作。但這種組合魚訊反應遲鈍,短竿軟竿,在重墜的牽引下可將訊號放大便於觀察,然而又不易遠投,可見兩者間矛盾重重實難兼顧。

解決的途徑,首先根據現實的需要,選擇長度和調性相適應的釣竿(前面已做講解,不再贅述)。其次調整鉛墜配重,使之與竿性適應。衡量的標準是:壓彎竿尖,產生相應的彈性。但不可壓得太低。墜太重除入水聲大驚魚外,阻力增大操作不便。太輕竿身下彎達不到彈性最佳點,除反彈不足,投擲時釣組飛行乏力外,釣線鬆塌,影響魚訊傳遞。

墜重30~40克僅是提供了一個參考範圍,要量 “竿”而行。還有一點須引以關注的是,水下草多,落墜後除本身重力外,還會在草的牽絆下增加另一種阻力,因此墜的重量能減則減,這樣不僅對遠投有利,同時對減弱聲響避免驚窩更有好處。連線線總長在滿足綁鉤要求下,同樣越短對出線越利。

影響投擲除客觀因素外,還有操作者體力與技術的主觀因素。解決辦法,一是因人而宜選擇釣具。二是勤學苦練逐步完善。尤其對拋竿中壓線手指鬆放時間的掌握這一關鍵技術,更要細心揣摩,耐心體會。

三、辨竿尖識魚訊

巧揚竿穩收線。海竿串鉤以竿尖代漂,識別魚訊便成了一門學問。影響魚訊傳遞的因素,除釣具與釣組外,還有架竿姿勢。各種不同的架竿方式,其主要功能自然是為了穩定釣竿,但也不能忽視它在魚訊傳遞上所起的作用,而且不同的方式效果差別還很明顯。

在此最好使用長型支架,因竿身整體懸空後,竿尖特別靈敏。但不宜架得太高,要設法壓低竿身,使串鉤儘量貼近底層,處在鯽魚索食的有效範圍內。如此既可減輕釣者在仰視中產生的視覺疲勞,同時也便於觀察。

串鉤咬鉤訊號,大致有以下幾種:

1、連續小幅微顫。多為小魚所為,深秋少見。

2、間歇而不規則的輕微點動。這是較為常見並普遍的,尤其在竿軟墜重的情況下,這是標準的咬鉤動作。

3、回線。原靠鉛墜重力繃緊的釣線,突然回鬆,竿梢以微彎狀恢復到自然伸直。這也比較少見,因水下不暢,咬鉤後遊動不大,即使偶有出現,回線幅度也較小。

4、猛然地有力一頓(即突發性的單點頭)。這是在草灘這一特定環境中,較為常見且典型的咬鉤動作,尤其竿硬時表現更為突出。因雜草阻隔,前期訊號微弱而不易發覺,當表現明顯時,說明多是大魚並已將鉤吃死。

及時而準確地揚竿,恰當而正確地收線,是提高魚獲的關鍵。基本原則是:快抓竿,穩發力。不論哪種訊號出現,只要明確,就不得遲疑。因深秋魚不太活躍,虛假訊號極少。操作要領:先以抖腕之力將釣線迅速繃緊,感覺沉重判斷中魚後,再輕輕搖輪,徐徐收線。

不可猛收,不得急拖,以免拽脫,防止驚窩。尤其中途被草攔截後,更不可性急,要依勢周旋。如揚竿後發現無魚,也沒必要停竿再等,因在草中起鉤,蚯蚓在揚竿的瞬間,多已掛脫或結束通話,等待只會白白浪費時間。所以訊號不明,寧可再等,不可打草驚蛇,反正串鉤餌多,還有中鉤的機會,同時也免得往返無功。

冬季海竿串鉤釣草灘,這是一種針對性較強的釣法,雖然普遍性較差,但卻填補了年終空白,增添了淡季野釣樂趣,其價值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