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餌料配方 > 自制魚餌

水生特效餌:小魚、河蝦、田螺、河蚌等

欄目: 自制魚餌 / 釋出於: / 人氣:1.37W

魚,生活在水中。在自然狀態下,陸上的食物很難出現在魚的世界裡,所以,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也一定在水中。

水生特效餌:小魚、河蝦、田螺、河蚌等

從釣餌的角度講,田螺的排名應該比較靠前。事實上,以田螺為食的魚種並不多,但是因為體型巨大的青魚以田螺為主食,所以才會名聲大噪。備受推崇。

關於田螺的使用,南方人其實更有發言權,而在北方,尤其是東北地區,目前還處在空白期,原因是,青魚在北方本不多見,加上氣候因素致其生長期短,所以“妖怪級”的青魚更是少之又少,多數情況是,什麼魚咬鉤就鉤什麼,所以北方很少有專門針對青魚的鉤法。這雖說是客觀原因造成的,但是體型較大的青魚畢竟還是存在的,並且在個別水庫還有著一定的密度,所以,對於田螺的使用方法還是有必要科普一下的。

南方釣友用田螺釣青魚,首先要打窩,窩料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幾十斤砸碎的田螺加約雙倍的老玉米,總重百十來斤,投進窩子,一天後即可垂釣,然後每天再續幾十斤窩料,只要窩料不斷,這個窩子就可以一直釣下去。之所以要把田螺砸碎,是因為活田螺入水後會從窩內逃向四面八方,為了使窩子更集中持久,一定要把田螺砸碎;另一種窩料也是以田螺為主---田螺加水泡小麥,同樣是大手筆的重窩,第一次投料就約百斤或更多,然後每天續窩,打了窩子自然就可以釣了,但是,有經驗的釣友通常還有個觀察的過程。我的一位用前打竿專釣大物的揚州釣友曾和我說:“如果窩內很安靜,基本上沒戲,勉強下竿也只是消磨時間罷了,你想一下,幾十斤甚至上百斤重的大傢伙進了窩子,水面上能一點跡象都沒有嗎?有大的魚星出現,這是大魚進窩的標誌之一,另外,大的漩渦也是一種標誌,不但證明有魚進窩,還能據此推測出魚的重量,如果能多次看到大青魚的身影,那麼恭喜你,你很可能要連竿了”

田螺作釣餌時,有兩種掛鉤方法,一種是去殼,鉤上掛純粹的田螺肉,上魚較快,中魚率也高,不過,這種掛法鬧小魚,而且上鉤的魚通常是幾斤重的幼年青魚,那些打重窩的老油子對這種“幼兒園級別”的“小朋友”很不屑,他們釣大青魚,掛鉤的田螺都是完整的,鉤子掛在田螺肉上,受到刺激的田螺會把整個身體緊緊的縮排殼內,這時,堅硬的螺殼無疑會成為刺魚的障礙,釣者需用小刀或鉗子把螺殼的裙邊修剪掉一部分,有大魚咬鉤時也不是在第一時間提竿,而是延遲幾秒,然後暴力刺魚,那種場面是極為震撼的;在調釣上,一律使用遲鈍釣法,釣幾十重的大傢伙追求靈敏度沒啥實際意義。

田螺是青魚的主要食物,但青魚並不是田螺的唯一天敵,作為軟體動物,田螺在水下生態金字塔中處在比較靠下的位置,很多魚種都能隨意欺負它,鯉魚就是其中之一。不同水域的鯉魚對田螺的喜愛程度也不同,一個基本的規律是,如果鯉魚喜愛田螺,那麼該水域一定盛產田螺,但盛產田螺的水域中的鯉魚未必都喜歡田螺,原因很簡單,這片水域內一定還有其他更易捕獲、更美味的食物,比如河蝦。鯉魚畢竟不具備青魚那麼發達的臼齒,弄碎田螺堅硬的外殼顯然是件麻煩的事,相比之下,吃河蝦就省事多了,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在田螺較多的水域,釣者一定要試用後再做結論,或許會有意外收穫。

河蝦

河蝦是筆者常用的釣餌,我的魚護包裡始終裝著一個小蝦籠子,到水邊撈蝦是我的主要“副業”,能掛鉤的小河蝦可作釣餌,大個兒的帶回家是難得的河鮮。小河蝦用得多了,其妙處我也就深有體會了。開始的時候,我以為用河蝦主釣的魚除了鯰魚、黃顙,就是大一些的鯽魚了,可一用起來才發現,在盛產河蝦的水域,所有雜食性和肉食性的魚類都以河蝦為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草魚,我一直以為草魚的食譜是比較素的,所以當我用小蝦釣獲第一條草魚時我認為是蒙的,就像玉米粒也能偶然釣獲鯰魚一樣,純屬個例。但在隨後的日子裡,我在那座水庫居然用河蝦接連好幾條草魚,甚至還有難得一見的鯉魚,要知道,那座水庫裡的其他魚種已經少之又少了,收費10元都沒人去玩,只剩少許野生鯽魚,還遠遠躲在水庫的深處,所以釣獲草魚、鯉魚肯定不是偶然現象。後來,我和一個擅長野釣的江蘇釣友聊天時談及此事,不僅得到了他的肯定,他還講了他曾在長江支流的一個閘口下用河蝦作餌“暴連”70多條0.5-0.75千克的江鯿,這就更加堅定了我的用餌思路——水庫食物鏈底端哪種小生物多,就用哪種釣餌。就像靜養池中的魚,每天都投喂飼料,時間長了形成慣口,原塘飼料就當仁不讓地成了開啟魚嘴的金鑰匙。同理,在盛產河蝦的水域,河蝦就有可能是那裡的“原塘顆粒”。

無論是一座水庫或者一條河流,它們都是一個小的生態鏈,尤其是水庫,封閉起來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生態環境,一旦裡面的某個條件發生改變,平衡就會被打破,這種變化在中小型水庫中表現得最明顯。比如水庫中的河蝦原本並不多見,但某年,該水庫中的魚類明顯減少,河蝦家族因為少了天敵的威脅,很可能會“蝦”丁興旺;另外,雨水充盈導致岸邊的植被大量被淹,這為河蝦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甚至有可能造成河蝦的爆炸式增長,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哪怕以前河蝦在該水域並沒有令人滿意的表現,它也會變成萬能餌,而且持續的時間至少一年,直到這座水庫出現新的情況導致河蝦數量再次下降為止。

小魚

垂釣時,小魚這個東西叫人討厭,它們鬧鉤無度,遊動迅速,搶食積極,無孔不入,能把好人逼瘋,把瘋人逼成崩潰。不過,這種小討厭鬼同樣可以加以利用,使之成為上佳的魚餌。用魚肉作餌,目標魚無非是鯰魚、黃顙、鱖魚之類的偏肉食性的魚類,這點人盡皆知,就不細說了,咱說點出人意料的。

前幾年,某垂釣類雜誌的一位湖南作者曾和我說起他們當地釣大鯉魚的絕招:用小白鰷作魚餌——或是用2寸多長的整條活魚,或是把白鰷切成段掛鉤,總之,白鰷最有效,因為那座水庫白鰷氾濫。

筆者附近鮮有這樣的水庫,試了幾次效果不明顯,不過也有收穫。

野釣嘛,最常遇見的事情就是鬧小魚,個別水庫中小魚的數量甚至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我就遇到過這樣一座山間水庫,裡面小魚無數,好在還有一定密度的黃顙魚,用小魚作餌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於是,我便去夜釣黃顙,意外的收穫也隨之而來。

魚餌自然是不用愁了,於是天黑後,我就遠遠近近打了幾把海竿,又取出一支手竿,靠釣鯽打發時間,之後就開始了漫長的等待。黃顙也算給面子,個把小時就來那麼一兩條,可手竿釣鯽魚就顯得太寂寞了。半夜時分,睏意來襲,我想,只要能看見魚口,人就能提起精神,不打瞌睡,於是乾脆在釣鯽魚的手竿上掛小魚段,欲手竿的黃顙,不想餌一入水,馬上就有了動作,不是黃顙經典的黑標,而是送標,提竿就中,輕飄飄的手感讓我誤以為是小黃顙,結果出水一看居然是鯽魚,再拋竿還咬,還是鯽魚,剎那間出現了連口,清一色1-2兩的小鯽魚。我雙手不閒著,腦袋也不停地疑問:鯽魚吃魚肉,匪夷所思,為啥呢?

第二天早上煮完方便麵,刷完小鍋,我舀了一缸水庫水準備涮一下,低頭居然看到大茶缸裡密密麻麻全是小魚苗,我先是下了一跳,接著茅塞頓開——這座水庫小魚超級多,它們的後代也多得數不勝數,飢餓的小嘴到處掠食,於是,天然的食物就無法滿足鯽魚的需要,鯽魚們不得不改吃河蝦,不過,當小小的魚苗數量多到鯽魚隨便打個哈欠就能吃個半飽時,小魚苗就完全可以替代為數不多的河蝦成為鯽魚的主要食物了。試想,鯽魚從小到大都以小魚苗為食,對小魚肉能不敏感嗎?所以說,水庫中食物鏈底端哪種小生物多,這種小生物就很可能成為這片水域內的魚類的主要食物,釣友就該將其作為釣餌。不過,筆者經過幾年的使用發現,小魚肉僅在春天鯽魚嗜葷腥期間有效,這期間,它在各種自然水域均有不俗表現,在個別水域的效果甚至能完勝蚯蚓,可到了夏天就不好用了。

泥鰍

眾所周知,泥鰍也是不錯的餌料,主要用於釣鯰魚。不過,用泥鰍打窩,再用串鉤掛活泥鰍拉釣翹嘴的釣法就鮮為人知了。使用這種釣法最拿手的當屬遼寧撫順地區的釣友,他們將活餌釣魚發揮到了很高的水平——數十斤活泥鰍被一點點不間斷地投進窩子,引來凶猛的翹嘴瘋狂掠食,這時,串鉤上的活泥鰍顯然不會引起它們的警惕,於是,連竿的情況就發生了。

田螺和小蝦、小魚相對來說比較常用,可是螞蝗和河蚌就是冷門了,這兩樣東西很少有人用,雖說劍走偏鋒,但卻貴在一個“奇”上,只有使用與眾不同的魚餌才有可能有與眾不同的收穫。很顯然,用螞蝗和河蚌肉作釣餌主要針對的是底棲的偏食肉性的魚類,我曾看到遼寧開原釣友用螞蝗釣大鯰魚,收穫之豐令人眼紅心跳。於是,我便關心起螞蝗作釣餌的事情了。後來得知,原來不僅是遼寧人用螞蝗,南方很多地區也有螞蝗釣鯰魚的先例。以前,人們都自己去稻田或小水溝捉螞蝗,現在有人工飼養的了,買起來更方便。

湖北釣友釣大青魚除了用田螺作釣餌外,還用河蚌肉,事實證明,它同樣很高效,針對性很強。不過,用河蚌肉釣鯰魚的事例就很少見了,姑且算是我個人的小專利吧。大約20多年前,我曾釣獲一條大鯰魚,出於對它日常食物的好奇,我剖開了它的胃,發現拳頭大小鼓鼓囊囊的胃裡塞滿了一塊塊手指肚大小的淡黃色肉塊,這一發現令我興奮不已——它竟然是河蚌肉。從此之後,河蚌就成了我的魚餌之一。河蚌很好捉,到水邊挽起褲腳,在淺水處踩一會就能捉到足夠用的河蚌,至於效果,雖然沒有太突出的表現,但總體感覺還是不錯的。

紅蟲,同樣生活在水裡,使用的人、會用的人很少。在此不再細說。我要說的是一種“敗家”的方法——把鮮紅蟲或者用作觀賞魚飼料的冷凍紅蟲用榨汁機榨成汁後開餌,用在普遍不讓使用紅蟲的冬釣館,效果出奇地好,當然,你的榨汁機肯定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