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路亞 > 路亞技巧

野外不同水域中路亞鱸魚的方法

欄目: 路亞技巧 / 釋出於: / 人氣:2.9W

玩BASS,我們常常說需要精準拋投,找到魚的精確位置,這從餌落水到下沉,到運動,到收回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樣的想法讓我很長一段時間拘泥於關注釣場某個角落的小環境。

野外不同水域中路亞鱸魚的方法

然而通過最近幾場LTW的作釣,和反覆觀看托馬斯的視訊,讓我對路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回想前年貝克力大師賽的時候,王老師曾經在賽場提示過一些,但是當時的我並沒有理解他的意思。現今回想起來,發現我應該把關注的點擴充套件到面,應該注意釣場環境。

因身處上海,也有家庭和工作的牽絆,所以我作釣的釣場幾乎是江浙周邊的一些賽場,隨風、侖山、拓野,還有樑巨集之類的新興釣場。

我們在出發之前都會了解這些釣場的大致地理環境,找出共同點。但是一進入釣場,往往由於經驗不足,導致只能在一貫作釣的水層和拋投位置等下竿。現在看來,這隻能是思路的一部分,我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大環境!我們只是憑著經驗,在曾經出魚的位置花更多的時間去磨魚,這未嘗不可。但魚也是有生命的,它遵循的規則,會導致它隨季節、水溫等一系列因素進行遷徙,只打幾個點的釣手,我相信不可能有非常穩定的發揮,而我們要想玩好路亞,必須把自己化身為魚!

我會先對釣場基本結構進行分析。一般我們周邊的山體水庫,平原水庫以及溼地結構相對較多。山體水庫結構多,植被相對少,會以硬結構為主。水下結構主要由灌木枯枝、石堆等組成。在出入水口或個別彎角會存在淺灘,總體深淺落差大,水深會高於平原水庫,所以水能見度相對比較高。由於地理位置靠近海邊,又有山峰遮擋,風向不穩定。同時山峰會遮擋陽光,所以季節不同,山陽面和陰面受到的照射時間也不同,這會導致魚聚集的位置發生改變。

再說平原結構水庫,這類的水庫普遍水深落差相對比較小,較深的位置比較少。此類水庫最大的特點就是植被豐富。大量的水草生長在岸邊甚至水中間,這給鱸魚提供了庇護。由於沒有高大的山峰遮擋,日照基本穩定,水溫就比較容易受季節和風的影響。由於水深不深,又是泥底結構,所以水色一般偏混,能見度較低。

溼地結構的水庫,在很大程度上比較接近平原水庫。泥底,水不深植被豐富,但是周邊的溼地一般建成了公園,所以遊船對魚的影響也比較大。

前文提到,我們針對一個點進行作釣,往往受到天氣變化,人為因素等影響,上一次出魚的位置,等到真正比賽的時候,往往不是非常理想,釣手的判斷都會大同小異,所以我們在比賽中,可能需要反其道而行,忘記你的經驗。根據大神們常年經驗總結出來的結果,考慮人為因素的影響,以“講道理”的魚為目標,反而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現在已入秋,在這個季節裡,鱸魚要做的事情,就是儲存能量,為過冬做好準備。經過一個夏季的休整,魚的活性也漸漸提高,考慮到鱸魚是伏擊型魚類,它們會等在一個比較有利的位置,等待路過的美食,突然發動攻擊。那麼在這個季節尋找鱸魚,就要考慮到幾個關鍵點。首先是餌魚,這個季節餌魚會出現在哪些位置?

山體結構的水庫:餌魚常常會在為數不多的植被附近徘徊,或者成群巡遊在岸邊,等待水上落下的美食,那麼我們的獵手呢?懸崖邊的石堆、硬結構、倒樹下、水中沉溺的樹枝等無疑是鱸魚最好的躲藏位置。此時他們不能緊貼岸邊,因為那會被空中的獵食者發現,也會嚇跑前來覓食的小魚,他們更有可能躲在隨時能發現小魚,並且有足夠體力發動攻擊的位置。一般來說這種位置,很可能出現在離岸不遠的地方。水下一些中等的石塊和枯枝能滿足它們的需求。

平原結構的水庫:水中植被眾多,厚厚的草墊恐怕是鱸魚最好的選擇了。在水草附近巡遊的小魚很難發現水草中正有一雙眼睛在緊盯它們。同時厚厚的草墊還可以減緩風帶來的水浪,從而減緩水流,較少體溫下降帶來的能量消耗。更激進一些的鱸魚會尋找靠近鏵尖的位置。依靠水中不高的鏵尖,隱藏自己的行蹤,被風浪逼迫潛入水中的小魚,往往很難逃脫它們的追捕,如果遇到危險,或遇到天氣突變,鱸魚還能儘快躲進深水可進可退的完美位置。

溼地結構:鱸魚喜歡靠在人造的岸堤邊。前文提到,周邊的釣場大多為公園,所以一些景觀岸堤,就成了鱸魚最好的偽裝位置。溼地結構的河道普遍不寬,遊船來來往往,對於伏擊型獵手來說,水面上過於喧鬧,它們被迫靠近岸邊的木樁,以獲得一絲寧靜,同時受到驚嚇的小魚也會和它們一樣被趕到岸邊。坐等美食上門,簡直沒有比這更開心的事了。溼地的岸上植物比較多,能有效阻擋風直接吹到水面,引起大浪,所以鱸魚也會選擇和平原結構一樣的重草下方位置,等待時機。釣過溼地的釣手一定都會有一個體會,那就是溼地結構內的鱸魚會比較分散,他們能躲藏的地方太多,哪兒看起來都像標點,但是隻有少數地方有魚,所以溼地結構是非常考驗釣手心理和體力的釣場。

分析了不同之處,我們來看看相似的地方。由於上海處於亞熱帶地區,四季分明,這對鱸魚來說,四季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同時季節帶來的整體溫度變化,在很多時候,並沒有光照帶來的變化明顯。同一個水庫內,南北位置不同,鱸魚產卵以及獵食等習性也會相差2周甚至4周以上。以產卵季的拓野為例,初春的拓野,最深處的鱸魚會比靠近碼頭的鱸魚更早進入產卵季,同時產卵後期也是一樣。

同樣是產卵季,水庫中不止光照、溫度,還有植被也是極為關鍵的因素。不同植被提供的條件不同,以侖山來說,緩坡上接近草邊的鱸魚會比蘆葦內躲藏的鱸魚更早進入產卵季。

我以產卵為例,因為那是我們從釣到的魚上最容易判斷魚的階段性標籤。每個季節,不同水庫,不同位置的鱸魚都會產生各自的變化,就像我們每個在不同環境生長的人,有不一樣的性格一樣。

我們周邊的釣場,都是以人為放魚養殖為主的,所以新魚,老魚之間的差異當然也會很大。鱸魚的世界可沒有先來後到,從來都是強者為王。更具野性的魚,搶奪更好的位置,為自己的生存提供可能行。更有經驗的魚,比新魚更早做好身體上的準備。

所以我們進入一個釣場,不是拿起竿子準備作釣,而是先給自己5分鐘觀察一下這個釣場的大環境,找出最有可能藏魚的區域,再逐漸縮小你的搜尋範圍,相信一定能獲得更好的收穫。

參加比賽的路亞大師們,他們都會找到最有可能的區域。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反過來想想,人為的影響讓鱸魚更加警惕,那我就去找那些特立獨行的鱸魚,它們受人為影響最小,相對那些被擬餌落水聲煩到極致的鱸魚來說,它們更“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