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魚入門 > 臺釣入門

手竿遛魚技巧之倒插竿法分析

欄目: 臺釣入門 / 釋出於: / 人氣:1.19W

看到一篇很有吸引細的遛魚手法的技術帖子,就是我們在並繼竿中釣到大魚常用的--插水遛魚法。當受到很大的魚的拉力時,我們一般就是將竿子倒向魚逃竄方几相反的一側插入水中進行化解魚的拉力。這個手法以前也沒有人能很細緻以及從力學的方面去闡述這個手法的科學和實用性。反正一般人也是講不清,我也是用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種狀態中。有幸看到這個帖子,進階遛魚技巧之倒插竿法,這是一邊需要極強邏輯思考能力的帖子,如果您有時間將他看完,相信一定會對您有幫助。

一、“竿倒插遛魚法”把釣線的抗魚衝逃能力發揮到了極限。

我們用一支二八硬調3.6米竿配等長線,在水深2米,持竿點距水面0.5米。中大魚後,“上揚竿遛魚法”(簡稱“上拉狀態”),手上感覺已無法控制,即將形成拔河時,採用“竿倒插遛魚法”(簡稱“下拉狀態”)此時人、竿、線、魚的受力狀態及關係如圖所示,M為人握竿點,N為中鉤魚所在點。二八硬調竿彎曲點約在2.8米處,彎曲點後竿尖加釣線長約4.2米。這種設定比較符合實際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由數學中的勾股定理及三角函式關係可以得出角度關係圖。上拉狀態:竿與水平線成13°,竿尖近水面,竿線彎曲角117°,釣線與水平線成50°;下拉狀態:竿與水平線成63°,竿線彎曲角仍為117°,釣線與水平線平行,即夾角為0°。為了方便說明我們引入兩個概念:把魚中鉤後拼命一掙的最大沖逃力叫做F魚瞬;把魚中鉤後負線持續衝逃力叫做F魚持,並假設兩種狀態下F線大小相等並略小於線組的最大拉力;並假設F魚持等於F線,在魚的重力G與水對魚的浮力F浮相等的情況下。

手竿遛魚技巧之倒插竿法分析

由物理學中力的合成與分解知識得知:

1、上拉狀態時,釣線拉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為F上線平=F線·COS50°=0.64F線,因F魚持=F線,故F魚持>F上線平。魚在水平方向上有向池心運動的趨勢;F上線豎+F浮>G。魚在豎直方向上有向水面運動的趨勢;在兩種運動趨勢作用下魚開始運動後,魚所受力的大小又進一步發生了變化,其效果是魚由N點向靠近池心並接近水面的P點做弧線運動。由於F線未減小竿仍難以舉起,竿線夾角卻迅速接近平角,此時魚再拼命一掙,F魚瞬遠大於F線,已無緩衝餘地,不丟竿只有斷線。

2、而下拉狀態時釣線拉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F下線平=F線·COS0°=F線,因F魚持=F線,故F魚持=F下線平。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此時受力平衡,魚必處於靜止狀態!“竿倒插遛魚法”成功的拉住了魚,避免拉成一條直線,堅持片刻魚就有被拉回頭的可能。

由此分析我們看到同樣大小的釣線受力,下拉狀態釣線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大於上拉狀態線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該例中F下線平=F線=1.56F上線平,相當於釣線實際受力大小相同的情況下,下拉狀態釣線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超出了上拉狀態釣線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的56%。換個角度看同等衝逃力的魚,下拉狀態釣力1千克的釣線就可拉住的魚,上拉狀態卻需用釣力1.56千克的釣線才能拉住魚。

二、“竿倒插遛魚法”充分發揮竿的腰力,使大魚必須負釣線極限拉力衝逃,在竿線將要拉直前,最大限度的消耗大魚的初始最強掙扎能量。前面我們曾假設F魚持=F線。但若F魚持大於F線,或F魚瞬大於F線又將是什麼結果呢?

上拉狀態時,魚將由N點向P點運動;下拉狀態時魚將由N點向Q點運動,為便於研究,我們假設兩種狀態下F線大小相等,且魚在水平方向上的運動是勻速的,由物理學中功和能的知識得知。“上拉狀態”時釣線在豎直方向上的分力只用來使魚上升,而魚無需費力抵抗釣線在豎直方向上的分力做功,不損失魚的衝逃能量。在研究消耗大魚衝逃能量時可不考慮,水平方向上魚的衝逃力所做的功為W上=F上線平·S水平,而“下拉狀態”魚的衝逃力所做的功為W下=F下線平·S水平;因F下線平=F線=1.56F上線平,儘管在這一過程中,F上線平是一個變力,但F上線平始終小於F下線平,P、Q點又在同一個垂面上,故S水平相同,所以W上小於W下。即“上拉狀態”時魚只需用較小的衝逃力做較少的功就能逃到P點,此時魚消耗的能量很少,還有足夠的能量將竿線拉直,使F魚瞬大於線組的最大拉力而斷線跑魚。

而“下拉狀態”時正好相反,魚需用較大的衝逃力做較多的功才能逃到Q點,此時魚已消耗了很多的能量,沒有足夠的能量繼續加強掙扎力,因耗能太多,衝逃力減弱,已經沒有足夠的能量將竿線拉直只有被迫回頭。由此可得出結論:“竿倒插遛魚法”充分發揮釣竿腰力,使大魚必須負線組的最大拉力衝逃,在竿線將被拉直前,最大限度的消耗大魚的初始最強掙扎能量。

手竿遛魚技巧之倒插竿法分析 第2張

三、“竿倒插遛魚法”有效地限制魚將竿線拉直時魚的遊速,使魚無足夠能量拉斷釣組。

前面我們曾假設F魚持=F線,後又假設魚由N點分別和P、Q點運動中是勻速的,這種假設幫助我們分析清楚了兩種狀態下釣線拉力在抗魚衝逃力方面效果的差異(F下線平=1.56F上線平=F線)和魚衝逃過程中耗魚體能方面的差異(W下大於W上)。但上大魚時更準確的實際情況是中魚初期的F魚持大於F線,而魚由N點分別向P、Q點運動中也不是勻速的!儘管前面討論並沒有錯,但卻只是一種有代表意義的特殊例子。大魚從中鉤———負線衝逃———竿線平直過程中,我們討論了中鉤和負線衝逃過程,現在我們再來討論———竿線平直過程的物理關係。

物理學中把作用在物體上力與力的作用時間的乘積定義為衝量,把物體的質量與速度的乘積定義為動量,並遵循動量定理,物體所受的衝量等於其動量的變化(F·△t=m·△v),或表述為:物體動量的變化等於物體所受外力的衝量。

竿線平直,已無遛魚空間,魚竿彈力盡失,只有釣線還有一點微小的伸長量,釣線彈力成為最後抗魚衝逃的關鍵。此時魚以V的速度衝擊釣線彈力,並在釣線彈力F作用下速度瞬間減小到零即停住了,這一瞬間的作用時間是短暫的△t,釣線彈力對魚的衝量遵守動量定理,F·△t=m·△v所以F= m·△v/△t。“上拉狀態”和“下拉狀態”在魚體質量m和竿線平直時衝擊釣線彈力的瞬時△t是相同的,故有F與△v成正比。竿線平直瞬間,魚的遊速快(△V大)時對釣線衝擊力(F)也大,超出釣組拉力極限,即斷線跑魚,而魚的遊速慢(△V小)時對釣線衝擊力(F)也小,當小於釣組拉力極限時,魚被拉停,只有回頭。這種情況就如同用一細繩懸掛一磚塊,高舉磚塊放其下落,細繩必被沖斷;而微舉磚塊放其下落,細繩不斷。其原因皆為衝線瞬間△V大小懸殊。此例中我們也看到磚塊快速衝擊的力量可遠大於磚的自重,因此竿線將直時魚的遊速對斷線與否影響重大。

以上三條結論幫助我們弄清了“竿倒插遛魚法”的神奇所在。“上揚挺竿遛魚法”與 “竿倒插遛魚法”兩種狀態相比,1、在大魚中鉤過程有F下線平=F線=1.56F上線平,在釣線受力相同時,F下線平大於F上線平,當F魚持小於或等於F下線平時,該遛魚法控制住了魚的衝逃;2、當F魚持大於F下線平時,魚負線向池心衝逃,此過程W下大於W上,該遛魚法最大限度的消耗了大魚的掙扎能量,使F魚持減小而小於F下線平魚被拉停;3、即使未被拉停,在釣線極限拉力和魚負線掙扎消耗最多能量之後,在竿線將被拉直時,V下也明顯小於V上,已如強弩之末。據F與△V成正比關係可知,該遛魚法有效地限制了竿線將拉直時魚的遊速,使魚無足夠力量沖斷釣組,而被迫回頭。

這種神奇的作用對我們的釣魚實踐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但並非讓釣友逢遛魚必倒插竿。因為此時魚的動向不易判準,魚貼底走橫。線易繞水底障礙物,只要抗過魚的極限衝逃,就可把竿側出水面橫竿遛魚了,因“側拉橫竿遛”的物理作用機理正是介於“上揚挺竿遛魚法”和“竿倒插遛魚法”之間,且更有利於控魚轉向,消耗魚的能量擴大遛魚空間。

當然,若魚太大其F魚持遠大於釣組極限拉力,又沒有足夠的溜魚空間(如放線輪、失手繩)或者未被橫拉轉向,那斷線也是難免的。但“竿倒插遛魚法”的神奇原理已為我們用細小釣組溜翻大魚提供了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