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餌料配方 > 自制魚餌

鉤和餌的搭配講究其實很多

欄目: 自制魚餌 / 釋出於: / 人氣:2.08W

很多釣友對魚餌的狀態、配方以及如何調標更為關注,卻很少有人關注鉤和餌的搭配。

一、固態餌料的鉤餌搭配

1.大鉤配小餌

從固態餌料角度說,第一種錯誤的搭配就是大鉤配小餌。有些人之所以這樣做,目的是讓魚鉤能夠充分地暴露出來,被大魚吸進嘴裡時可以毫無障礙地順利完成刺魚的動作,即所謂的“不擋嘴”。

不過,這種搭配最大的問題是大大降低了魚鉤的隱蔽性,會在不知不覺中會大大降低釣獲量。

對於這個問題,可能很少有人認真地琢磨過,因為小魚的騷擾會製造出許許多多的假象。

這樣使用固態魚餌的釣友都不會把小魚當做主要目標,而恰恰那些小魚在我們看不到的水下冒充著它們的長輩,一次次製造出華麗的標相。

它們擁有著和長輩一樣的進食方式,比如用玉米掛鉤主釣鯉魚,小鯉魚和大鯉魚會產生非常類似的標相——黑標。

和大鯉魚不同的是,這些小傢伙們數量更大,所以它們會經常地製造出那種黑標,但是它們還小,它們的那張小嘴還不足以把鉤餌同時吞進嘴裡,它們只會用嘴脣叼住玉米粒吸呀吸,那個大鉤便成了擋在嘴邊的障礙。

一兩個類似的動作下來,小鯉魚就會失去耐心,便會大動作地撕扯,試圖把進嘴一半的釣餌徹底吃下去,於是標相產生,提竿無魚。

有的人可能會說,我釣的又不是小鯉魚,空就空唄,大鯉魚來了準沒跑。

錯了,這是小鯉魚和大鯉魚的另一個區別。

小鯉魚進食更加魯莽,因為需要儘快地生長,所以它們的食慾更旺盛,而大鯉魚無一例外地比小鯉魚謹慎多了,哪怕是生口的養殖魚也有這個特點,它們進食玉米粒的時候,肯定會明顯地感覺到魚鉤的存在,於是第一時間放棄,這就是大鉤小餌的弊端。

有些釣友魚釣得少,和左鄰右舍相比較發現,調釣沒啥大區別,釣餌又相同,標相的數量也差不多,可是最終的收穫卻有明顯區別。

為什麼我釣得少別人多呢?不排除人家的釣位好、運氣好的可能性。

魚獲多少有時確實和這兩個因素有關,但是我們絕不能靠著這兩個因素去釣魚,它們只是偶然因素,我們最好多在技術層面上尋差距、找原因。

鉤和餌的搭配講究其實很多

2.這種“主流”掛鉤方式存在弊端

關於固態釣餌如何掛鉤,現在有一種主流的方式,即把玉米粒或顆粒掛到魚鉤的背部。

一些大師們和有經驗的高手們都在推薦這種辦法。對此,我是持保留意見的。

這種掛鉤方式命中率高我絕對承認,但是也會給魚產生警惕,導致丟口。

因為魚鉤如此明顯地全都暴露出來,肯定會被一定數量的魚察覺到從而直接放棄,你也會少釣魚,至於少釣多少,是察覺不到的。

同時,我自己有過很多這樣的經歷——提竿、中魚環節很正常,摘鉤時卻發現魚鉤是從魚嘴外鉤到的魚,而非鉤到魚的口腔。

這是怎麼回事?後來我分析,這可能是在釣魚的多個環節中,釣餌在鉤上的位置產生了移動,也可能是魚進食的方向造成的,不管是怎樣造成的,歸根到底是因為這樣掛鉤時,餌在鉤上的位置並不可控。

於是拋投後,釣組在飛行中產生的離心力、落水後和水面產生衝撞力,或者小魚嘬餌的外力作用,都可能導致魚餌在鉤上的狀態不理想,這就會影響魚鉤刺入的部位;另外,魚的進食動作和方向也非人為可控。

按照我們最理想的設計動作是,魚從鉤餌的下面把鉤餌吸到嘴裡,然後充分暴露的魚鉤就會理所當然地刺進魚的嘴角。

可是,這有點異想天開的意味了。魚的本來目的並不是吃魚鉤,它們吃的是魚餌,如果它們在鉤背的方向小口吃餌,魚鉤就有可能留在魚嘴的外面,並且鉤尖朝外,這時提竿,刺中魚的概率幾乎為零;如果從魚鉤的方向隔著鉤背來吃魚餌呢?很可能會中魚,只是魚鉤會從魚嘴的外面、嘴角的附近刺中魚。為什麼說這只是可能呢?因為這涉及到提竿的方向,確切說是魚的受力方向。我們提竿時都是向上揚的,所以提竿後釣組的執行方向是釣友所在的位置。

那麼問題來了,這條魚如果正面對著釣者,是不是被鉤中、鉤牢的可能性就低了?這是以水下的子線躺底、鉤尖朝外為前提假設的,這種情況下提竿無魚的可能性極高,中魚後脫鉤的可能性也不低,因為鉤不實。

那麼,子線躺底後,子線和主線在一條直線上,魚還是這種吃食動作,從左向右遊,左嘴角中鉤,從右向左右,遊右嘴角中鉤,魚鉤都是在嘴外。

魚的進食方向是不可控的,在水底的360°範圍內都可能出線,這還不包括從上方低頭進食的,魚鉤的朝向也是不可控的。

此外,到位後的釣組在小魚的啄食下又會產生哪些後續變化,這也是不可預知的,哪怕真的是目標魚產生的標相,提竿也可能無魚。所以這樣的掛鉤方式我是不認同的,我認為這是魚吃餌,連帶著把明顯外露的魚鉤也吸到嘴裡的結果,也就是說,這是誤吸導致的結果。

雖然用面餌垂釣時,魚兒咬鉤也屬於誤吸,但魚的本意並不是想要吃鉤,而是面餌使魚鉤全部隱藏起來,更具欺騙性,這和固態餌是有區別的。

這樣的掛鉤方式適合魚嘴足夠大、進食足夠莽撞的目標魚。因為鉤尖暴露得太明顯,在這篇文章中我也把這種掛鉤方式歸為大鉤小餌之列。

我認為,最合理的掛鉤方式是選擇合適大小的固態餌,依然是掛到魚鉤的“鉤”的位置,並且能不費力的滑動,保證鉤尖外露。掛在魚鉤的“鉤”的位置加上合適大小的魚餌可以增加魚鉤的隱蔽性,鉤尖外露又方便刺魚,這麼做無論魚鉤在水下是個什麼方向、什麼狀態,魚從哪個方向過來魚鉤被吸入的可能性都會大大增加,從合理部位中魚的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

鉤和餌的搭配講究其實很多 第2張

我還是喜歡這樣的掛法,鉤子刺魚不礙事,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隱蔽性,還方便魚吸入

二、其他的鉤餌搭配問題

1.蚯蚓怎麼掛

用活餌也會頻繁出現提竿無魚的現象,刨除小魚鬧鉤的那部分標相,咱們單說目標魚咬鉤也會空竿是因為什麼。這是另一個問題——餌大鉤小。

我也用過整條的大蚯蚓掛鉤來釣鯽魚,說實話,我認為得不償失,畢竟蚯蚓需要購買,而且蚯蚓細皮嫩肉,幾乎每提一次竿子就要損失一條蚯蚓,成本不低,回報卻並不理想,空竿太多,大鯽魚太少。

造成空竿的原因不言而喻——為了保持蚯蚓的蠕動,蚯蚓的頭尾都要暴露出來,這樣更能吸引鯽魚的注意。

結果,不夠大的鯽魚只叼住了蚯蚓的某一頭,照樣有標相,此時提竿即空,還浪費了一條蚯蚓,一毛五沒了。錢倒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頻繁空竿叫人忍無可忍。

所以,我本人更多的時候不用整條蚯蚓掛鉤。一段一段的掛,省的不僅僅是那些散碎銀子,關鍵是命中率提高了。

鉤和餌的搭配講究其實很多 第3張

這是典型的鉤小餌大,魚鉤的隱蔽性提高了許多,魚口會多,但是最關鍵的是刺魚不力

2.釣海竿的一些問題

用海竿小活魚來釣鯰魚,有的時候確實是鯰魚咬鉤,但也會空竿。比如用小活泥鰍作餌,為了讓小泥鰍多保持一段時間的活力,有些釣友把魚鉤掛在小泥鰍的尾巴上,然後繃緊釣線,這樣做往往有迅猛的鈴聲出現卻並不中魚。

家裡養銀龍魚或地圖魚的人一定見過它們進食小泥鰍的情景,它們都是從腦袋開始吸入,嘴外面露出的都是小泥鰍的尾巴。鯰魚也是這種捕食方式。

那麼,我們在第一時間揚起海竿,是不是肯定不會中魚?也未必,如果這條鯰魚足夠大則另當別論,可是大魚畢竟是稀少的,大多數鯰魚似乎並沒有能力一口把小泥鰍全部吞進嘴裡。

所以,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兒,釣組到位後把魚線再鬆上幾圈,這樣魚訊就會被延遲,再有警報的話,中魚的概率就高了。

這種做法很多人接受起來都比較艱難。其實明白了道理後,就會明白這樣的做法其實很值得。

拋開中魚率不說,我只說這樣做的原因。自從臺釣廣為流行後,釣魚人都在下意識地追求靈敏,用手竿是這思路,用海竿的思路也被影響了,他們認為靈敏、明察秋毫才是不丟口的最高境界,於是沒有最靈,只有更靈。

這種做法本身就不足取。我們追求的所謂靈敏和遲鈍最終的目的是什麼?肯定是為了多中魚,但最靈敏未必能多中魚。

延遲一下,就像釣手竿時那樣放放口,反倒能釣到一些難纏的目標魚。所謂的靈和鈍是為魚情服務的。明察秋毫般靈敏未必能多釣魚,遲鈍也未必少釣魚。恰到好處的靈敏才是最佳。

鉤和餌的搭配講究其實很多 第4張

大鉤小餌,刺魚絕沒問題,可是鉤子完全不具有隱蔽性。這麼釣魚有口就不錯了

三、面餌的使用

我是個特別喜歡用面餌的人,因為面餌可以更快地上魚。但是,我最怕的是在小魚鬧鉤嚴重的水域用面餌,而現在的可以垂釣的絕大多數水域,鬧小魚都是常態。

在鬧小魚的水域用面餌,我真的沒招。其他人怎麼辦?他們大多采用兩個不是辦法的辦法。第一,把面餌搓大,餌團大了,抗小魚攻擊的能力就會好點;第二,把餌料弄得很黏硬。

其實這兩種做法都挺耽誤事的。

先說加大餌團,這是一廂情願的做法,認為餌團大了,可以被小魚多啃一會兒,還有些許殘留,這時候大魚來了“咔”一口,正好。我想問:這個目標魚啥時候出場,是歸導演部負責嗎?誰敢保證只有魚餌剩得恰到好處的時候主角才閃亮登場?早一些不行嗎?

餌團大,入口後出現標相,提竿後那個大餌團充當的就是保護傘的角色。上文說的大餌小鉤就是這個道理,“嗖”的一下提竿,無魚。可見,不光固態餌料這樣,面餌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

鉤和餌的搭配講究其實很多 第5張

蚯蚓分段掛鉤,有助於提高中鉤率

再說第二種做法——讓魚餌變得乾硬,這樣,標準大小的餌團就抗小魚了。

沒錯,這樣確實抗小魚。但是,我們釣魚的目的不是為了對抗小魚而儘量保持釣餌的完好,我們的目的是在萬千小魚陣中直取上將首級。

說到這裡,我想到了我特別討厭的現在的商品餌裡那種含大量拉絲粉的玩意,拉絲粉固然有其優點和作用,但是就目前來說,不論是自然水域還是釣過幾年的黑坑,小魚多得都叫人應接不暇。

單用拉絲粉作狀態粉得到的乾硬魚餌,韌性極強,被目標魚吃進嘴裡後,提竿卻刺不到魚,因為拉絲粉形成的纖維物太密集,提竿的一瞬間魚鉤根本刺不透,不中魚實屬正常。

當然,哪怕是狀態正常的餌料,也有可能出現提竿無魚的現象,這是用拉絲粉作狀態粉的必然結果。

大家都知道,我們常用的魚餌狀態是絮狀霧化,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這種霧化狀態其實是膨脹絮狀霧化。

吸水後體積加大,然後才產生霧化效果,這是拉絲餌料具有的特點。問題就在於“膨脹”,不論搓餌還是拉餌,餌球的大小都是我們根據目標魚的大小來決定的,而那個不可控、不確定的膨脹因素,卻恰恰會導致我們的目標魚,尤其是小一些的目標魚吸不進膨脹後的餌團,但是卻照樣能製造出標相,此時提竿,可能不中魚。

鉤和餌的搭配講究其實很多 第6張

使用面餌時,加拉絲粉要適量

另外,含拉絲粉的餌料更愛招小魚,浮標的假訊號會更多,因為那些小魚本 來吃不進餌團,但那些拉絲纖維卻如同一個個的小線頭可以被小魚叼在嘴裡撕扯,於是標相特別劇烈。

在這種水域釣魚,很多目標魚的標相和這些小雜魚製造的標相區別並不明顯,黑標、送倒等劇烈的標相層出不窮,有大量空竿實屬正常。頻繁的空竿往往會叫人心生厭倦,失去耐心和信心。

Tags: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