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水域 > 水庫釣魚

夏季水情變化對水庫釣魚的影響

欄目: 水庫釣魚 / 釋出於: / 人氣:1.4W

夏季是生機勃勃,萬物活動頻繁的季節,從理論上來看,夏季應該是最好釣魚的季節,但是時刻變化的天氣、水情、魚情等因素卻使得魚兒變得難以上釣。其中,作為釣魚人常去的水庫釣場,因為天氣變化,往往會使水情呈多樣性的特點,從而對魚兒的生活規律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筆者這裡就著重講講夏季水庫水情變化對釣魚的影響。

夏季水情變化對水庫釣魚的影響

一、對垂釣不利的水情因素

(1)水質影響魚類活動

水庫水源主要來自三方面:一個是庫區上游河溪流入的水;二是庫區內天然地下出水洞(水量的大小亦與季節有關,雨季量大,反之則小);三是來自雨水。一般來講,絕大多說中小型水庫均屬第二 三種情況,靜水狀態最為突出。

一年中,雨季,正常年景一般在6~8月,水庫蓄水主要在這個時期。除此之外,更多的時期都處於相對旱季,因而對庫內水質的保障是十分薄弱的。靜水因缺乏流動性,並且隨著旱季的延長,水質越受影響。最近看到一份資料,說國內第二大深水湖(雲南的撫仙湖)全部交換一次水體需約60年的時間,這不僅提示人類,不要輕易破壞水環境,而且從養殖的角度來講,也不能無度放殖,否則於魚類個體成長、於垂釣都是不利的。

水質對魚類影響較大。首先是水體汙濁,包括魚類在內的水中生物,長期排洩的糞便沉澱於水底,因長期缺乏新水注入,無法帶走和淡化,而形成積澱,造成汙染;其次是溶氧減少,由於水生物長期消耗以及氣象條件的影響,都會使水體中的溶氧量減少,從而使魚類處於精神不佳、機能下降的狀態。在接近城區下游的水庫中,這一時期更易形成水體的富營養化,對魚的活動和垂釣產生不利影響。

(2)水位下降驚擾魚類活動

水是魚的生存載體,魚會本能感知生活環境的變化,並且會產生積極的防禦行為,以適應水體變化帶來的影響。我們都清楚,雨季庫水上漲時,魚最為活躍,出釣多有好收穫;反之水位下降後,魚藏於深水、遠水,出釣效果不佳。

每年5~6月中旬,正遇栽種用水或發電用水量大,水位大降時期,水情制約了魚的活動,使釣魚人普遍覺得魚難釣。

水位下降後,魚難釣的另一個原因是,許多原來近岸處在豐水期形成的釣點和窩子,因退水而裸露,比如說,大片長期淹沒於水下的臺狀田地,因地勢帶來的天然餌料的優良,極易聚魚,一旦水落,魚便做“鳥獸散”;一些水草豐盛的淺灘……有人說,水位下降,水面縮小,魚更集中了,應該好釣魚,其實這僅僅是一種表象。實踐證明,不僅不好釣,就是用網捕獲也難有收穫,原因是魚龜縮於水底,很少活動,自然難以釣獲。

二、對垂釣有利的水情因素

(1)水漲使“死水”變“活水”

一般人工湖庫,每年6月下旬至7月間,正直雨季。一般幾百至上千萬立方米的中小型水庫,下一個小時的中到大雨,水位便可提升數釐米至十幾釐米,魚對水的變化十分敏感,特別是水位上升,會刺激他們的活動本能,因而我們常看到大雨中好漁者在河溪水溝的上游或汊口中抓上水魚或支撐抬魚的情景。筆者所在的聽湖水庫就有農民抬出一二十斤的大草魚的情況。新水注入使水位變得新鮮起來,溶氧量大增,魚變得異常活躍,也使垂釣變得容易多了。

(2)水漲豐富了餌源

水庫中的魚靠天然餌料維持生命和成長,一方面,就水庫而言,許多天然餌料,如水生昆蟲和微生物的繁殖、生長受氣候的制約,而夏季的高溫和雨季正適應了植物和生物的繁育,使魚有了豐富的食物。另一方面,由於雨季形成的大量流水,衝涮著陸地的表層,把長期積存的陸地昆蟲和植物碎屑一併帶入水庫,有的隨急促水流迅速擴散到深水區,大部分則很快沉落於上游近岸水域和大片淺水區。還有的過去裸露的成片淺灘和耕地農田,被水淹後,即會浮出大量昆蟲,極快的吸引大批魚類遊竄於此,每遇到這樣的條件,用海竿遠投,魚咬鉤的情形最為扎眼,而用手竿近釣,幾十釐米深處也會有大量魚快速咬鉤。

(3)水面擴大使得魚兒活動空間增加

許多魚有全洄游和半洄游的習性,就水庫中的魚而言,雨季的到來,隨著水的流入,大批魚類,如鯉、鯽、鰱和草魚上溯,長期生活於庫腳的魚,也會上溯到庫頭。視水庫大小,有的上溯里程可達數十公里。魚上溯並不是單純的活動,它們邊遊邊尋覓食物,由於水面的擴大,為它們的活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亦為垂釣帶來了機會。因而這段時間相對短的日子裡,我們在中上游一帶相對淺水垂釣,要比下游的深水垂釣來魚快,也有更佳的效果,特別草魚和鯽魚上鉤的機會更多。

夏季水情的優劣是客觀存在的,釣魚人需乘勢而釣,化劣為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