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路亞 > 路亞技巧

雷強路亞的標點選擇與技法的初探

欄目: 路亞技巧 / 釋出於: / 人氣:2.09W

鱧魚是黑魚的俗稱,因區域不同也有差異,如柴魚、孝魚、火頭魚、斑魚、生魚、烏棒、雷魚等等。不論以上的稱呼有多少, 基本上指的是兩種鱧魚。一種是烏鱧,鱧魚(北方蛇頭魚)是中國所產的最大型,一般資料記載為體長可達80公分,體重為5公斤。但實際上這種魚體長輕易能超一米,體重可達10公斤以上。

烏鱧耐寒力極佳,分佈最廣。從華北到東北、西北乃至華南都有,在冰封的東北,烏鱧更是赫哲族喜歡做生魚的魚類。另外一種就是斑鱧,這種鱧魚常見於華南,體型在40公分以下,體重3公斤內,廣東稱為生魚,臺灣稱為雷魚,體色斑斕,斑紋清晰。此種鱧魚不耐寒冷,水溫在十度以下即停止進食。

雷蛙以前不是用來釣黑魚

現在玩黑魚的人,知道用塑料雷蛙來釣黑魚,其實塑料雷蛙原來不是用來釣黑魚的。在美國的路亞歷史裡,蛙形路亞出現的很早,在1890年代左右美國已經有了蛙形路亞出現。不過美國並沒有鱧科魚類(Snakehead fish familly),那麼這些蛙形路亞用來釣什麼魚呢?

雷強路亞的標點選擇與技法的初探

反應快的釣友已經猜出來答案了,沒錯!這些蛙形路亞最早是專釣黑鱸的,而且藉由自然觀察得來的經驗,彼時的黑鱸釣者已經懂得將蛙形路亞先投到岸上,然後慢慢拖下水中,模仿自然界青蛙從岸上跳入水中的樣子,用此手法來誘引黑鱸上鉤。

然後我們鄰近的日本在1985年左右,黑鱸釣法開始興起,他們當初整套產品幾乎完全引進自美國,因此軟膠蛙類路亞也就進入日本市場。軟膠蛙類在日本釣黑鱸時,也常常釣到黑魚(日本稱為雷魚)。其實日本原本也沒有黑魚,後來在十九世紀末期自朝鮮引進了烏鱧,在1916年在臺灣引進斑鱧,自此鱧科魚類正式進入日本,並在日本繁殖。後來因為日本人不喜食用黑魚,所以黑魚在日本的分佈漸漸擴大。在黑鱸釣法興盛時,剛剛提到美國的軟蛙這時意外的在日本發現了另外一種物件魚,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黑魚。

於是在1990年左右,日本出現一位專釣黑魚的釣手新家邦紹,他專用軟膠蛙釣黑魚,並在各媒體中發表心得,之後數年,日本黑魚釣手增多,日本假餌公司紛紛投入黑魚專用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於是黑魚的軟蛙釣法正式成形。

臺灣的軟蛙釣黑魚在1995年於我第一本路亞書籍《路亞族》中首次介紹,臺灣約在1998年開始發展軟蛙釣黑魚,主要是泰國鱧,而不是斑鱧。斑鱧在臺灣稱為雷魚,所以釣雷魚的軟蛙也被稱為雷蛙,大陸地區則在2007—2008之間有釣者開始使用軟蛙釣黑魚,於是釣黑魚也稱為雷強釣法或稱跳蛙釣法。

用路亞釣黑魚,現在被釣友戲稱為“打黑”,然而“打黑”要如何打?且看以下分析:

根據標點選擇不同裝備

現在的釣友一提起“打黑”,就一定講到“雷強”“雷猛”這類重磅數的竿子,實際上並非如此,黑魚棲息的環境才是決定使用什麼裝備的關鍵。一般釣友訊息來自網路較多,對於釣黑魚而言,一般常見的體型都在七八斤以內。如果說黑魚是在空曠的標點中,這時雷蛙並不適合用,而且黑魚的拉力不算太強,這時候用直柄或槍柄竿,釣力值在16—20 lb,配合5—7cm的魚形路亞、搖擺形路亞或顫泳形路亞就足夠應付。換句話說,在這樣沒有障礙物的開闊水域中,裝備可以輕量化。一方面減輕體力負荷,另一方面增加搏魚樂趣。

如果在障礙物較多的水域,如水中挺生植物的荷蓮,或倒木下,這時候怕黑魚上鉤後鑽入障礙物內拉不回頭,此時就能使用重竿配粗線。黑魚只要一上鉤,就暴力使它出水,不給它鑽洞的機會。有時是釣餌掛在水草或障礙物上,有這套強大裝備,可以直接將雷蛙拖拉出來。

容易忽視處往往是黃金標點

黑魚本身可以棲息在水淺之處,25—30公分的水深都可能藏有巨物,像是一些水田之內。因為黑魚除了能以鰓在水中呼吸外,它的鼻腔還有一種特別的器官,叫做“迷器”。迷器在溼潤的狀態下,可直接從空氣中呼吸氧氣。所以黑魚的棲息地,水不一定要深,只要有食物就行。這種習性有別於一般釣者的認知,所以往往錯過可能窩藏大魚的標點。

雷強路亞的標點選擇與技法的初探 第2張

尋找黑魚的藏身標點

黑魚都有”護幼”的特性,親魚會在幼魚孵化的數週間如影隨形的保護,以防天敵的侵害。一般看見水面上有整群幼鱧活動的話,水面下一定有一尾大鱧,這尾親魚是寸步不離的跟隨在這群仔魚的下方。

由於黑魚的生態構造並不具備高速馳泳的能力,所以他的捕殺方法是採取”伏擊”的方式,而非“追擊”的方式。因為要“伏擊”,所以黑魚一定選擇有障礙物的水域棲身。因此,本人簡單做了以下的歸納來幫大家找尋黑魚的藏身標點。

(一)沒有隱蔽的空曠水域

在沒有隱蔽物的空曠水域中,雷魚喜歡棲息於淺水域的底層。這樣的開闊環境正好是以一般路亞的施展範圍,因為這樣的標點有著不易掛底的優勢,所以釣者的路亞比較可以放膽在此縱橫搜尋。這些路亞包括:Minnow Type 魚型路亞、Vibration Type 顫泳型路亞、Crank Type搖擺型路亞三大主流。

1)使用魚型路亞。

魚型路亞一般稱為“米諾”要保持其靈活度,所以忌諱用粗線,同時要注意不要收線太快,對於使用小型魚型路亞如5cm左右,則須注意鉤子太小或鉤子強度不足的問題。

2)使用顫泳型路亞。

顫泳型路亞一般簡稱“VIB”,用來釣黑魚的顫泳型路亞在操作時,記得要使它保持貼近水底的狀態。當然收線的速度也是一樣很重要的,不能快速,這是操作要點。

3)使用搖擺型路亞。

一般稱“恐龍蛋”,由於搖擺型路亞水組大,所以只要慢速曳引就會游出活潑泳形,操作的要點也在於保持路亞貼近水域底層。

操作這三種路亞的原則是:可以運用魚型路亞沿淺岸處搜尋,顫泳型與搖擺型則可用來專攻水域底部。

(二)有水生植物聚合處

一般來說,如果找到了正確的標點的話,只要不要驚嚇了標點中的魚,大約3~5竿就會有魚訊反應。水中的攻擊標點應該先選擇水草根部,或是水生植物聚集之處。

釣餌的選擇則是以軟膠蛙或是軟餌為主。若是使用軟餌可以用 NO SINKER(無鉛墜)釣組,因為標點都是障礙物,使用硬餌一定損失慘重的。

除了像是水庫這樣的開闊水域外,越小的野塘越好掌握雷魚的標點。當然,要尋找大物的話,水庫機會比較多。記得水庫的標點是主攻峽灣,或水淺有植物之處。

有時發現黑魚是聽到他在草叢中捕食的聲音所致,在水域中要發現黑魚蹤跡,除了從上述條件判斷外,還有“聽音辨位“及”目視尋找”等方法。如若在水草叢中聽到魚類捕食所發出的聲響,在臺灣來說若不是雷魚的話,就是泰國鱧了。

雷強(跳蛙)操作手法

黑魚咬餌時,若釣者作合失誤時,黑魚仍在原本藏身的標點中的話,釣者還有機會再度下竿,如若黑魚已受驚嚇離開標點,釣者則可當機立斷離去,另覓新的標點。

雷強路亞的標點選擇與技法的初探 第3張

黑魚有強烈地域性,而且活動範圍不大,除非被人捕獵,否則還是會在此標點之中。若是喜歡挑戰專在障礙物區黑魚的話,有一種專門的路亞釣法叫做雷強,其釣法是用一種軟膠蛙形路亞,配上重灌備的槍柄竿與雙軸捲線器,外加至少25磅~50磅的尼龍線(在日本與臺灣已改用50~80磅PE線,為的是追求更細線徑與更高拉力)來釣。

雷強釣法相當的考驗釣者的功力,釣者須要先將軟膠蛙投上近水的岸邊,或是荷葉之上,再慢慢拖引釣線使其模仿活蛙下水,同時還得將軟蛙在水中活動的姿態能儘量接近活蛙,如此可以將黑魚誘騙上鉤。由於這種釣法的技術成份要求很高,特別在一些飽受垂釣壓力的水域之中,沒有兩把刷子是別想將魚釣上來。而且這種釣法極富聲光效果與挑戰性,目前在日本或臺灣吸引不少路亞族迷的投入。

能中魚的就是好蛙

許多朋友極力推崇一些“夢幻之蛙”,或強調一定多大、多重的雷蛙才是好蛙。其實不然,雷娃的選擇還是要依據自身的裝備來選擇,有些硬竿必須要重餌才能拋投,有些裝備不一定要大或重的餌就能拋投,重點是你選擇的場所為何種場所。

沒見過黑魚會挑選雷蛙的,小黑魚也會咬大雷蛙、大黑魚同樣也會咬小雷蛙,所以雷蛙的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掌握什麼釣場使用什麼裝備。

個人小建議

由於黑魚數量日漸減少,在此建議釣者垂釣前能夠使用無倒鉤的鉤子,並且在黑魚上鉤後,過小的個體(小於15cm者)或懷卵的母魚應儘量快速將其重新流放水中,大家共同珍惜自然資源,讓我們的子孫日後有魚可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