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水域 > 水庫釣魚

湖庫野釣的抬線找魚技巧

欄目: 水庫釣魚 / 釋出於: / 人氣:4.86K

抬線的找魚技術,此法是多年運用總結之法,我門弟子用此法在一江一河南北中間都試過,在結冰後的冰面未試過,在最高氣溫十二度之下無效,很多可能是個人觀點,怕會誤導大家,有理者請採納,無用者請路過,抬線與其它釣法最大的不同就是難於變換窩點兒,所以找到魚後垂釣也算是抬釣的精華所在,聲名本人推廣抬線事業一不為名,二不為利,只求將這種國產路亞釣法發揮到極致,看洋人的假魚歷害還是國產的泡沫釣法歷害.再強勁的餌料也不會超過一公里的誘效,所以野釣找魚技術是非常關鍵的環節.

一、魚群覓食的幾大原則(適用於湖庫):

1、天氣陰暗或混濁水底的時候多向近岸邊尋覓,天氣晴好,光線充足時一般沿深水行進,較少的機會遊向很淺的水域。

2、聲音因素同上,如果周邊常有不熟悉的聲音,如修路,放炮,人聲,火炮聲,大魚一般不近岸邊尋食.岸邊清靜而祥和,魚會感覺不到異常和殺機,就會靠邊覓食。

3、氣溫高的時候,魚在岸邊尋食的時候,喜歡沿著相近的深度尋食行進.所以一般的陡坎和華尖是一般釣魚人夢想的釣點.而氣溫低的時候,是沿深水到淺水的行進覓食,再快速返回深水。

4、魚在高活性的時候迴游路線會加長,將更加靠邊:在好的天氣狀態下,如高氣壓,風速在三到四米每秒的天氣;魚在煩悶的連線幾天之後突然遇上的一個較好的天氣等,都是魚的高活性期,這個時候魚對窩料和餌料的挑剔也沒有那麼強烈.迴游路線的加長,會增加魚的食量和飢餓度,這個時候魚就比較靠邊了,魚在這種時候會飽食一天管幾天,後面幾天的魚情都不是很好。

湖庫野釣的抬線找魚技巧

5、熟悉的氣味可以攔截魚的尋食路線,魚常吃的食物,會引起它的食慾,熟悉的氣味會激起魚的食慾,所以熟悉是關鍵,不管你用好好的餌料和窩料比如線蟲類,魚對之不熟悉,一樣可能引不來魚.有的魚會在窩點附近長期停留,還有很大一部分吃兩口不上鉤就走了.這不是窩料的原因,是魚的迴游特性的決定了的.

6、氣溫氣壓決定著魚的覓食深度和位置.一個常識大家都知道,魚喜歡呆在氧氣含量較高的場所,較低的含氧量將如陸地上的高原一樣缺氧,所以不喜歡進食.當天氣壓較低的時候,當風吹過水麵後,會形成表面較高含氧量的水流,通過風的帶動就會流至下風口,下風口的水體中氧的含量就明顯的高於其它地方,所以魚喜歡向下風口移動和在那種地方覓食。

而相反,在氣溫較低的時候(低於十五度),只要滿足氣壓超過995有微風,就不必去考慮氣壓的因素了,只考慮氣溫的因素,也就是說氣壓較高的天氣宜選擇較溫暖的水域.低溫的時候魚有明顯的趨溫性,這個時候有溫泉水和地下水注入的地方將是好的釣點,而在一般水庫湖泊,隨著降溫,在深水的水溫明顯高於水錶的溫度. 在淤泥底部的氣溫明顯高於沙石處的氣溫,背風的區域肯定高於風口的氣溫,魚的趨溫性就體現了出來。

大魚在高深度的情況也能滿足其的生理需求,就不會游到淺水.鯽魚因為個體較少,有一個較反常的現像,在白條,麥穗魚和鯝魚參較多的地方,魚反而會遊向淺水,這好像與此規律不相符合,實際不是,鯽魚在氣溫較低的時候還是在深水,由於雜魚在深水覓食形成食物的短缺,所以才會在下午氣溫和水溫升高的狀態下向淺水覓食, 這是鯽魚的個體小,食物少,又要去適應水溫要求.而在氣溫很低的時候淺水為什麼沒有參子,就是因為淺水氣溫太低。

其個體更小,更不能在低氣溫下滿足其生理需求,有時你手杆上魚上得較好,你不要完全以為你所釣的位置就是魚的窩點,實際那可能是小批部隊,而真正的魚群可能就在你窩點前方几米遠的倒深不淺的地方.淺水只是暫時點,而深水才是低溫狀態下魚的歸宿,只是較深的地方水中參子較多,你無法釣取罷了,用抬線就可以輕易的證明這個理論 ,抬線在冬天抬的水位不會很淺。

就是抬線找到的是較大個體的鯽魚和鯽魚群落,通過泡沫的對參子的過濾作用將大鯽釣上來,鯉魚發現這個現象的比較少見,鯉魚在陰暗的天氣狀態下靠邊覓食,也會是坎邊或者接近深水邊緣,是因為天暗魚覺得安全和覓食因素兩個驅使.總體現象的成因是因鯽魚個體較小適應水溫變化的能力較差造成,鯉魚個體較大,可以完全適應深水中較低含氧量。

湖庫野釣的抬線找魚技巧 第2張

7、進入冬季之後,我們對一個水庫的魚選擇深度的時候,可以以水質來定深和淺,水質一樣可以決定著魚呆的深度,這是因為水質影響著水中的氧含量,及食物的關係,水質差的水庫,要其它情況相同的情況下,魚呆得較淺,特別是小個體的魚,如鯽魚,水質好的水庫,各個深度水層中 氧含量較高,所以魚極易下到深水中去,外界氣壓條件不易影響到魚,而水質一差,外界氣壓氣溫條件極易影響魚的活性。

水質差的水庫,一般是養殖或肥料造成,上水層的水含有大量的藻類和有機物質,導致了與水面的氧氣結合能力較差,雖然能產生部分氧,都只在淺層中與水結合,而水底的腐爛物質極易產生有害氣體,所以深水中更易缺氧,經多次測試,一般能見度在0.5米的,在水深十米的地方,氧含量為能見度一點五米的深度為十米的氧含量的三分之二左右.這可能就是水質差的水庫魚為什麼不喜歡呆得深的原因.

鯉魚和鯽魚分群的原則,一個很容易認識的現像,熱天的時候鯉魚和鯽魚呆的水底深度的層次有部分重合,而進入秋冬季節後兩都就開始慢慢的分開.水庫中較深的地方往往是上鯉魚的好地方,卻不能很好的上鯽魚.

有了以上的原則,大多釣友就明瞭一定的常識,為找魚打下較好的基礎.

二、找魚,通過表象去分析:

現像一

在清晨,我們到庫邊的時候,很多釣友比較盲目,一罈清水沒有魚星如何找魚?一般水庫在清晨,風都比較小,這個時候是找魚最佳時機.輔助裝置有望遠鏡,眼睛好的釣友也可輕易的覺察出魚星的位置和魚種類.如果有船輕輕划動到魚星密集處,仔細分辨是不是有效魚.

魚星分兩種星,一是擦底星,二是覓食星,覓食星又分兩種星,一種是覓食水底表面的魚星,多呈細密狀,一種是拱食魚星,多呈大單泡並帶有拖尾的細星.魚群中在深秋和冬天早上覓食的魚較少,氣溫較低,活性降低,所以覓食呈現一種不規則的小泡小星,多是覓食水底表面的食物,魚星是走動的,可根據參照水中倒影的方法,看其位置輕微變換來認識是魚星還是水底的氣泡。

還有的是魚從水底的氣泡口或者水下雜物較多的地方,經過而觸發了氣泡的產生,這個時候有望遠鏡就大有用場了,不輕易的放過水麵的任何動靜.鯉魚跳出水的現象,根據鯉魚出水的位置,是小鯉魚的深度,而大鯉魚深度再加上一米的深度,是鯉魚魚群的深度了.除非非常缺氧,你都可以在大水面上找到魚星群聚的地點.當然有的水庫鯉魚較稀少,聚不成群,只有找鯽魚的小單泡群體了.

現像二

鯉魚的單泡行進也是不要放過的一個現像,鯉魚單泡行進在沒有驚擾的情況下會一直的走下去,單泡行進表示魚在覓食和從口中排氣往往出現在魚活性較高的時候,而花白鰱的泡在水面存留的時間較短,多呈較大個體的單泡和雙泡,水錶無漂浮物則極易爆.沒有其它小魚星並存,而鯉魚星的存活時間要長得多,這個現像釣友們得分清楚,一般擦底星較輕,泡較細密,多呈小條狀.兩頭較細,中間較寬.是魚在水底調整姿勢所作出的。

水庫中間遊走的大單泡加小星一齊移動,大單泡,我稱之為挖掘機,為什麼如此稱謂,大單泡,是魚群中較大的個體在攻擊水下隱藏的食物,起挖掘作用,如泥底中的食物,貝類和泥土中的其它生物,水草中隱藏的蝦類等,而其它魚則在周邊攔截,這是魚群覓食的一個社會作業.是魚群社會化的一個現象.是魚群覓食的重要特徵,這個時候在這種位置打下爆炸一般都會有較好的收穫.

群聚的單泡行進,單泡個體在大拇指大小,面積在幾個平方到一二十個平方不等.這在較大的水庫中易見,這是中等個體的鯉魚魚群在集體遷移覓食,這個現象也可能發生在近岸淺水. 冬季的晴天中下午比較容易遇上.這個時候在其移動的前方做窩將再靜候截殺,將是不錯的選擇.

現像三

水中呈條形狀魚星的分析,這一般是烏魚和草魚的覓食魚星,烏魚在追食小魚時會因為身體在水底高速移動帶動水流或者擦底將魚星送上來,魚星一般會帶上水底的物質,烏魚星一般比較持久,並會在水底長期攻擊小魚而再次出現,草魚是因為受驚而快速移動和追搶食物造成,草魚星比較雄渾,而烏魚星比較單細.不會認識的朋友可以分別用兩種餌料嘗試,多試幾次就會分了.

湖庫野釣的抬線找魚技巧 第3張

現像四

魚的活性決定魚星的大小,在魚適應的氣候條件下,鯉魚魚星都會有較大的單泡出現,而在天氣狀態不好的情況下魚星呈細密狀,這是天氣因素決定了魚的開口度造成的,在水中含氧量較高的時候活性較高,可以拱食泥底中的食物,魚在大口進食的情況下,一般都會有大單泡出現,大單泡是鯉魚吃較大顆粒的食物或者拱食時形成.這時可以大鉤大線。

而在呈現細密星,星呈懶散狀的時候,不如好天氣那樣強勁,這種情況魚就只是愛吃不吃的狀態,一般只撿表面的食物而不會去拱食,就是釣友們常說的進窩而不食的現象.得更換鉤與子線了.釣法上也手杆以主動振盪為主,手杆和抬線也將守釣改為逗釣.通過魚星來了解魚的活性,再配以合適的釣組和餌料,是對魚的一個應變方法.

現像五

進入冬天之後,水庫中的鯽魚也會集體的覓食,土鯽魚以小單泡為主,其星清晰而且好認,一般下午就會撲向岸邊淺水,而在吃飽之後就會集體回去,上來得晚退得晚,上來得早退得早,進你窩子的可能只是小股部隊,真正的大部隊在後面,這時多做密窩,在魚星較密處用酒米等做窩有很快很好的效果.用較腥的餌料加快上魚速度將是好方法,如果用抬線追擊魚星,將會在無窩的狀態下都會有很好的收穫.當看著大片魚星游回去的時候,海杆串鉤可以攔截幾條,再遠就游出了你的射擊範圍,就可以收杆回家了.

現像六

水下的溝坎直壁,因為水流,水溫和魚本來覓食帶來的水流及重力作用等因素,水底食物易在水底溝坎處沉積和埋藏,這是魚進化過程中傳給下一代的常識 ,魚群一般易在這種水下環境停留較長時間.而其它環境如無食物則是匆忙遊過.

現像七

只要水庫有魚群,不在你的窩點上,就肯定在另一個地方覓食,一部分魚停止覓食了,還有部分沒有停下來,魚群中也有休息的魚,這是找魚出現偏差後的糾正,玩海杆的朋友喜歡看杆不喜歡看星看水,這是極度錯誤的,會看星,會看水的釣友們都會及時的調整位置,以適應魚群路線,小風小浪中一樣可以清楚的看見魚星所在,魚一般在搶食的時候是爆炸上魚的最好時機,出現比較密集的頻口現象,而在有星但懶散的時候一般大魚機率大幅下降.可以放鬆警惕了休閒一會兒了.

現像八

水面小水鴨喜歡鑽水而且長期呆的位置,多是魚群經過的路線或者魚窩,有時水鴨子喜歡進你的爆炸窩子或者線蟲窩子找食,它就是認準了你窩子上的魚星認為下面有魚而且較多,所以通過魚星找魚的方法不光是我們人類會,很多地方野釣都有小水鴨,它們長期在野外生存,你可以從他下潛的時候看到水下的魚被追跑,有時水面放起很大的一連串的單泡,有時卻是成線形的細密的魚星.這是比較好分辨的現象.

現像九

投石問魚法:進入秋冬季節魚開始成群,特別是鯉魚,如果發現水面的魚星群落在認不準的時候,可以用半斤以下的石頭,拋向魚星點.看石頭到底的時候,水下是否會再起很稠密的魚星上來.你可能會以為魚這一驚就會跑了,確實一驚動就會跑,但一般超過三米的水深,一個小時後魚就會回來.如果是三米以內的淺水就不宜做此實驗,在深水投石後,中淺水層中白鰱會被驚動,可以輕易的看到白鰱受驚後迅速在水面拉起線跑,與水底層魚驚動後泛起的帶有泥漿和汙物的魚星完全不同.所以這種方法適用於三米以上的水體,如果淺水白鰱一驚動有的也會鑽入水底,用這種方法就不容易分辨出是何種魚來.

湖庫野釣的抬線找魚技巧 第4張

現像十

關於大鯽魚與湘雲鯽魚和鯉魚魚星的區分,大的土鯽魚一般只放單泡覓食,湘鯽超過一斤的個體放花有點近似於鯉魚, 湘鯽的食物要廣一些,也喜歡拱食泥中的食物,但其星一般以細星為主,有時夾有幾個單泡,其單泡放上來不如鯉魚放的單泡那樣強勁而且有較固定的時間間隔,其魚星中明顯的有很多水底通過氣泡上升而帶上來的汙物。

相反,鯉魚喜歡乾淨,進窩時一般先是清理場地,然後再覓食,清理場地時可以看見較細碎的魚星,那是他將表面的雜物輕輕的推開,然後再覓食,它是先將表面的食物吃層後再拱食,就是在拱食時喜歡一點一點的拱起走,只吃喜歡的食物而不是象湘鯽那樣亂拱一通亂吃一通,開啟兩者的腸胃就可以證明這一點兒。

鯉魚的腸胃物質較乾淨而湘鯽的腸胃中如稀泥一樣的雜物.其它雜交鯽魚如銀鯽,彭澤鯽等在拱食時也像鯉魚那樣的進食表面食物時放起的細小密集的魚星,但其星細碎得多,一般不會有大單泡出現.有單泡都是比魚口稍大一點的單泡.

現像十一

關於水腥味的解釋,鼻子很靈敏的人可以分辨出水中腥味,捧起一捧水,將鼻子靠近,帶深吸一下,可聞出來,有星味的水體一般是昨晚的下風口,是魚覓食後從魚口腔中帶出的唾液和體液等構成了較重的腥味,通過風而帶來,一般遇上較腥的水體都是好現象.

通過以上常識再加上你現場現象,你就可以比較容易的找出魚群之所在.再在比較接近魚群的位置或者魚覓食的路線上做窩.或者移動魚星的前方做窩.你就可能有較好的收穫.

如果你是初學找魚,就找魚星比較密集的位置,只要是底層魚放起的魚星,就可以做窩下杆了。

魚呆的位置不是長久不變的,只有跟隨和攔截魚群,你的窩料才有可能發揮出最佳效力.魚群會隨著氣候因素變化而移動.所以釣友們可以隨時注意窩點和其它水面的動靜決定釣的位置,有風有氧的時候魚可能覓食積極,呆在較深的水域,而無風缺氧的時候就很有可能向淺水移動,氣溫較低的時候可能在深水,氣溫上升,水體溫度升高,深水氧含量就會下降,魚就明顯會向淺水移動,最高氣溫低於十二度,如果沒有找到魚群,就難上鯉魚了。

總體一句話,早上泡泡強,大魚上鉤忙,早上泡懶洋,趁早換釣場.風吹魚就動,無風易缺氧.有雨不要慌,雨過好時光。

後記,手杆釣友們遇上魚呆在深水而無向淺水遊動的現象 完全可以收杆再尋一個魚比較靠邊的水庫或者小河或者長江主岔河,這個季節以大小河流中垂釣較有起色,河流中的魚比較靠邊,不必在那種水庫受冷一天而無所收穫,也許上面是我的唯魚動物論,野戰中會遇上的各種特殊的現象,只要仔細分析,認真總結,你就會很快的找到魚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