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魚館

釣魚隨筆-------寫在週年際

2018年10月2日,朋友約釣水庫,開啟手竿垂釣歷史。3日晚,又應約首次夜釣。猶憶那時,月黑風高,摯一4.5m硬調短節竿,大鉤粗線硬粘餌,尚未購置夜光漂,以瑩光棒代之。當時亦未聞有調釣靈鈍之別,誘釣漂相諸精緻技巧,一概不知。魚兒眷我,於九時許,中一紅毛大鯉,約三四斤重。環河岸七八釣友,惟一魚獲。

此後,添置漁具,魚竿從3.6m到7.2m配齊,浮漂大小日夜各款整了三個浮盒,魚線,魚鉤,魚餌,箱,包,椅,燈。。。。。從不網購的我,用老婆手機開始網上淘寶。視訊學習調釣,各大網站瀏覽,化老大毛各種崇拜。。。。。。漁事之樂,外人孰知?

圖片取自網路

目中惟魚,我將無我

閒言少敘。值此週年際,又聞平臺四週年慶,記些文字,以為紀念。

一、漁事者,為何事?

屢見岸邊灘頭,有老漢老太太,於荒蕪草叢中闢出一方土地,種些蔬菜,碧綠油亮,甚是喜人。

華夏民族,立數千年文明延綿至今,卓然傲世,何者?農耕也。一鋤,一苗,一社稷。不事稼穡,何以立世五千載?我輩先祖,正是以鋤頭犁耙,耕耘出燦爛文明,哺育出子孫萬代。每有闢荒者,當注目禮敬之!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與農耕同列者,有遊牧與漁獵。東北諸族部落,千百年操持為業。那不是休閒,也不是娛樂,更無關競技獲獎。那是養家餬口,那是種族繁續。漁事與農事,均為我華夏文明之源,之根。

據此,一根魚線,一片魚網,與那鋤耙,江河與田野,都有些別樣況味。

故,垂釣,與其說是休閒娛樂,更不如說是,現代工業社會裡,古老文明的記憶,先輩遺留之本能。如同,北方草原與歐美部族男兒好馬術,非洲平原好舞樂。

臺釣,源自東瀛日本,後為臺灣所好。八十年代漸風行大陸。可視為漁獵文化之精簡普及版,或大眾商業版。其間可見日人行事之精細,規則之嚴密。

二、漁事者,漁之道也

漁事,關乎技,歸於道。初,眼中惟魚,見水就想拋幾竿;漸,心中有魚,做夢也是浮漂點動。終,魚我渾然一體,融於天地萬物。漁道者,天文,地理,水文,生物,器具,諸門雜燴,無一不包。

此中學問,窮一生難竟,入門一年,未敢妄言。

只有些粗淺感言,略表一二。

初識日月輪轉,方知四季交替。因漁,識天氣,識冷暖,識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方識人世百態,江湖多姿。認識諸多釣友,質樸純真,獲益匪淺。探尋諸多水域,江河,水庫,野塘,識得各類魚種。常溺於漁事而廢寢忘食,常覺飯菜異常芬芳,床頭格外溫暖。更有踏足山水,浪跡江湖,收穫遠甚幾尾閒魚啊!

三、漁事者,魚也?魚也!

釣魚,不為魚,假話。正如不以結婚為目的談物件,叫耍流氓。不為水中魚兒,緣何苦守岸邊?姜尚釣渭水,為守文王;韓侯閒釣,遇漂母之恩,更不談昔時堯、舜、禹、湯之釣也,以賢聖為竿,道德為綸,仁義為鉤,祿利為餌,四海為池,萬民為魚。釣道式微,而我輩非聖賢,孰能免俗?故,魚,我所欲也!

最攝人心魄者,苦守數時,正欲棄去,只見浮漂點動,猶如初約戀人不至,姍姍來遲,欲恨而又喜。至漂動中魚,真如大婚,堪與洞房花燭,金榜題名同列人生之大樂事。不知以為否?

涉釣尚淺,魚獲羞人。出釣一年來,得魚若干尾。大小不一,品種各異。有草,鯉,鯽,鯿,鱖,黃尾,黃丫腳,翹嘴,龍蝦,田螺,小蟹,各種雜魚,水族諸將。單尾最大者,十二斤鯉魚,草魚最大者,七斤二兩,鯽魚大者,二斤出頭,鯿魚大者二斤八兩。未曾爆護,深以為憾!

結語:漁事,亦為人事;漁之道,乃人之道也。漁之樂,雖萬水千山,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