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魚館

燕山水庫釣鯽,連連魚遛人帳篷入水船漏氣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真的很羨慕李煜筆下的漁父,恍若神仙般的灑脫。然而,碧水泛舟,揚竿垂綸的意境,則更令我神往:“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人算不如天算,本來計劃週五下午出發的,可釣場周邊的雨情不得不令我們忌憚幾分,幾經躊躇,還是推遲了行程,世界盃的誘惑,臨行前的躁動,使得我一夜無眠。

凌晨三時許,仍然沉浸在球賽激情之中的我便早早起身,再仔細檢查一遍昨天晚上準備妥當的垂釣裝備,多年的老習慣了,我可不希望曾經有過的漂盒、子線盒被遺忘的窘況重現。當夜幕還籠罩著這座古老的小城時,我們便衝破淡淡的晨霧,賓士在高速公路上。

當我還在水面上四周遊蕩探測釣點時,釣友們便早已在熟悉的釣位上打好窩子靜等魚訊了,之所以帶上釣魚船,是因為我覺的岸邊的老釣位水淺,加之水下地籠密佈,上次來垂釣就讓我苦不堪言。

盛夏酷暑季節,在釣魚船上垂釣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烈日當頭,汗流浹背,但對此早已習以為常的我來說,一把老骨頭,只要能盡興,晒晒又何妨?

我選擇一個廢棄的大抬網邊作為釣位,把釣魚船緊緊的固定在竹竿上,省卻了拋錨之累,這裡水深約四米多,浮漂幾乎拽到了竿梢上,雖然也攜帶了十八尺的長竿,我總覺得頻繁拋竿,一天下來苦不堪言。

為 了對付猖獗的小雜魚,酒米沾粉,誘釣結合,聰明的釣魚人的傑作,類似於八十年代風靡一時的搖三搖,由於在小米和沾粉裡添加了諸多誘魚成分,使得這種釣法成 為在夏季對付小雜魚的絕招,更多的釣魚人另闢蹺徑,在蘸鉤水裡也做足了文章,新增諸如小藥一類的成分,有的沾的並非酒米,粘顆粒粉、商品餌、米包肉(蚯 蚓、紅蟲)不一而足。

誠然,釣無定式,適者為佳,以效果論成敗。

燕山的大風聞名遐邇,如影隨形,不過今天我並不擔心釣魚船走錨,在大抬網上固定的真好,我的釣魚船隨著風浪輕搖,很愜意的感覺。

此行燕山,軼事連連,先是釣友的釣竿不注意時被鯉魚拉進水庫,一場魚溜人的喜劇上演,我紀實拍攝了這些難得的畫面,由於距離較遠,卡片機的變焦效果不盡人意,只能遠遠地觀看。

我沒有親身經歷過在深水裡溜魚的感覺,在人魚博弈的過程中,魚兒顯然佔盡了上風,追竿、相持,直至抄魚上岸,釣友直累得氣喘吁吁,釣竿把肚皮頂的通紅一片。

目睹這些畫面,我實在分辨不出,究竟是人溜魚,還是魚溜人?

我的釣點和釣魚船,朋友留下的這個畫面,記錄的是我的釣魚船充氣閥門漏氣了,經搶修無果,我忙不迭的解開系船纜繩,準備上岸的場景。雖然釣魚船是三個艙室,安全絕無問題,但正在出魚的時候出現此種狀況,頗令我糾結不已。

船釣十幾年來,我還是第一次面臨釣魚船漏氣的問題,這也算是此行燕山的第二個軼事吧。

由於釣魚船漏氣,我只好在岸上另覓釣位,這裡的水深約三米多,離岸邊三米遠的水底地籠隱約可見,依舊使用酒米沾粉施釣,打上二十多竿後開始上魚了。

盛夏酷暑季節,天氣說變就變,強對流天氣頻頻出現,令人猝不提防,瞬間七八級的大風,把我的船用單人帳篷捲進了水庫,這是帳篷騰飛的瞬間。

魚溜人,船漏氣,帳篷入水三部曲,此行燕山軼事不斷,成為茶餘飯後笑談。

朋友用手機真實記錄了我下水打撈帳篷的畫面。我在湖庫野釣十多年,早已練就了嫻熟的水性,雖已年屆花甲,剩勇不輸當年,拖著灌滿水的帳篷頗為費力,拉開帳門後阻力大減,完璧歸趙,有驚無險。

撈帳費時,船漏折返,佔用了我大部分的垂釣時間,雖漁獲寥寥,卻倍感此行燕山不失為一次難忘的野釣經歷,久久品味,餘韻綿長。

如題:漁舟營帳魚溜人,笑談燕山軼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