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水域 > 坑塘

收費魚塘混養竿坑垂釣四個技巧

欄目: 坑塘 / 釋出於: / 人氣:3.16W

一些放魚、也常換水但長年不清底的竿坑,夏天因為爛泥臭底的現象不少見。我如果不是去年釣魚時,為了撈回掉落水中的浮漂。也不會了解到臭底魚坑的“遺臭”:那年夏天,我在市南郊北湖公園一收費魚池釣混養。據說多大鯽大鯉,垂釣中感覺此坑魚密度極低,釣底漂相幾乎無口可言。半水小鯽魚、白鰷不少,魴魚偶爾來一條。鬱悶之間,殊不知前後竿魚情大變。前一竿半水中小鯽,再拋竿上鉤的小鯽魚下面竟然跟了一條斤半的鯉魚,抄魚的時候不小心。主線一下子從竿梢上脫落了。我顧不得魚了。只是惦記著大線上那隻寶貴的“悟道”硬殼羽毛軟尾漂。於是趕緊下抄網,將漂子搭上來。就在人從小釣箱上起身,扎馬步,左手捏漂,右手預備扔掉抄網,把大線拽上來的時候。人不知怎地,小腿一軟、一個趔趄,一頭栽進了前面的水裡。當時只是感覺迎面一涼,人的雙手已經按住池底的軟泥,身體不住的向深水中滑去……我連嗆帶驚嚇,雙手在水中亂抓了半天。方才抓住一把身邊垂落到水中的的葛藤,立起身來。水不深,沒腰。只是泥太軟,如果不是魚池老闆拿一個粗竹篙把我拉上來。可能還要在這軟泥中陷的更深』

收費魚塘混養竿坑垂釣四個技巧

人上來之後,我見浮漂未丟(好在及時撒手,人下坑的時候漂子掉落岸上了),回身坐到另一側的池邊,預備清洗一下腳上粘滿黑色淤泥的涼鞋。不伸手不知道,脫下鞋子的瞬間,那股惡臭的味道直衝腦門!不形容也罷……人且如此難受,況乎魚?也就在這水深只有1米多的地方卻能離底釣到鯉魚。

具體魚情具體分析,還應該考慮到釣場中的情況,比如魚的種類、密度、來源等。夏季,活魚的運輸過程傷魚嚴重,通常竿坑的魚一般都是來自附近的魚塘,而競技池的魚情則比較複雜。因為很多的競技池會根據主辦方的要求,有臨賽前往池內補充一批新魚的習慣,如果池內的鯽魚多,可能還會有很多當年的夏花小鯽魚苗。除了小麥穗,它們也是鬧鉤的小“幫凶”,因為新、老魚群融合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塘中老魚的密度不是太高的時候,新魚還有扎堆轉坑、熟悉探索新環境的現象。為了熟悉新環境,新放入的魚群一般至少需要兩到三天,多則十天半個月才穩定下來。池塘越大,熟悉環境所消耗的時間也就越長。在新放的魚群不夠分散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一種釣魚人之間一轉坑就輪番上魚的現象。在魚群沒有到你面前的時候,只能是糗著釣老魚、養住窩子等新魚。誰留住魚群的時間越長,誰也就越容易收穫不菲。

窩子除了新老魚的問題,還有魚種的分佈問題。國內大部分的竿坑和兼營競技的標準池都是混養,北方一般都是鯽魚、鯉魚為主,兼顧草、魴、鰱鱅。對外開放的按天收費竿坑,往往是以鯽魚鯉魚為主,有著相對數量較少的大體型的草魚、鰱鱅等。鯽魚均在半斤以內,多是1~3兩大小。鯉魚規格在半斤到2斤左右。另有少量5—10千克的大體型草魚,鰱鱅等,而按重量收費的魚池多數是直接放養達到上市體型的成品鯽魚、鯉魚。另有一些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美國回魚、青魚等),這類竿坑一般沒有太大體型的魚。因為按斤收費的魚池收費較高,以接待性和團體性的消費為主,平時去得人數比較少,往往池塘內魚的密度比較大一些,一些釣混養為主的釣魚比賽也往往選擇在這這種按斤收費的釣場進行。其實一些地區的混養競技池除了接待比賽和平時練竿之外,經營性的釣魚收費也往往是按斤收取的。練竿計時收費、帶走魚獲時稱重計價或限制數量,也是很多經營競技池的商家沒有比賽時的謀生之道。

一般在混養坑垂釣有“天坑魚稀、斤坑魚稠”的說法。雖然個人認為不完全準確,還是建議是大家釣竿坑時,針對性的主攻數量較多、品質較好的一種進行垂釣。鯽魚多、鯉魚少,當然是在餌料線組上主攻鯽魚兼顧鯉魚。如果想要追求上魚的質量,只能是針對草、青、鰱鱅等。休閒釣可以容許有較多的功夫來“守”或是“糗”大物上鉤,若是比賽,根本不會有這等閒工夫。釣魚比賽講究的就是速度和效率,放棄“一尾魚定天下”想法。所謂: “釣最多的魚靠功力,釣最大的魚靠運氣”。咱們絕大部分人指望不上交好運,還是求穩,用最可靠的方法多提升一下自己的基本功吧。

釣友們預備前往竿坑釣魚,或是前去參加比賽的時候,一定要打聽清楚這個魚塘平時的一些情況。比如老闆怎麼餵魚的、什麼時間放的魚、平時都是餵養些什麼、釣友們近期的上魚情況等等。其實這些往往在漁具店內釣友的閒談中就能得知一些。很多時候,可能打聽到的釣場訊息,或是參賽時比賽主辦方介紹的魚情與實際魚情不符。我們在聆聽這些資訊時,除去一些言語中誇大其辭的東西,組合其中的資訊片段,在結合實地一些考察,是不難得出結論的。夏季判斷池塘魚情的一些參考思路 第一,高溫季節,幾乎所有的混養魚池都要把魚穩定在一個合理的密度上,也就是說,池魚的密度不會過大。否則一旦翻坑,魚塘老闆只有坐在池邊拍腿大哭的份兒了。正常的情況下沒有哪個魚塘老闆會願意冒賠本翻船的危險。那些鼓吹魚塘中魚的密度超級大的言論,在盛夏時節值得質疑1

第二,夏季的肥水魚池不可能有太好的魚口,就算是去釣鰱鱅也很難有好收穫。因為夏天的肥水耗氧量巨大,pH值偏酸性,氣溫高。悶熱時,白天魚浮頭、晚間魚缺氧。魚的密度越大,魚口越輕、越沒有胃口。有釣友曾經斷言:能平安度夏的肥水竿坑,魚的密度肯定高不了。當你看到渾濁的灰綠色的肥水塘時,那些宣稱自己在此一天釣了幾十斤的“神話”的人,讓他們的“神話”就此打住吧!

第三,坑小水淺魚難釣,坑大水深魚亂跳。夏季一米以內深度的淺水,想要過釣癮很難,是夏季白晝水溫高,魚兒難受……白天“水煮魚”,魚兒的境地可想而知……我認為比較好釣的一個生口池,趕上麥收後農業用水高峰期,連續抽水導致水位驟然降低到半米左右……結果驕陽之下,魚兒大批的死亡,損失可謂慘重。盛夏時節的淺水池幾乎就是魚兒們的活地獄。哪裡還能指望有高密度的魚群?

那深水是不是會好一些?在夏季的“豔陽天”裡,也不見得深水的池塘能好釣。入夏時雖然白天溫度高,但是氣壓也較高。在水質較好的竿坑下鉤,白天也能釣的不錯。最好是釣太陽晒不到的池邊建築物陰影裡,如池中的浮橋下。船隻下面往往會效果更好些。6月下旬,麥收完畢之後, “桑拿天”漸多。這種人和魚都難熬的日子裡,除了鬧鉤的小魚外,極少有人能釣的比較滿意。三伏天最好的釣魚方式是夜釣,只要是能避開蚊子的侵襲,夜釣的效果是遠遠好於白天的。最好的時間段是午夜前後和天剛拂曉兩個時間段。入伏後,因為白晝間氣壓較低。常常見到池中魚兒頻頻躍起,伸竿下鉤時卻全無動靜,原因大概就在這了。

第四,在一些網站上,常見某人在某池塘收穫巨豐,其他釣友興沖沖前往時,往往是深刻體驗了“守株待兔”的意境,這是一種常見的問題,個別竿坑的塘主(特別是按天計費的),因為池中的魚密度較大,常被一些釣友“黑大坑”的手段搞得連底賠,為了保證盈利。往往採取一些控制出魚的辦法,容許一些釣位可以有好的收穫。而另一些釣位上作了一定的技術性的限制手段。比如拋灑些化學藥物、水下做一些攔截魚類進窩的設施。甚至是利用地下水的水溫來影響魚的攝食慾望,因為魚塘老闆可以不定期的進行調整。除了老闆本人之外,很少能有釣友摸透其中的底細,結果就是白花了冤枉錢。

還有一些按天收費的魚塘,本來魚的密度就不太大。偶爾放魚,被幸運的釣友趕上了豐收,盛傳之下,釣友們趨之若騖。交完錢傻了眼,不見了傳說中的瘋釣鯽、瘋釣鯉場景,偶爾上魚的魚情,讓你難以捉摸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最後只能是感慨運氣不佳。個人認為釣友“黑大坑”和老闆“黑心坑”都是不好的現象。這說明了現實社會中“釣魚產業經濟圈”中道德缺失的一種不良現象。只有寄希望竿坑經營者和釣友之間互惠互利、互相照顧對方利益,才能實現漁場獲利、釣友開心的良好發展前景。個人以為一些國外的釣魚場所或許能為我國休閒釣魚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鑑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