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路亞 > 路亞技巧

河流型與溼地型釣場的路亞技巧思考

欄目: 路亞技巧 / 釋出於: / 人氣:9.23K

隨著路亞運動在中國盛行的發展,這片遼闊的土地上越來越多的水庫、湖泊裡有了BASS的身影,無論是山地水庫、山地湖泊、丘陵水庫、丘陵湖泊、還是平原水庫、平原湖泊,我們對這些“水庫型、湖泊型”釣場的作釣模式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與之相對應的作釣策略。

然而有這麼兩種型別的釣場,它們在國內並不多見。在這裡,影響作釣好壞的各種因素也是變幻莫測讓人難以捉摸,但是對這兩類釣場加以研究就能發現它們獨特的魅力之處。沒錯,我所指的便是令人回味無窮的---------河流型釣場以及溼地型釣場。

不同型別的釣場都有著各自的特點,河流型釣場和溼地型釣場的特點更是十分顯著,一旦我們把握住這兩種釣場的專屬特點並以正確的方式去對待處理,那麼在作釣中遇到的許多困難與疑惑就會迎刃而解。那麼下面我以北京龍灣湖國際路亞基地(河流型釣場)以及京津新城清水灣國際路亞基地(溼地型釣場)為例配合講解我對這兩類釣場特點的思考。

首先,我們談一談河流型釣場,在這種型別的釣場裡作釣,哪些特點是我們應該注意的呢?

1)水流

毫無疑問,這也是河流型釣場最大的特點。我們絕對不能忽視水流的存在,因為它是我們作釣成敗的決定性因素。我在北京龍灣湖國際路亞基地作釣的日子裡對很多資訊進行過收集整理,通過控制變數對比研究從中發現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

如圖1所示,在兩個表中包括水溫、陽光、氣壓、位置等眾多因素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唯獨操控餌遊動的方向是相反的:第一天我由上游向下遊方向作釣操控擬餌,第二天我由下游向上遊方向作釣操控擬餌,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細微的差別,最終導致了魚獲數量的天壤之別,而且隨後的幾次測試結果都是如此!但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呢?

河流型與溼地型釣場的路亞技巧思考

想必大家都知道魚在較快流速的水中都是頂著水流遊動的,一旦釣場裡出現了較為強烈而且流動方向較為穩定的水流時,絕大多數鱸魚的體位都會與之相對應,即頭部頂著水流遊動。以北京龍灣湖國際路亞基地為例,如圖2所示:

河流型與溼地型釣場的路亞技巧思考 第2張

左側的上游有比較強烈而穩定的水流向右側的下游流動,所以河道兩岸以及中央地區的多數鱸魚都是頭朝左,尾朝右的。當擬餌從上游向下遊方向操控時,即順流操控,往往擬餌是迎頭衝向鱸魚的,而鱸魚本能的第一反應不是捕食,而是會選擇先躲開,然後觀察移動物體的運動。

對於在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的動物而言,任何徑直衝向自己的物體都是危險的,只有先避開後才能再做下一步判斷,就好比肉包子打狗,我敢說狗的第一個反應絕對不會迎著包子上而是先躲開然後看清楚再去吃包子。

同樣的,對於鱸魚亦是如此,但是這時大多數鱸魚不會進行追擊捕食,因為順水追擊捕食餌魚是魚類最不喜歡乾的一件事,快速而強烈的水流不僅對魚鰓會造成損傷,而且很難使自己的身體在快速流動的水中保持平衡。但是若將擬餌從下游向上遊方向操控,即逆流操控的話,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當鱸魚看到一個擬餌從身後遊向前方的時候,它會毫不猶豫的追擊上前發動攻擊,它會認為是獵物在逆流覓食或是逃竄,從而引發BASS強烈的攻擊慾望,這也符合自然界食物鏈中“前面跑,後面追。”的特點。因此就解釋了為什麼擬餌從下游向上遊運動的時候會獲得更多的魚口了。

水流不僅對鱸魚本身的體位有著明顯的作用,而且對擬餌的運動更是有著深深的影響。當我們逆流操控擬餌時,擬餌往往由於水流的原因在與岸邊為參照物相對靜止時能做出平時只有操控才能做出的動作,藉此我們可以以較慢的速度操控擬餌,這樣不僅使餌的泳姿在低速就能達到理想狀態,同時也可以留給Bass足夠的反應時間與攻擊時間。

可若順流操作擬餌就困難多了,當我們將擬餌丟擲後,擬餌會被水流往回衝,但是本身沒有絲毫的動作,我們只能用更快於水流速度的操作速度來控制擬餌以求達到理想中的泳姿,而這導致的結果便是擬餌在水中的運功速度非常的快,留給魚兒們捕捉的時間少的微乎其微,可謂是從眼前一閃而過,所以沒有咬口也就不足為奇了。

除此之外,水流也會對鱸魚所在的位置有著不小的影響。在河流中生活的鱸魚並不是時刻都與水流對抗,它們也會不時的尋找地方休息、調整待獲得充足體力後再次回到主航道里尋找覓食的機會。但是,若在鱸魚們棲息休息的地方以細膩的手法操控擬餌作釣是否依舊會得到咬口?答案是肯定的。

在河流型釣場裡,幾乎所有能躲避湍急水流的地方都會成為鱸魚停駐、休憩的場所,這也是河流型釣場的一大特點。如圖2所示,在靠近上游主航道的南側有一片大面積的水草區和荷花區,很多鱸魚就藏在水面荷葉的下面棲息,而且多數是緊貼荷葉、水草懸浮,因為障礙區裡的水流要比明水裡小很多,所以很多的魚都會因體力透支在此休息。

我們在作釣這片區域的時候可選擇的方法其實蠻多的,用BASS蛙、swimbait等在障礙區的水面上通過細膩的手法進行作釣、使用無鉛釣組將擬餌拋到障礙的間隙下沉呈現在鱸魚眼前等等很多方法都可以應用,但是所有的技術都應該遵循一個字:慢。一次我使用spinner bait以較快的速度作釣荷葉區障礙的外簷,結果沒有獲得任何咬口,但是當我降低操作速度時,瞬間就有BASS入賬了。由於河流型釣場的障礙區裡往往生活的都是體力不太充沛的鱸魚,所以若以過快的速率操控擬餌會導致眾多鱸魚跟不上擬餌遊動速度甚至直接放棄攻擊。這也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

河流型與溼地型釣場的路亞技巧思考 第3張

當然,在整個釣場的下游,如圖2所示,即崖壁以及下游攔水壩附近也會有很多鱸魚在那裡聚集。強烈而又穩定的水流將水中的浮游生物推向了那裡,越來越多的餌魚到那裡開始覓食,從而引發整個釣場食物鏈位置的移動,所以在這樣的位置魚型餌往往能大發神威。

在崖壁處,很多鱸魚會緊貼並平行於水下結構遊動尋找餌魚發動攻擊,所以崖壁區域也是我們作釣的重點區域。但是與一般水庫、湖泊類釣場崖壁下的魚有所不同的是,在河流型釣場崖壁下的BASS往往所處的水層比較固定,我們在作釣時不妨先嚐試用垂直於結構的的擬餌(如Rubber Jig等)作釣,進行魚層分析,待找到合適的魚層後改用平行、緊貼於崖壁的作釣方式,對於我個人而言,我更偏好使用合適水層的抽停餌,因為抽停餌在某些時候不僅給鱸魚最大程度上的視覺刺激挑逗起他們的攝食慾望,而且留給他們足夠的攻擊時間,所以在這種河流型釣場的崖壁下我頻頻釣獲大鱸。不僅僅是崖壁,在最下游的攔水壩附近,使用高效作釣餌的效果依舊會很好。

在一般河流型釣場下游攔水壩的前方都有那麼距離幾米甚至幾十米長的泥沙底淺灘,有些是因為天然水流長期衝擊河道而流到下游堆積的,而有些是人工形成的,而這樣的區域我們更應該重視。在這片以泥沙為底、水深較淺的區域,我們可以使用多種方法作釣,無論是top water、crank,或是jerk bait都會獲得不錯的效果,但是我使用頻率最高的還是spinner bait(後文我會解釋為什麼喜歡在此處使用複合亮片)。

還有一點我們也要關注,因為下游攔水壩的淺灘都是泥沙質地,所以往往在壩頭兩側的水中會長一些出一些水草,而這裡往往是河蝦躲藏的最優場所,當然BASS也知道這個“五星級餐廳”,此時我們不妨在此花費一些時間作釣,肯定會有很理想的效果。綜上所述,水流因素是河流型釣場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特點,在這類型別的釣場裡作釣,我們必須時刻把握好水流對整體作釣環境的影響,並加以分析。

2)光線

在考慮完水流對河流型釣場的影響之後,我們該說一說光線了。光線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光線射入的方向以及角度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鱸魚對擬餌的攻擊與否,由於河流型釣場的水色往往較清、深度往往較淺,所以水下的鱸魚可以清楚的觀察到擬餌的一舉一動。當天空晴朗,光線充足的時候,我們就要關注以下三點了。

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向陽逆光拋投。當我們將擬餌向太陽方向(即逆光方向)拋投收線作釣時,擬餌的運動方向卻是是順光的方向,光線照射在擬餌上使擬餌的輪廓、顏色都變得格外清晰,周圍被吸引的鱸魚會清楚地看到擬餌的運動,從而準確的發動攻擊。

但是我們要是揹著太陽,順光拋投的話效果就會差很多了,擬餌在水中是向著光源的方向運動的,此時在擬餌後方追擊逆光而行的鱸魚會看到擬餌是一個黑色、模糊的物體,因為光線比較刺眼了,很多時候Bass會被陽光晃的“暈頭轉向”,對擬餌的運動以及位置的判斷也會出現誤差,從而導致miss。這就好比人一樣,順光的時候我們都能看清自己前方的物體,但是逆光的時候會覺得陽光很晃眼,什麼也看不清。

河流型與溼地型釣場的路亞技巧思考 第4張

其次,我想說的是:多嘗試光線反射餌。在前文中,我說過在河流型釣場出水口的淺灘處喜歡用spinner bait作釣,它那和別的餌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現在我揭曉答案。我之所以使用spinner bait作釣淺灘的原因是因為在河流型釣場裡,它不會像其他硬餌一樣原本的性質被改變。

說的通俗一點:以crank為例,crank之所能在很多時候發揮其為威力,跟它本身所產生的擾流是分不開的,很多的鱸魚並不是看到crank才發動的攻擊,而是被它運動起來所產生的擾流吸引的。但是在這種河流型釣場裡,很多微觀的因素髮生了變化,由於河流的水流強烈,餌本身運動所產生的擾流就不那麼規律甚至被抵消了,所以crank本身的一大誘魚“法寶”此時就不靈驗了。但是spinner bait卻不同了,它本身就不是一款擾流性質的餌,而是通過旋轉的亮片反射光線吸引Bass前來。

第一,水流幾乎不會對它有任何的負面影響,它可繼續發揮其特點。第二,較清的河水會使spinner bait的能力發揮到最大化,由於光線的照射,它反射出的光芒可以吸引很大範圍內的鱸魚發動攻擊。所以spinner bait在河流型釣場中不僅沒有喪失原本的特性,而且保留並將自身的特點發揮到極致,這便是我喜歡使用它的原因。當然類似的亮片、旋轉亮片等餌在一定的情況下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最後,我們應注意的便是:保持作釣距離。人們常說“水清則無魚”,但是我更想說的是“水清嚇跑魚”。水清不一定意味著好事兒,若再加上通透的光線照射,那麼在河流型釣場中作釣就顯得不是那麼簡單了,因為我們如果離標點過近,由於光線的照射,我們自身的影子就會映襯在水中,從而就會嚇跑標點裡的鱸魚了。假如平日裡我們在一般的水庫、湖泊中作釣的極限距離不能低於10米,那麼在陽光充足、水質清澈的河流型釣場中我們至少要不低於15米甚至20米的距離。鱸魚可不是傻瓜,他在水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我們的一舉一動。所以保持適當的作釣距離是很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在河流型釣場中光線對餌的顏色、鱸魚的位置等都有一定的影響,在此我就不具體細說了,但是我們在分析光線因素的時候一定要與水流等主要因素結合起來分析,這樣才會得出相對準確的結果。河流型釣場總結:在河流型釣場中,水流是主導因素。水流不僅對魚的體位、所處的位置有著明顯的作用,更是影響整個釣場生物鏈的改變。而光線因素主要影響的是魚的視覺,應多嘗試光線反射型擬餌以及保持作釣距離。

瞭解這麼半天的河流型釣場,那下面以天津清水灣國際路亞基地為例,再讓我們看看溼地型釣場要注意的特點吧!

1)風

正如同水流是河流型釣場的最大特點一樣,風是溼地型釣場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但是在細說風這個因素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談談另一個話題:新魚和老魚。眾所周知,目前國內開放了多家盈利性釣場,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的一個問題就是釣場裡投放的“新魚”和之前投放的“老魚”之間的差別,因為風在它們身上的作用很多地方是不同的。

先說新魚,新魚由於長期養殖,在習性、體能上與老魚有著很大的差異,新魚的體能、力量往往比老魚弱很多,所以在與風的對抗中它們通常不佔什麼優勢,只能尋找風力較小的地方躲藏,但是老魚就不怕了,因為長時間在釣場內生活,它們不斷地鍛鍊,野性增加,已經逐步能與這些外界的自然因素對抗,所以在風力較大的地方它們依舊能夠長時間的停留、攝食。在清楚這一點後,我們可以繼續探討風的影響了。

溼地型釣場的水深往往較淺,水下又很少有能留住魚的結構,但是到處都是水草、蘆葦這樣的障礙,所以作為一個稍微有點Bass Fishing經驗的愛好者而言,基本上都知道障礙區是絕佳的獵鱸場所,因為這樣的障礙不僅能為魚兒庇護,更是一個有著複雜的食物鏈變化、一個絕好的食物源地帶。

但是這麼大面積的釣場沿岸全是障礙,我們又應該主要作釣哪些地方呢?此時,我們便應該考慮:風。風吹動湖面的水,從而引發一系列的變化,但是風卻不像河流型釣場中的水流那樣大小、方向穩定,而是一年四季都在變換著,所以這也是溼地型釣場的作釣難點和重點。

首先談談春、夏兩季的情況,如圖3所示:

河流型與溼地型釣場的路亞技巧思考 第5張

在北方的春季、夏季時常颳起東南風,在加快萬物復甦、讓人們感到一絲涼意的同時,卻也無時不刻地影響著溼地型釣場裡Bass所處的位置。如圖3所示,整個釣場的主體水域也是風力最大的地方,即大風地區,釣場西北部的水域也是整個釣場風力最小的地區,即微風地區。

沿岸不少地方都用了不同的顏色做標記,紅色標出的沿岸代表背風岸和無風岸;黃色標出的沿岸是迎風岸;藍色標記的沿岸是入水口沿岸。先說紅色標記區,這些沿岸茂密的障礙裡基本上沒有什麼風,也可以說是受風乾擾最小的地區,我們通常可以在此地區釣到新魚,因為新魚在這裡生活不需要耗費太多的體力與風對抗,當然老魚也會有,但是數量不會有新魚多。

再說黃色區域,這裡是老魚的“地盤”,可以說風是這些老魚們的好夥伴,風吹動水面帶動了整個食物鏈的移動,在黃色標記的迎風岸有著大量背風吹來的餌魚,那些早已適應釣場環境的老魚們當然會光顧這裡進行捕食,所以我們在這些地方釣上來的老魚會比新魚多一些。而畫藍線部分的入水口沿岸,可謂是夏季的兵家必爭之地,不僅水溫低、含氧高,這裡也是水面上風的盡頭,同樣有大量餌魚在此活動,這裡也是鱸魚夏季棲息的首選,所以應是夏季最理想的作釣位置之一 。

但是這僅限於非長時間持續性風向,若是整個釣場連續幾天都一直在颳風的話,情況也許又會有所不同了,無論是新魚還是老魚都會受到風的影響,我們此時更應該從巨集觀來看,去尋找整片的無風區域選取作釣。

如圖3所示,當我們遇到連續幾天都刮東南風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去西北方(陰影區域)作釣,這裡是整個釣場的下風口。剛剛被風吹過來的魚會集中在這個區域內活動,由於周圍環境的突然改變,魚此時不一定會立刻遊進障礙,它們往往會將頭頂著風的方向貼在航道的底部甚至懸浮。此時我們不妨使用crank、vib等硬餌在航道中作釣,並且經常會有連竿的情況出現。

再讓我們看看秋冬兩季來臨時,又發生了哪些改變吧!如圖4所示:

河流型與溼地型釣場的路亞技巧思考 第6張

紅色和黃色標記區依舊分別代表著背風岸和迎風岸,而綠色標記區則是迎風灣。冬季由於風向從東南風轉向為西北風,所以背風岸和迎風岸基本上與原來的位置互相交換了,但是隨著水溫的不斷變涼,魚的新陳代謝減慢,身體開始變得僵硬活動量減小,若是再趕上連續強烈的西北風吹的話,恐怕它們就沒有什麼力氣再頂風遊動了,此時我們也要注意下風口的迎風灣,在冬季,很多魚都會被風吹進這個灣子,不僅僅是鱸魚,更有餌魚。不僅如此,不少在釣場南部一些迎風岸捕食的鱸魚會將最近的一個迎風灣作為自己的棲息場所。所以冬季在這樣外寬裡窄的迎風灣裡作釣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在溼地型釣場中,風的大小以及方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魚所存在的位置以及整個釣場中食物鏈位置的變化,當我們分析“風”這個因素的時候我們必須分別從巨集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去分析、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得出相對精確的結果。

2)溫度

溫度是個永恆的話題。由於溼地型釣場水深的較淺,所以釣場自我調節能力相對較差,即水溫更易受氣溫變化而變化。當寒冷的冬季到來時,在一般的水庫型釣場中生活的BASS可以游到水溫較高的主體水域中的深水區,並在那裡棲息度過漫長的冬季直至春季。但是這一切在溼地型釣場中就不同了,溼地型釣場的水下往往像一個“平底鍋”,幾乎沒有什麼結構能供魚藏身,所以我們往往在冬季作釣時沒有什麼思路。但是溼地型釣場的特點也在於此,下面我將和大家一起探索。

在溼地型釣場的冬季,我不否認有一部分鱸魚會試圖去尋找所謂的“結構”或者懸浮,但是隻要湖面沒有封凍,依舊有一大部分鱸魚會繼續躲藏在我們反而認為不可能的地方:沿岸的蘆葦裡。冬天按理來說水面的溫度應該是最低的,可鱸魚為什麼會在蘆葦裡呢?

河流型與溼地型釣場的路亞技巧思考 第7張

想必不少釣友在高中學過生物課吧,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章節就是在講植物的呼吸作用。對於植物而言,光合作用只在白天進行,而呼吸作用則是全天都在進行,植物的呼吸作用是釋放能量的,其中一部分能量被用於植物的生長,而另一部分則被釋放到植物體外。

別小看這一點點的能量,若是在一片水域中成千上萬株植物都在釋放能量,那麼這片水域的溫度就會升高。不僅如此,一些植物在水中的根部由於某種原因腐爛分解的同時也會提供能量,這也會影響周圍的水溫上升。所以說如果我們在明水面上測量的水溫是6度,那麼在蘆葦障礙中的溫度就會有可能達到7度。因此我們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在冬季溼地型釣場的沿岸蘆葦裡依舊能釣到不少魚的原因了。

我們在關注沿岸的蘆葦的同時,也需要注意釣場中的航道。航道對於任何魚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位置,在溼地型釣場中更是如此。我們都知道一般水域中都存在著水溫層,不同的深度、不同的位置的水溫會有差別,而這種水溫層往往比較規律,水平分佈均勻,垂直界限明顯。

但是在溼地型釣場裡這樣狀態穩定的水溫層幾乎消失了,但取而代之的是很多不規律的水溫團,即冷水團和暖水團,在這種水溫團的周圍和內部可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對溫度較為敏感的鱸魚。這些變化多端的水溫團我們可以在魚探中發現他們的蹤跡,而他們多數出現在航道的中心。

暖水團與冷水團之間的距離往往較大,當我們在冬季發現一個暖水團或在夏季發現一個冷水團後,我們都可以實現貫穿性的作釣,例如使用懸浮的抽停餌抽停在暖水團中間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引起魚注意的同時,也為魚發動攻擊留出了足夠的時間。當然,不僅僅是jerk bait,像drop shot、rubber jig等釣組在這種暖水團中作釣也會有不錯的效果,但是前提是得找準暖水團的位置、形狀以及它的狀態。

除了以上所說的這些,我們在考慮溫度因素時還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標點,很多時候是否對這些“特殊”的標點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會決定著漁獲量的多少。這些標點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它們的溫度通常與其他位置的溫度不太一樣。

以天津清水灣國際路亞基地為例:在基地東北側的沿岸處有一段距離幾米長的石頭人造臺階;在西北角的大灣入口處有一個不到3米寬的由石頭堆成的窄通道;在南部一個尖角外的延伸處的底部有一片碎石區……是的,在溼地型釣場中我們若能發現一些由石頭、岩石構成的標點,往往就是福音,因為石頭的比熱容小,即冬天石頭吸收陽光後升溫快,周圍的水溫也會相對較高,當然很多魚就願意停留在此處了。所以對水下環境相對單一的溼地型釣場而言,很多能對溫度起著影響的標點也應是我們作釣的重點。

河流型與溼地型釣場的路亞技巧思考 第8張

溼地型釣場總結:在溼地型釣場中,風是主導因素。風不僅會影響鱸魚在釣場中所處的位置,同時也會影響食物鏈位置的移動,所以我們應酌情選擇迎風岸與背風岸作釣。而在溫度上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與一般水庫不同,冬季溼地型釣場淺水沿岸的草區溫度反而更高,其次航道中存在的溫水團以及其它能對溫度有影響的特殊標點我們也需關注。

河流型釣場與溼地型釣場的魅力是無窮的。時至今日,這兩個釣場中依舊有著眾多謎團在等待我們一一解開。但是我相信正如毛主席的《矛盾論》所言:“任何過程如果有多數矛盾存在的話,其中必定有一種是主要的,起著領導的、決定的作用,其他則處於次要和服從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複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在河流型釣場中,水流便是主要矛盾;在溼地型釣場中,風是主要矛盾。我們若能把握好水流和風這條主線,那麼其他分支問題也就會一步步解決了。

路亞在於探索,更是在於思考。不光光是河流與溼地,還有許多型別的釣場在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其中的奧祕。希望廣大釣友能與我共勉,我們定將路亞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