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水域 > 黑坑池塘

作釣黑坑的天時地利與釣技分析

欄目: 黑坑池塘 / 釋出於: / 人氣:1.55W

各因數對垂釣的影響

想必到黑坑作釣的朋友都是向著能釣好魚,多釣魚。殊不知想要好收穫,作釣的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缺一不可。因為這三要素打造了魚兒良好的進餐環境,缺了那一項,都會帶來本次出釣的遺憾。現將出釣的天氣剖析如下:

一、季節對垂釣的影響

鄭州地區氣候四季分明,農曆3月至10月是適合垂釣的季節,所以魚諺稱:"陽春三月好釣魚,霜降前後正捉鱉。"進入冬季,氣溫、水溫逐步下降,魚兒為了避寒保暖逐步遊向深水區(魚兒屬於冷血動物,要想獲取能量,必須要有適合的生長的水溫10度—25度),覓食量降低,活動量減少,有的甚至處於蟄伏狀態。它們多靠體內貯存的營養過冬。一般來說,春季和秋季是釣魚的旺季,冬季是釣魚的淡季。

作釣黑坑的天時地利與釣技分析

1、春季(3月—5月)

“三月三,鯉魚上河灘”,特別是清明以後,天氣逐漸變暖,水溫逐步回升,魚兒經過一冬的消耗,開始主動覓食補充營養,恢復體能,有“春釣灘”(淺水區水溫比較適合魚兒的體能恢復和進餐環境,垂釣區域應在深淺交界處)和“春釣草”之說(春天魚兒要產卵甩子繁衍後代,淺水區水草處正是魚兒的天然產房,看到有水草的地方水面上清下渾,此處下鉤必有收穫,上鉤的都是公魚,甩子期間母魚閉口)。在水草叢生、麥子拔節的時節,到淺灘處(水深50公分以上)垂釣必有魚獲,是垂釣的黃金季節。但在冷空氣南下氣溫驟降時(倒春寒)不宜垂釣。

2、夏季(6月—8月)

夏季垂釣要“一日三遷,早晚釣邊”要求釣魚人要學會人隨魚動而動,不能死守一個窩子硬挺。但在盛夏,日光強烈,水溫高,同時水中的餌料充足,水體缺氧,此時難釣大魚,以早晚垂釣為好,中午可在樹萌下或深水處垂釣,有條件的可以夜釣。

3、秋季(9月—11月)

秋天秋高氣爽,氣溫逐步下降,晝夜溫差大,水溫上涼下暖,魚游水底層,此時宜釣深水中的底層魚。但到中午水溫隨氣溫升高,魚游到淺灘覓食,此處也有利於釣魚。秋天氣候穩定,是魚兒覓食的第二個高峰期,魚兒四處遊弋,覓食量大,大魚容易上鉤,所以釣邊、釣草、攆泡、釣深常常能釣到大魚。

4、冬季(12月—2月)

冬天隨著氣溫逐步下降,魚兒活動減少,一般都潛入深水區越冬,特別是下雪或冷空氣過境時,水溫低於4度時不宜垂釣。冬季垂釣有“冬釣陽”和“冬釣午”的魚諺,在暖和日麗的中午,水溫回升,仍會有少量的魚游到向陽淺水處覓食或晒太陽,在10點—15點垂釣會有漁獲。

二、晴天、陰天、雨天對垂釣的影響

1、晴天。一般情況下,只要是連續穩定的晴天,除夏天中午和冬天的早晨、夜晚外,其它時間都較適宜釣魚。

2、連續的陰天或小雨的天氣,除冬季的早晨和夜晚外,其他時間也都適宜釣魚。

3、多雲天氣好釣魚。多雲天氣,光線忽強忽弱,若是陰轉多雲,氣溫由低轉高,水溫涼爽宜魚,魚類表現異常活躍貪食,若是晴轉多雲,魚類也較平時活躍貪食,這些時候都是容易釣到魚的好天氣。

4、下牛毛細雨時有“斜風細雨不須歸”為證。這是因為細雨打在水面上,使水中溶氧量增加,魚類呼吸了足夠的氧氣,顯得特別活躍,攝食慾望強烈,因此很容易上鉤。

5、夏季雷陣雨天氣有“寧釣雷雨後,不釣雷雨前”之說。雷陣雨前氣壓低、溼度大、天氣悶熱、水中缺氧,魚兒基本上停止覓食。炎熱的夏季常伴有雷陣雨,雨後氣壓升高、氣溫降低,水中溶氧充足,所以魚類覓食非常活躍,哥們如果碰到這種天氣,千萬不要錯過。但在垂釣中要注意躲避雷電(手杆最好安裝防電絕緣把套),大雨、暴雨最好是停釣,要注意人身安全喲。

6、久雨初晴和久晴初雨的天氣。雨水為魚塘帶來了溶氧,隨之而來的是朗朗晴天,藍天白雲,魚的胃口大開,此時出釣必有漁獲。

7、秋雨。秋季一般氣溫,水溫都比較穩定。下雨又增加水體的溶氧量,魚兒覓食區域增大。但若是秋雨連綿,此時不宜垂釣,原因是氣溫下降較快,秋涼水寒,正是“一場秋雨一場寒”。水溫隨降雨進一步降低,大大影響了魚兒進食,此時垂釣少有漁獲。

三、氣壓對垂釣的影響

標準大氣壓力為1013百帕。氣壓的大小與高度、溫度、溼度、空氣密度有關。一天之中早晚氣壓比較高。氣壓高低與水體溶氧量有直接關係,氣壓還與風雨、天氣好壞有關,氣壓高低直接影響魚類的活動。氣壓高時水中含氧量多,魚兒感到舒適;氣壓低時水中含氧量少,魚兒感到難受,食慾降低。

四、風向、風力對垂釣的影響

除了寒冷的冬天外,在一般情況下,刮4級以下的東北風、東風、東南風,不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有利於釣魚。而刮南風或西南風都不利於釣魚,但在夏天的早晨、晚上和夜釣,冬天的中午還是可以釣魚的。冬天刮西風、北風的天氣,一般不利於釣魚。另外不論什麼風向,風力達到4級以上,都不利於釣魚。因為大風會造成水體上下環流加快,魚兒在水中隨波逐流,受到驚擾後游到深水區避風(凡事都有辯證的一面,風力超過4級以上,在水庫、湖泊的下風頭常釣大物)。

五、溫度對垂釣的影響

魚類的生長、發育、繁殖都受到水溫的影響,魚的體溫也隨著水溫的變化而改變。一般淡水魚適宜的水溫在10~25℃之間,當水溫降到5℃以下或超過30℃時,超出了魚兒適宜生存的範圍,便很難釣到魚了。

六、水中溶氧對垂釣的影響

杆坑水中溶氧量的變化直接受到氣溫、水溫、氣壓、光照、風力、風向等的影響。一般來講杆坑水體汙染、水肥、臭泥底,溶氧量不足。在風和日麗光照充足、氣壓高時溶氧較好,在進水口、下風口、淺而向陽的水草邊溶氧充足。狹長而深的水體溶氧少。水質肥的水體中溶氧量變化大,故對魚類的主動覓食影響較大。雖然餌料豐盛,但遇惡劣天氣溶氧量大量消耗而使魚類缺氧“浮頭”。因此,外出垂釣時,一定要學會看天測氧、看水測氧、看魚測氧,若魚浮頭就不要出杆垂釣。

杆坑垂釣的水情、釣位

近年來隨著杆坑垂釣市場的需求,鄭州附近新開的杆坑逐年增加。杆坑塘主為了控制出魚量,其調塘的手段不斷翻新。如向杆坑裡撒化肥,撒雞糞、豬糞、牛糞、大糞、衛生球、過量撒石灰、扔火鹼塊、灌汙水等等,使水體中懸浮物增多,水中硫化氫、氨氮、亞硝基態氮等有害物質含量增加,溶氧量下降,藍綠藻大量發生,塘水環境迅猛惡化,從而達到魚閉口、偏口。

記得今年9月份有個坑主調塘一不小心把魚調翻了肚,還厚著臉皮報警說誰給他的塘下藥了(我去看了一下,標準的黑大坑、臭泥底、水發黑、發臭),搞得釣魚圈裡的人好一陣猜疑。

釣魚看水質,水質的優劣決定著魚兒的生存環境,決定著出魚的好壞。有些“練家子”自持裝備精良,長槍短炮,高階魚餌,神密小藥,到坑邊不查水情,支桿便釣,一天下來剃個光頭,常常鬱悶的鎩羽而歸。大有“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巾。”的感覺。殊不知杆坑垂釣如果水質不好,水中融氧量低,魚兒的生存環境惡化,就是鑲金邊的食兒魚也不吃呀。

釣魚看水。因為氣候(天時)、水質、釣位(地利)、釣餌、釣技(人和)三者達到和諧的統一,才能打造魚兒進食的餐桌,缺一不可。下面就水質的檢視、釣位的選擇分述如下:

作釣黑坑的天時地利與釣技分析 第2張

(一)、水質

1、水質的肥瘦與水的顏色的關係

一般杆坑正常的水質顏色應為草綠色和茶褐色。池水呈黃綠色或油綠色表明水質較肥(能見度低於30公分);池水清澈見底,呈灰藍色或泥漿色,表明水質較瘦(能見度大於30公分);池水呈黑色、鐵鏽色、深綠色、灰白色則表明水質嚴重汙染(出杆要慎重)。

2、水的氣味

正常的杆坑的水有魚腥味,不正常的池水發出異臭味(如臭腥味、臭雞蛋味等)。

3、臭泥底

臭底泥形成:它是由殘餌和魚類糞便等有機顆粒物沉入 ,水底及死亡的生物體遺骸發酵分解後與池底泥沙等物混合而成。 臭底泥對水質的影響有二點,一是增加耗氧量。底泥中包含有多種有機物質,當其產生化學分解,加上池水中耗氧生物的呼吸作用,就會大大增加底泥耗氧量,是造成底層缺氧,魚不下底的主要原因。二是產生有毒物質。在底泥的有機物分解過程中,會產生氨、甲烷、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底層環境的惡劣,也是造成魚不下底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外出垂釣時對三年以上不清臭泥底的老塘出杆要慎重。

4、酸鹼度(pH)

池水中的pH值過高或過低,對魚類生長均不利。魚兒生長最適宜pH為7.5-8.5。pH值過低(酸性水),致使魚類血液中的pH值相應下降,減低載氧能力,引起組織缺氧,魚活動能力減弱,新陳代謝強度降低,減少攝食量。也可引起魚鰓組織凝血性壞死,粘液增多,腹部充血發炎。池水中pH值過高(鹼性水)時,會直接影響到魚類血液的pH值,發生鹼中毒,影響血液緩衝系統平衡,且對鰓面板及粘液有腐蝕作用,致使魚體分泌大量粘液,影響呼吸(釣出的魚嘴脣發紅,上火)。水質偏酸、偏鹼都會造成魚兒的偏口。(可到化工門市部,2元買一本,可以測幾十次)

5、溶解氧

溶解氧是魚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而水中溶解氧量的多寡對魚兒攝食均有很大影響。據資料表明:溶氧量5毫克/升以上魚兒攝食正常,當溶氧量降為4毫克/升時魚兒攝食量下降13%,而當溶氧量下降到2毫克/升時其攝食量下降54%,再下降到1毫克/升以下時魚類停止吃食。一般杆坑水質較肥,融解氧偏低。所以出釣應選擇連續的晴天;4級以下的風;下風頭等

6、水位

杆坑水位1—1.5米為好,低於1米的水位魚的警覺度較高,誘魚效果差。有的塘主看到出魚多時便放水或排水,使魚受到驚嚇(魚對氣壓、水壓特別敏感)造成魚兒不咬鉤的現象。

(二)釣位

一般杆坑都有幾個出魚較好的釣位,選好釣位,是垂釣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若選到好的釣位,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相反,假如沒有選到好的釣位,即使你的垂釣技藝高超,誘餌、釣餌也好,也可能一無所獲。

有經驗的釣手平時注意觀察、詢問,把平時掌握的天氣、氣壓、氣溫、水溫、風力、風向、水質、溶解氧等有關知識,運用於垂釣現場,進行綜合分析,探求釣什麼魚、選什麼釣位的最佳方案。今年春季在東區有個塘出釣時選擇了一個釣位,抽了十幾桿麵食,魚開始進窩,半天連續上鯽、鯉四十多尾。

事後分析其原因是:一是垂釣季節好,春暖花開連續的晴天,氣壓、氣溫、水溫、溶解氧正常,適合魚兒的進餐環境。二是釣位卡的好,釣位在魚塘中間的深淺結合部(避開了臭泥底),正是魚兒覓食的通道。

但事物都存在二個方面,有時選在認為出魚好的釣位且釣不到魚,反而溜邊、釣角、釣下風頭、攆泡卻能收穫頗豐。有的時候也遇到過沒有人能看上眼的釣位,卻獲得了意想不到的豐收。兩方面的實踐說明,選擇釣位,必須依據季節、天氣、地貌、時間等具體條件而定。

1、根據季節變化選擇釣位

鄭州地處中原,一年四季分明。魚諺有“春釣灘,夏釣潭,秋釣陰,冬釣陽”;又有“三月三,鯉魚上河灘”之說。這說明了季節變化對釣位選擇的重要性,所以它一直是垂釣者選擇釣位遵循的一條原則。

2、根據時間變化選擇釣位

“一日三遷,早晚釣邊”。這就是說,在一天之內,各種魚兒都有自己的活動規律和範圍,有一定的覓食和棲息的地點、線路。選擇釣位時,必須熟悉各種魚的生活習性。有效地卡住魚道,才能有所斬獲。

3、根據地形地貌選擇釣位

魚諺有:“釣魚不釣草,等於瞎胡跑”和“春釣草”之說(春天魚兒要產卵甩子繁衍後代,淺水區水草處正是魚兒的天然產房,看到有水草的地方水面上清下渾,時時有魚泡冒出,此處下鉤必有收穫,上鉤的都是公魚,甩子期間母魚閉口)。在水草叢生、麥子拔節的時節,到淺灘處(水深50公分以上)垂釣必有魚獲,是垂釣的黃金季節。

但現在的老塘由於水汙染,幾乎水草絕跡(生長在水下的一種草)。其他的如“長釣腰,方釣角”。但關鍵的是要學會找淨底(因為杆坑大部分是臭泥底),避開臭泥底。若不知道好的釣位在那裡就要尋找,向魚塘主或釣友詢問魚塘的地貌和深淺,垂釣前要看塘中什麼地方有魚星,根據塘的深淺來確定釣位,既深中找深避開臭泥底釣實底(拋杆掛餌看看在釣位的1米左右有無小深坑),或是魚塘深淺的結合部。釣位不出魚可考慮釣邊、釣角,攆泡、釣下風頭。總之要善於應變,不能因循守舊。

4、根據放魚的地點選擇釣位

一般根據放魚後魚兒遊動範圍小的特點,把釣位選在放魚的左右和對岸偏左的地方釣生口魚,也不失為是明智的選擇。

杆坑垂釣的釣餌、釣技

大凡釣魚人都知道杆坑垂釣釣餌是否對路往往關係到漁獲的多少,常有“只要餌對路,插根筷子也釣魚”之說,又有“七分釣餌,三分釣技”之言。因此,垂釣者要善於利用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方面,使其達到和諧的統一,共同打造魚兒進餐的環境。下面就釣餌和釣技的基礎知識簡述如下:

(一)釣餌的基礎知識

1、釣餌的基礎配方公式

基礎餌60%+主攻餌30%+狀態餌10%+新增劑0.5%以下。(至於釣餌配方、小藥的配製比例各廠家多如牛毛,網站也可查詢,這裡不再贅述

(1)基礎餌:(又稱原塘飼料)可用顆粒飼料,原塘顆粒為佳。顆粒飼料大致分分三種:蒜味顆粒、腥味顆粒、清淡味顆粒等。因為杆坑的魚都是從養魚塘買來的,從小吃慣了顆粒飼料。在四處暗藏殺機的杆坑裡,特別是老魚、滑魚對顆粒餌的條件反射(警覺度)較小,吃口較好,顆粒飼料新增的比例可針對季節的不同和垂釣杆坑的情況具體掌握。(我本人主張用蒜味顆粒,因為大蒜有殺菌消毒促進食慾之功效

(2)主攻餌:可以商品餌為主(丸九、老鬼、三元、龍王恨等均可)可根據垂釣的物件魚來確定,並根據氣候的變化及時調整釣餌的鮮、香、腥、素。)

(3)狀態餌:主要用來調整餌的狀態,常用的有拉絲粉,雪花粉,薯粉、白粉等。通過新增狀態餌使釣餌的霧化、剝落達到最佳狀態,為魚打造一個良好的進餐環境,使魚放心大膽的咬你的鉤。

(4)新增劑:又稱小藥,主要有蜂蜜、紅糖、味精、酒米、蝦粉、蠶蛹粉、香虎、豬母奶、藏純香、老冰棍、草莓香精等等,新增量寧少勿多。本人主張用前六種環保型的新增劑,好處有二,一是不汙染水質,二是不害魚。後幾種屬化學合成,人聞到和嚐到都感覺香甜濃烈,何況是魚?殊不知魚的味覺要比人的強百倍,效果如何本人不敢苟同。若在某一個杆坑內大家都使用化學合成的小藥,我想不出一個星期,魚對這種加小藥的釣餌就會避爾遠之。.

作釣黑坑的天時地利與釣技分析 第3張

2、釣餌的變化

在出釣之前,首先要了解魚情、氣候、水情,再酌情選餌。一般來說,不管是鮮、腥、香、淡、都能釣到魚,釣魚並非越香、越腥、味越大越好,魚的嗅覺靈敏程度要遠遠超過人類的嗅覺,所以對於魚餌的味道人和魚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在日常垂釣中,味道大的魚餌,招魚可能快,但無法說明釣的就大、就多。

所以用餌要以季節、氣候、水質、魚情為依據適當選配餌料。常規餌料是春腥、夏淡、秋香、冬濃。但在日常的垂釣過程中,以本人的經驗,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據不同季節氣候和杆坑的水質變化而變化。

就針對某一個杆坑也是一樣,這個月用這個餌好,下個月再用可能就會白板(一般杆坑都是肥水塘,臭泥底,魚偏口,用香或清淡餌時比例大一點為好)。其實魚兒的飲食習慣近似於人類,也有“南甜北鹹、東酸西辣”之說,鄭州地處中原,更以“胡辣”著稱。所以在夏、秋二季用當地產的紅薯、嫩玉米配餌誘魚垂釣也不失為一款佳餌。

3、釣餌的狀態

漁友對釣鯽魚餌料開餌可能見的多,認為餌料狀態很重要,但也不要忽視釣鯉魚餌料狀態的重要性。誘釣效果較好的鯉餌應該是入水一定時間能夠散化,散開的餌料裡應有大量小顆粒狀的餌料,才能招來大量鯉魚。開鯉魚餌的配料最好少用細粉末狀態的料入餌,可加少量的酒泡小米,酒泡玉米摻等顆粒增加留鯉魚效果。

開餌時一次不要加水太多,邊加水邊用手指向一個方向攪拌,什麼時候合適了先不要急於用,悶一會,等5-6分鐘再用最好,釣魚其間始終不要揉餌搓餌,等往魚鉤上安餌時再捏一小團散餌捏在鉤上即可。

如中途餌料發乾可用手指撩水往餌料裡甩一點水,再攪拌即可,這樣可以始終保持餌料的入水散化性。總之你的鯉魚餌入水在一定時間內(3-5分鐘)要能一層層的剝落散化,餌芯越來越小,使鉤埋在散化的餌料中處於一種原始狀態,只有這樣鯉魚才敢放心大膽的咬你的鉤。

4、釣餌的特色

杆坑垂釣釣餌必須要有特色,釣餌大致分為“鮮、香、腥、素”。如鮮餌又分植物的(嫩草芽,青菜葉、嫩玉米粒或新鮮的汁液等)、和動物的(紅蟲、蚯蚓、蝗蟲等。如初冬用紅蟲配拉餌釣鯽魚效果最佳)。

杆坑魚兒進餐如同皇帝進膳,幾十道的大菜任其挑選、嗅聞、淺嘗、輕觸和圍餌觀察,確定適口對味的才敢張嘴咬鉤,認為不對味有危險的扭頭就走。這就要求漁友學會根據天氣、氣候、魚情、水情等變化,為魚兒配製有特色的釣餌。

5、打窩的要求

杆坑垂釣不象水庫餌料匱乏,魚兒為找口吃的而疲於奔命。杆坑的魚兒整天被魚餌包圍著,飽食終日吃喝不愁。一般打窩不主張打大窩,原因有四:一是驚魚,二是擾鄰,三是多則浪費,四是汙染水質。

有些漁友一到杆坑就先和一盆食,攥成6-7個拳頭大的食團咣、咣、咣的向窩裡砸去,殊不知這玩意砸到頭上會把魚砸暈,近鄰漁友好不容易把魚引來正咬鉤呢,也讓你把魚嚇得心驚肉跳,四處逃竄,豈不掃興。

杆坑打窩要求上下統一,誘釣一體,提倡文明打窩:一是拋竿打窩(雙鉤掛稍大點餌,拋個20杆即可);二是帶鉛打窩(又叫小老鼠,將棗樣大的餌搦在鉛墜上拋10杆即可)。以上二種拋餌打窩的優點在於入水輕,不驚魚,不擾鄰,利己利人,我們合樂而不為呢。

(二)釣技的基礎知識

一般杆坑釣技有臺釣和傳統釣,兩者各有千秋。釣邊、釣角、釣淺,釣跑鉛,傳統為上。釣靈、抓頓口臺釣為優。各位可根據垂釣物件魚來確定個人的釣組,釣具。一般有經驗的休閒釣手是杆越釣越軟,線是越釣越細,鉤是越釣越小。

作釣黑坑的天時地利與釣技分析 第4張

1、釣組的配合

剛出道的釣友喜歡用大杆(長杆、硬杆)粗線(3號以上)大鉤(帶倒刺),幻想著釣住大魚直飛上岸。為了使其少走彎路建議到練杆塘釣釣小鯽魚,打打基本功。杆坑垂釣釣組的配合要看垂釣物件魚的情況來選擇,如釣鯽魚(50-500克)手杆3.6-4.5米為佳,杆的調性為3:7或4:6調子為好,主線0.8-0.6號的道系線,子線0.6-0.4號陶瓷線就行,無倒刺關東鉤2-3號,浮標為達摩2-3號即可。

2、拋竿

拋竿要求:一是準。丟擲後魚餌的徑直落點必須在50公分的釣點範圍內;二是輕。充分利用杆稍的彈力蕩餌輕聲入水,使進入釣點的魚兒免受驚動;三是提倡拋八分滿,壓半水線(浮漂與大線成一條直線),杆稍入水15公分即可。因為杆坑大部分水深在1米左右(鯉魚較多),拋滿杆當滑魚吃餌提杆時,容易造成鯉魚外竄拔河脫鉤(本人釣鯉魚手杆長為4.5-5.4米,3:7調子,1.5-1號大線、0.8-0.6號子線、關東5-7號無倒刺細條鉤)

3、提杆遛魚

提杆時講究鐵尺寸勁,利用小臂和腕力將杆提起,提杆無魚時,魚鉤不應露出水面。提杆有魚時,感到鉤住的魚體很沉重時,一定是碰到了大魚,這時千萬不可生拉硬拽,一定要存住氣,關鍵的動作是將魚竿向上抬起,隨後迅速將杆尖向左或向右邊傾倒,使魚兒尚未反映過來時已將魚頭調轉過來,進行”S”狀遛魚。遛大魚時不可過早將魚頭拉出水面,以免魚受驚後下潛逃竄。當把魚遛的無力和翻肚時,將抄網放入水面後拉魚進網(魚快進網時要放鬆釣線,利用其釣線向前拉魚的慣性抄網入魚)。

總之,垂釣杆坑要做好調查研究不斷總結,掌握以上關鍵點,把天時、地利、人和靈活運用貫穿於垂釣的全過程,使三者達到和諧的統一,才能為魚兒創造一個良好的進餐環境。

魚道忌滿,學無止境。釣魚的最大樂趣在於過程,在於徜徉於山水之間的神往。最後,將程寧大師的一句名言作為結束語:萬變不離其宗,釣有法,而無定式,勝在應變,敗在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