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海釣釣餌的種類、採集儲存與水情的運用

欄目: 海上釣魚入門 / 釋出於: / 人氣:1.8W

海釣釣餌的種類、採集儲存與水情的運用。“釣餌不對路,十至八九空”。捨不得腥餌,釣不滿漁簍,魚躍人歡的前提條件,釣餌必須要適合魚的口味,只有科學合理地選用釣餌,才能使魚群競相吞食餌鉤。

一、釣餌的種類:

1)紅沙蠶。俗稱“肉蛆”。

體長20至35釐米。成蟲的頭部為紫紅色,有淡藍或淡綠色熒光,軀幹部分肉紅色亞圓柱形,尾部扁平淡粉或淡黃色,體側有密集的剛毛線。鮮活的紅沙蠶具有色澤紅潤,腥味濃重的優點,是沙蠶類釣餌中的極品。不足之處是鮮蟲的腹腔肥大,體液較多,不戀鉤,遠投釣過程中易造成釣餌與釣鉤分道揚鑣。

海釣釣餌的種類、採集儲存與水情的運用

2)青沙蠶。俗稱“管蛆”。

體長15至20釐米。頭部的顏色土黃色或褐綠色,有微弱的熒光。軀幹部分扁平黃褐色,質地脆硬容易斷損。藏身用貝殼、石子及分泌物織成的管狀通道內,遇驚擾則迅速縮排沙灘的深處,一般僅能採集到蟲體的上半部分。環狀斑紋較紅沙蠶更明顯,是沙蠶類釣餌中的精品。

3)紅蜈蚣。俗稱“紅沙蛆”。

體長5至15釐米。體色有粉紅色、淡黃色和黃綠色等幾種,脊背中心有紅線從腦後延伸至尾端,體形修長,體側剛毛髮達健壯。對生存環境要求苛刻,棲息於土質潔淨,透水良好的灘塗。汙染嚴重的淤泥中產量不多。

4)青蜈蚣。俗稱“黑沙蛆”。

體長5至10釐米。分佈較廣,黃渤海沿岸灘塗均盛產,體態特徵與紅蜈蚣不同之處在於蟲體粗壯,體長稍短於前者。體表或青黑色或青黃色,視棲息地土壤的顏色有所變異。脊背處無明顯的紅線條,側足剛毛短小集中。海蜈蚣對釣鉤有很強的附著力,活蟲蠕動強烈,目標明顯,能引來魚群搶食。

5)南極蝦。

冰鮮南極蝦是海釣的佳餌,一方蝦磚售價不過30元左右,用做釣餌至少可以使用五六次。其優點是色澤白潤,鮮腥味濃,大小適中,經濟實惠。將冰凍的蝦磚解凍,釣鉤從蝦的頸腔刺入於尾柄刺出,亦可於尾柄刺入從頸腔刺出,微露鉤尖。一枚釣鉤可以掛一隻或兩隻小蝦,整隻使用無需分割。

6)蝦肉。

海水養殖的明蝦﹑基圍蝦,野生的燈籠蝦、桃花蝦、草蝦等蝦類是海釣的妙餌,使用時需去頭剝皮分段,較小的可以整隻掛鉤。長時間儲存可將蝦肉用少許精鹽鹽漬脫水,再用蜂蜜浸泡,裝盒後放入冰箱內冷凍,以防蝦肉因氧化而變質。蜜制蝦仁色澤微紅,戀鉤性強,集誘魚效果特別好,是不可多得的釣餌。

7)泥鰍魚。

一種淡水底棲無鱗小魚,生命力十分頑強,易飼養,不懼鹽分能保持掙扎逃竄狀態,是用來釣捕肉食性魚類的好釣餌。脊背油黑,腹色金黃,頭圓吻短,體肥健壯,是選購泥鰍魚基本的標準。掛鉤時切忌傷及到餌魚的內臟,鉤尖要從其上頜或是眼部刺入,再由肌肉結實的脊背前刺出,延長存活能有效地增加釣獲量。

8)小雜魚。

一些新鮮的小雜魚也可以用做釣餌。例如小“高粱葉子”、小“黃花豆子”、小“胖頭魚”和剛出水的“青天爛”等,都是誘捕肉食性魚類相當不錯的釣餌。如“高粱葉子”和“胖頭魚”的個體較大,還可以用刀縱向片割成兩片使用,由於魚皮肉比完整的小魚更加柔軟,被海流衝擊後會隨著流水翩翩起舞,誘魚效果往往要更勝一籌。

9)魚皮條。

拖釣和船釣一般多用小六線魚來切割。其皮肉結實十分戀鉤,餌條的色澤潔白醒目,被公認是釣捕肉食性魚類上等的釣餌。另外,鮐魚和藍點馬鮫也可以用來切割成釣餌,雖然這兩種魚的皮肉不怎麼太結實,但其銀亮的表皮顏色和鮮腥的氣味,同樣會使魚群瘋狂地獵殺餌鉤。

10)海腸子。

淺海泥沙灘塗出產的一種腔腸動物,作為可食用海鮮農貿市場裡有得賣。選拇指粗細的海腸子,剪掉剛毛一端放出血水,整條掛鉤無需切割。海腸子柔軟異常有韌性,所以無需準備的太多,一般有個七八條足夠用。

11)筆管鮹。

軟體動物的一種,體貌似小魷魚,全身上下呈淡淡的青色,分佈著黑色的小圓點。用筆管鮹子作釣餌一定要新鮮,變質或腐敗了極易身首異處,就連被魚販子用淡水浸泡過的,對魚類的誘惑力也會大打折扣。新鮮的槍烏賊也可以作釣餌,前提是必須要切割成長條狀,用來釣捕肉食性魚類效果照樣頂呱呱。

12)蛤蜊肉。

軟體動物,殼卵圓形,本地俗稱“黃蜆子”。用漁刀剖開後即可掛鉤使用,其斧足肌及裙邊特別柔韌鮮腥。取貝肉四五十枚包裝好,放入冰箱冷凍室內速凍,解凍後再使用效果同樣不錯。此款釣餌屬於海釣“萬能餌”,用來釣捕肉食性魚類和雜食性魚類,一箭雙鵰釣獲常常會驚喜連連。

海釣釣餌的種類、採集儲存與水情的運用 第2張

二、採集與儲存:

沙蠶素有海釣“萬能餌”之美譽,是釣捕雜食性魚類的上等餌料。採集活沙蠶應注意灘塗的土質,要選擇黃色或淺色沙質土壤,透水性良好的土層,儘可能不去黑色淤泥中挖掘,以確保所採集釣餌的品質。

紅沙蠶棲息深度較深,逃竄迅速,採集困難,售價偏貴。自採紅沙蠶的灘塗多為礁石與泥沙混合海床,深掘0。5米左右才能找到紅沙蠶的藏身之所,選點準確的高手一潮能採捕到五六千克紅沙蠶。不過,那種快節奏、高強度的體力活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勝任的。

青沙蠶在沙灘上用分泌物聚貝殼﹑石子,織成呼吸﹑攝食的管狀通道。受驚擾則縮排富含海水的沙灘深處,採集時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剷斷或刨斷,餘下部分則縮排沙灘的深處,很難再能挖掘的出。青沙蠶的售價便宜,出成率有限,但便於儲存和攜帶,使用的釣友比較多。

紅蜈蚣和青蜈蚣的棲息地在海灘的淺層土壤中。紅蜈蚣在土質無汙染透水性良好的沙地中,產量不是很多,沒經驗的釣友很難將其與青蜈蚣區分開來。採購釣餌時切不要聽信攤主的一面之詞,以免上當受騙。青蜈蚣的棲息地環境廣闊,無嚴重汙染的泥沙灘均有生存,採集比較容易,是沙蠶餌中售價比較經濟的一種。

採集沙蠶的過程中應小心謹慎,避免使蟲體斷損受傷,以延長其成活時間。購買的商品餌也要挑選體表顏色紅潤,活動蠕動強烈,無過多損傷,無血水溢位的。生命力旺盛的沙蠶不但宜於儲存,戀鉤性比死沙蠶也要好。活沙蠶儲存最好用冷乾毛巾包裹,可有效地吸附水分和受傷蟲體流出的粘液,保持餌團的乾爽,控制餌團的溫度,延長儲存時間,防止短時間內死亡及腐爛變質。

沙蠶的使用主要有兩種方法,既現場使用活沙蠶和鹽漬加工後再使用。活沙蠶作釣餌使用簡單方便,將鉤尖從沙蠶的頭部或尾部刺入,推滿鉤彎後挑出鉤尖,餘留少許掐斷,鉤尖暴露在外或留在蟲體內無關緊要。用活沙蠶作釣餌的優點是入水後蠕動強烈,目標顯眼,加之斷損處有腥濃的體液溢位,能有效地刺激魚群的攝食慾望,因此,活沙蠶是岸釣中使用最廣泛的大眾化釣餌。

為了節約時間,方便及時出釣,很多釣友會自制鹽漬餌備用。鹽漬沙蠶要解決兩個難點,即排控水分和防止氧化。將活沙蠶揀淨雜質後撒上精鹽,平攤於乾毛巾上,待溢位的水分被吸附掉以後,再分包封閉保存於冰箱的冷凍室內。要在陰涼透風處鹽漬加工,避免釣餌受到強光的直接照射。

如果加工條件比較方便,建議每次少量製做及時使用。一次性大量加工的做法不可取,不僅操作難度高,而且不易儲存。在釣場現場鹽漬沙蠶餌使用效果最好,選一塊乾爽平整並有一定坡度的巖面,將部分活沙蠶置於其上,撒上精鹽拌勻,再蓋上報紙,沙蠶被漬出的體液隨坡度及時流走,陽光晒不到原料,醃漬的成品餌質量絕佳。

除使用量比較大、花費頗多的沙蠶提倡自採外,前文所述其它種類的釣餌,均可以從菜市場上採購到,不但採集過程方便快捷,而且花費也不會很多。

三、水溫與用餌:

“冰化魚龍動,地寒草木蘇”。

春風吹拂,萬物復甦,魚群經過一個冬季的煎熬,體能被大量消耗掉,急需填飽飢腸轆轆的肚皮。由於水溫偏低,機體新陳代謝尚處於調整階段,因此魚群慵懶少動,活動範圍相對狹小,非目標明顯、腥味濃重的餌食難以動心。活海蜈蚣比較細小,在釣鉤上蠕動掙扎,便於開口僵硬的魚類吞嚥。

春末夏初之際,水溫逐漸升高,多數魚種已經完成種群繁殖,進入育肥攝食高峰期。這時它們的活動範圍廣,捕食積極,出擊果斷,決不拖泥帶水,對食物向來是來者不拒,對釣餌的品質要求不嚴格。春季沿岸灘塗沙蠶資源豐富,枯潮後很容易採集,建議多用活餌,以減少釣餌的支出。

“細雨魚兒處,微風燕子斜”。

七月驕陽似火,微弱的偏南季風籠罩沿海地區,淺水區水溫逐漸攀升,底棲的海洋生物盜餌猖獗。水溫高魚活躍,攝食行為積極主動,但水溫過高則不是什麼好事。相對而言,夏日裡早晚兩個時段比較涼快,厭食的魚群紛紛出洞覓食,可抓住時機釣之。釣餌以半乾的鹽漬餌為主,輔以少量活沙蠶,以抵禦底棲生物的蠶食。鹽漬紅沙蠶柔韌耐用,攜帶方便,不宜腐敗,是最好的選擇。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秋風瀟瀟,燕雀南飛,水溫開始回落,魚群進入儲備越冬體能的階段,攝食強度近乎瘋狂,老釣魚謂之釣“抓膘”魚。由於秋季是魚群越冬前體能補充的短暫時期,所以對餌食的品質基本不挑剔,只要是能夠填飽肚皮的,多多益善。以串鉤底釣雜食性六線魚和蝦虎魚為例,可以把活沙蠶和醃漬餌混使用。

具體的方法是:串鉤上部一枚釣鉤掛活海蜈蚣,下部兩枚鉤掛鹽漬的沙蠶餌,這樣的釣餌組合將起到優勢互補的作用。上鉤活餌蠕動強烈,可以吸引魚群進入釣點。下鉤掛鹽漬的沙蠶餌,戀鉤且腥味突出,一隻釣餌能釣多條魚而“不下崗”,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海釣釣餌的種類、採集儲存與水情的運用 第3張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北方的冬天,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海邊空曠地異常寒冷,棲息於淺水區的魚群結群遷徙至深水越冬棲息地,只有個別耐寒魚種和海床地勢特殊的海溝還有少量“散兵遊勇”在為生存而忙碌。寒風呼嘯,冰水刺骨,水溫跌破4℃以下,魚群少有主動覓食行為,用餌應當更加講究,以捕捉得之不易的戰機。把活沙蠶用精鹽略微鹽漬,讓沙蠶的體液溢位,即可現場使用。

色澤紅潤,腥味濃重的沙蠶必然會令魚群聞腥而動,落入釣魚人設下的圈套。因冰凍會使活沙蠶死亡化水,沒韌性、易脫鉤、顏色暗,所以冬釣時不提倡用活沙蠶作釣餌。

四、水質與用餌:

致使海洋區域性水域水質發生變化的因素很多,但總體不排除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兩大類。自然因素也好,人為因素也罷,既有有利於垂釣的好處,同時也存在著不利於垂釣的壞處,不可一概而論之。

“渾水摸魚”。

利於垂釣的渾水區有些是人為因素形成的:養殖﹑捕撈船隻在港池內裝卸水產品,大量的殘屑汙泥灑落於海里,引來魚群光顧。水產品養殖排筏洗籠﹑收穫,依附在網箱和纜繩上的小蝦仔﹑貝苗﹑寄生沙蠶﹑嫩海藻包括泥沙紛紛脫落,招來掠食者搶奪。

填海堤壩施工處,泥漿隨海流擴散流向下游,水質由清澈變為渾濁,為小型魚類躲避天敵創造了條件。渾水區魚類攝食主要依靠嗅覺,鹽漬餌奇腥無比,當然會引來饞嘴的魚群,因此,垂釣過程中要多使用鹽漬餌,以適應魚類的攝食習慣。

以大連南部海域為例:

受偏南季風和陰溼氣流強烈影響的氣象條件下,狂風大作,大雨傾盆,海面上波濤洶湧,水下飛沙走石,大量的底棲生物遭遇劫難,風停浪消,水質混濁,有機物隨波逐流,魚群豈可錯失良機,不但攝食強度高,而且警惕性大大降低,俗語“飽魚餓鷹”,真的不假。連平時難得一見的大鱸魚也會來到岸邊淺水區,逮住一條,十幾二十斤的都是它。

被重金屬﹑化工原料嚴重汙染的海域,被城鎮民用汙水嚴重汙染的河流入海口,臭氣熏天,令人作嘔,沒魚可釣。釣場海域正值赤潮發生,赤潮生物消耗掉水中大部分溶解氧,併產生毒素,直接導致海洋生物正常結構遭徹底毀滅,海水顏色暗淡惡臭撲鼻,食物鏈中斷,魚群或逃散或死亡,沒魚可釣。在這種水質的釣點內施釣,用什麼樣釣餌都是白費功夫,不如趁早打道回府。

“水至清則無魚”。

水質清澈,魚的視覺功能發揮相對而言敏銳,對於外界的干擾觀察仔細,攝食謹慎,膽小輕易不肯出擊。釣清水最好選活餌,紅蜈蚣、青蜈蚣受傷後可以長時間存活,在釣鉤上極力掙扎、蠕動,動感強烈,目標明顯,屬於上等釣餌。

一些細小的紅沙蠶、青沙蠶也可以利用,但原則是採集過程中沒有受傷,儲存過程中沒有死亡,畢竟蠕動的釣餌要比死亡變質的釣餌更具吸引力。已經死亡但質地新鮮的釣餌不是不可以用,但最好是在有海流、有輕浪的水域中使用,這是因為海流和海浪會帶動餌鉤隨流曼舞,賦予沒有生命力的釣餌以動感,從而使魚群更容易發現釣餌,進而攻擊餌鉤踏上不歸路。

釣餌要精選,使用要科學,要結合不同魚種、不同水情、不同釣場來調整。低水溫用活餌,高水溫鹽漬餌領銜;水質清澈用活餌,水質混濁鹹餌擔當重任;肉食性魚類用活餌,雜食性魚類鮮鹹餌不辱使命;魚大口裂大用大餌,魚小口裂小小餌大顯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