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淺談黑鮶魚的施釣技法與體會

欄目: 海上釣魚技巧 / 釋出於: / 人氣:2.15W

黑鮶,在沿海的地區俗稱黑刺毛、黑魚、黑頭、黑老婆等。頭大體延長而側扁,眼間距較寬平,牙細小,口大而斜裂。成魚體長25釐米左右,最大體長70釐米以上。體色灰褐,具不規則黑色斑紋,眼下有明顯三條黑色斜紋。多棲息於近海海底岩礁、巖洞、縫隙及海中“沉船”海域。屬溫帶近底層魚類,每年早春晚秋做短途遷徙。黑鮶主要分佈於黃海、渤海及東海北部。為黃、渤海沿岸釣友主釣物件魚種。下面來談談我的黑鮶釣技體會

淺談黑鮶魚的施釣技法與體會

施釣黑鮶的釣具配備

因黑鮶屬近海魚類,且適應水深大氣壓力的能力很強,從幾米~幾十米水深均可以生存,故在釣具的配備上可分為磯礁、岸釣與船釣等不同配置。

一、磯礁探釣釣具:

磯礁探釣是一種較為實用的釣法,因多采用一竿釣法,且其中鉤率高而被廣大釣友所喜愛。

釣具配備:3號左右磯釣竿一支,竿長3.6米~4.5米即可,(也可採用一般輕便海釣投竿代替)配備如“西瑪諾”1000~2000號左右旋壓式繞線輪,主線4號尼龍線或3號編織線,線長50米足矣。子線3號,鉤採用以國際通用19~21號為主。另備海釣抄網一支。

釣組匹配:主線前端栓一轉環別針,接長20釐米長鋼絲單刀天平,下接長60釐米副線再接50克左右小墜。天平前端接中號8字環或三叉轉環分系兩鉤。子線各長40釐米和30釐米。

釣餌:黑鮶屬肉食性魚類,釣餌應考慮以小型動物類為主。如:小銀魚、小青蝦、小烏賊、淡水泥鰍、剝皮小蟹等為主。另外,顏色鮮亮的六線魚皮、藍點馬鮫皮、鮐魚皮也是很好的釣餌。

二、堤壩前打(落入)釣具

前打釣法因其執竿輕鬆,釣感刺激,手感強烈而受到釣友的喜愛。

釣具配備:專用前打釣竿一支,竿長3.9米~4.2米,匹配小型旋壓式繞線輪如西瑪諾AERNOS2000型或BASS ONEXT200小型鴨嘴式橫向輪。主線3號強力黃、綠色尼龍線,子線2~3號透明尼龍線或火線。釣鉤以日本gamakatsu產“一刀千又”或“峒突”3~5號或國產16~18號銳鉤為主。咬鉛#N05~#3B不等。另備海釣抄網一支。如採落入釣法還需要備置“落入目印”,即根據竿長配備2~3米的帶有橙、黃、綠等泡沫紙卷制的線組。

釣組匹配:主線與子線相連一般不採用8字環連線,多采用主線與子線直接相連。一般用“電線結”結法。咬鉛多夾在緊靠鉤柄處或子線上方,且根據施釣水流、餌重等分別匹配1~3B不等。落入釣法,主線直接結目印線再下接子線。咬鉛配置不要太重,以目印剛好能慢慢沉降為好。

釣餌:以應季新鮮小魚、小蝦為主。採用岸邊捕捉的小螃蟹做餌更是不錯地選擇。但用時要先剝開甲殼,剪掉大螯及小腿尖足部分,從後小腿部位鉤出。

三、磯岸溜釣釣具

此種釣法為大連地區獨創,已有近40年的歷史。至今仍為廣大釣友喜愛。

釣具配備:10~20號遠投竿3.6米~3.9米(普通等長海釣投竿亦可替代)左右一支,匹配中型旋壓式繞線輪,如:西瑪諾AERLEX2000~3000型。主線5~6號強力尼龍線或3號遠投專用編織線,子線4號尼龍線。釣鉤以19~21號為主。另備海釣抄網一支。

釣組匹配:主線下接轉環連線帶有一50克通心墜的30釐米左右副線,通心墜下方再接一8字環系長度60~80釐米帶19~21號單鉤的子線(也可採用一長一短雙鉤)。另外,還可採用帶有配重浮力的EVA材料的橢圓形浮漂,浮漂要求配重剛好大於浮力。兩頭帶有中號8字轉環以便於連線主線及子線。帶鉤1米左右子線繫於浮漂下部8字環上(現多為釣友自制)。此釣法配置是大連地區近些年來較為流行的一種,筆者也曾在《旅遊衛視•漁樂圈》欄目做過專門介紹。

釣餌:以小魚或淡水活泥鰍為主。也可用大個巖蟲、沙蠶、魚皮及顏色鮮亮的蛤肉、海腸子做餌。

四、磯岸遠投釣釣具

釣具配備:20號~30號遠投專用竿,竿長4.2米~4.5米左右,匹配中、大型旋壓式遠投輪。如:西瑪諾AEROGT6000型或用國產旋壓輪4000~5000型。主線3~4號遠投編織線或5~6號尼龍線。子線4號左右尼龍線。鉤採用18~20號銳鉤。

釣組匹配:主線接長20釐米左右單刀天平,下接長60釐米副線,再接鉛墜。(注:鉛墜匹配不可大於竿體所標錘負荷標準)天平前端8字環內繫帶鉤子線不超過40釐米。也可根據施釣環境採用一長一短雙鉤匹配。

釣餌:為防止拋投時“飛餌”現象發生,釣餌應以個體較大的巖蟲、沙蠶及活泥鰍或魚皮為主。

五、浮游磯釣釣具

浮游磯釣作為一種外來的海釣技法,近十年來在大連地區開展的如火如荼。採用此釣法施釣黑鮶更是作為一種當地獨創受到釣友的青睞。

釣具配備:2號磯釣竿一支,竿長4.5米~5.4米左右,匹配小型磯釣專用繞線輪。如:BBX2000型或AERLEX2000型。主線3號橙、綠色浮水尼龍線。阿波3B~2.5號及與相匹配的水中數枚、棉線結、半圓線檔、T型檔豆、卡拉曼棒、咬鉛、8字環等。另外還要配備拌餌箱、打窩勺及磯釣抄網等。子線2~3號,長度50~100釐米。釣鉤可採用“峒突”3~5號型或國產16~18號銳鉤。

釣組匹配:主線穿過所有導環,繫緊棉線結,依次穿過半圓檔豆、與釣場水深相匹配的阿波、T型檔豆、卡拉曼棒、線頭系8字環,再繫帶鉤子線。

釣餌:以小蝦、如當地海域出產的桃花蝦、嘎巴蝦、燈籠紅或蝦肉為主。也可以採用小泥鰍、魚皮、蛤肉等,效果也相當不錯。

淺談黑鮶魚的施釣技法與體會 第2張

六、船釣釣具

船釣黑鮶因其施釣範圍廣、釣點選擇多且施釣釣場也從幾米~幾十米水深不等,故在釣具的配備上也有所差別。

1、近海(水深5米~20米)釣具配備

近海船釣釣具因其釣場水深較淺,在釣具的配備上應以輕、靈為主。30~50號船釣竿一支,如:西瑪諾“海明”、達瓦“劍崎”或者國產小號型船釣竿。竿長1.8米~2.1米,匹配小型專用船釣橫向繞線輪或旋壓輪如:“小船”1000~2000型或AERLEX4000型。

主線4~5號專用船釣編織線,線長100米左右。子線4~5號尼龍線,線長80~120釐米。釣鉤應選擇19~22號。並配備長度30~40釐米的“單刀”鋼絲天平。

另外,近期大連沿海近岸船釣十分盛行的且贏得廣大釣友青睞的,即由大連釣魚人部落網站釣友“大連老黃”獨創的以1.6米~1.8米路亞竿,匹配3000~4000型左右中型旋壓輪,配細線、小墜替代傳統船釣匹配,以其超輕便、超靈敏的“路亞竿船釣”底釣黑鮶的釣具配備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另備海釣抄網一支或搭鉤。

釣組匹配:主線前端栓大號轉環別針――扣緊於天平中軸上圓孔內――下中軸圓孔接線長80~100釐米副線(秋季需加長至1.4米)――再接鉛墜。天平前端栓線8字環內接帶鉤子線。也可以在8字環內同時栓一長一短兩支釣鉤。路亞竿船釣釣組匹配一般主線直接系三叉連線環,下環系50釐米副線接50~100克鉛墜。中間環繫帶鉤子線,子線不可過長,一般30釐米左右即可。

2、深海(20米~50米)釣具配備

所謂深海只是相對於黃、渤海深場而言,指水深大多平均45米左右離岸十幾海里以外的海域。因其水深流大,多有大物,在釣竿的配備上儘量選擇100~120號錘負荷的船釣竿,竿長2.1米~2.4米(如船體較高需配竿長2.7米以上的船釣竿)。匹配專用船釣橫向輪如:SLS4000XT或“小船”SLS- C3000,也可用較大釣力的旋壓式繞線輪如STELLA-SW6000替代。主線6~8號船釣專用編織線,線長200米左右。子線6~8號尼龍線,線長80~120釐米。釣鉤應選擇22~24號。並配備長度30~40釐米的“單刀”鋼絲天平或長度80釐米“挑擔式”天平。鉛墜選擇從300~500克不等,以應對不同水流另需備海釣抄網一支或搭鉤。

另外,大連地區深海船釣黑鮶時,部分釣友除其他船釣釣具配備外,還專門配備使用竿長不超過1.8米~2.1米“中通竿”匹配電動輪施釣,如匹配:西瑪諾NEW-3000H或3000XT電動輪。針對水深魚大,可以快速、輕鬆獲魚。

釣組匹配:主線前端打雙結繫緊大號轉環別針,扣緊於“單刀”天平中軸上圓孔內――下中軸圓孔接線長100~120釐米副線(秋季需加長至1.5米)――再接鉛墜。天平前端栓線8字環內接帶鉤子線。也可以在8字環內同時栓一長一短兩支釣鉤。““挑擔式”天平的匹配稍區別於“單刀’天平匹配,除主線繫緊大號轉環別針直接扣緊中軸上圓孔內,下孔可直接系一30釐米短線連線鉛墜,也可根據釣點情況加長1米左右。天平兩端分系帶鉤子線即可。電動輪釣法匹配如上。

施釣黑鮶的技法攻略

黑鮶屬肉食性近底層海洋魚類,在施釣釣法上因釣點不同也各有差異。

1、磯岸探釣攻略

磯岸採用探釣釣法是一種較為便捷、實用的釣法,選擇大潮汐時段出釣。釣點應選擇在磯礁下水深3米以上,海底多暗礁、縫隙、礁洞或海溝縱橫交錯、海面礁間浪花翻卷泡沫帶處,以及退潮後露出海面礁石上多海生植物、貽貝等的該礁根部。

手執釣竿找準釣點垂直放線抵底,然後回線上提至主線繃緊。隨著浪湧每隔數秒快提慢放一次晃餌、誘魚。黑鮶覓食多為窺探吞食、急速掉頭遊離“兩步”,故反映在釣竿上為:竿稍輕微點動――竿稍帶動竿體大彎。此時應立即揚竿剎鉤,黑鮶必向下或斜向掙扎要線。快速搖動線輪手柄回線,直至魚出水面,順勢輕挑魚必乖乖上岸。

如魚個體較大,需在領出海面時,看準魚頭方向用抄網抄入。

2、堤壩前打攻略

前打釣法屬於直感釣法,專用的竿特別靈敏,鋼絲U型導線環緊貼在竿壁上,3號線50米左右。也有專用的釣線,一般是紅、綠兩種顏色很醒目。每25釐米線段分色,便於測量水深。釣線比重大、落水快、阻力小。

在鉤柄扁的部位咬上咬鉛,也可以在鉤的上方子線上加咬鉛,根據水流大小調整。一般咬鉛用2B-3B的,流水大時也可以加到5B。餌用活蝦或貝類或小螃蟹。最好用應季出水的小銀魚,並取部分打窩。一般多在堤壩上釣壩根下的黑鮶。施釣時根據水深調節線的長度,慢慢放入水中,中途不要停頓。等到底之後,慢慢提起50釐米左右高度,釣線呈M形再輕輕提竿放下,反覆如此。如有魚訊竿稍會有明顯反應,有時小魚鬧鉤也有明顯感覺。釣組入水下沉過程中,還要隨時注意,中途時常有黑鮶吻鉤。

落入釣法需要專用的“目印”,即類似淡水用的七星浮漂型別。目印一般用3號尼龍線,2-3。米的線長不等。線上邊每隔5-10釐米就有各種顏色的泡沫紙圈作為浮漂,長一釐米左右。落入釣法需根據釣竿的長度來選擇目印。咬鉛不能太重,剛好能帶動目印慢慢下沉即可。施釣時,將目印放於釣點水面,採用執竿在水面上畫圈的方法,使目印盤在水面上慢慢隨著釣餌下落。

此時要仔細觀察目印動態,如果有魚訊,目印下沉速度會突然加快,此時立即揚竿剎鉤,黑鮶必中。

3、磯岸溜釣攻略

磯岸溜釣黑鮶在大連地區已有近40年的歷史,因其“主動出擊”,形成“人找魚”的釣法而深受大連釣友的喜愛。

施釣時,釣點多選擇在鄰岸不遠的暗礁密佈的深水區,遠投掄竿拋線不必太遠,一般在50~80米左右。待感覺到鉛墜帶動釣組剛剛輕觸海底,需立即揚竿後下壓竿稍緩緩收回幾圈釣線,帶動釣組使水下釣餌如小魚遊動般誘魚吻鉤。稍停,待鉛墜再次落底,仍如前番再次揚竿下壓竿稍緩緩收線。

此釣法,黑鮶吞構往往在出其不意間發生。即,或慢慢收線、或揚竿迴帶時釣線帶動釣竿突然有一個阻礙反應動作,緊接著釣竿受力大彎並伴有黑鮶掙扎要線的下拽反應。此時應立即揚竿剎鉤,快速收線至近前將魚挑於岸邊。

採用帶有配重浮力的EVA材料的橢圓形浮漂溜釣釣法,也如上述。只是此法更科學,利用浮力原理最大限度地減少鉛墜掛底的機率。

4、磯岸遠投釣攻略

磯岸遠投釣黑鮶,是施釣黑鮶最簡便的一種釣法。其釣位的選擇多在岸邊磯礁、崖頭。釣點也多選擇在磯礁、崖頭的前方海面下的暗礁區、海流流經範圍及邊緣部位。釣組匹配完畢將釣組遠投至所釣釣點,待釣組抵底後,回線稍繃緊主線。

將釣竿呈45度角傾向施釣海面架於岸邊磯礁或專用竿架之上靜侯魚汛,如採用數支竿同時施釣,可採取在每支釣竿竿稍處夾上小鈴鐺,以保證及時判斷魚汛。夜間施釣可在竿稍處將直徑3毫米的夜光棒用透明膠帶固定,以利準確判斷。

此釣法全憑竿稍部位的動態來判斷魚汛。當黑鮶覓餌時,反映在竿稍的魚汛為先是竿稍輕微點動或夜光棒輕晃、鈴鐺輕響,後竿稍帶動竿體劇烈抖動。此時應立即揚竿剎鉤迴帶釣組。並以最快速度將魚拉離海底,以免掛底跑魚。

此釣法已有七八十年的歷史,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施釣釣具越來越精良,但在釣法上仍沿襲和保留了前輩的精華。

5、浮游磯釣攻略

用浮游磯釣釣法施釣黑鮶,是近些年來原專攻鯛科魚類釣法在大連海的一種創新及變革。施釣中仍需要採用拋打誘餌聚魚的方式,只是在誘餌製作上除粉餌、蝦磚外還需加進比重較大的碎塊貽貝等以加速誘餌快速下沉。

釣點的選擇應在磯礁外延的潮流流速較緩或反撥流及浪湧翻卷形成的泡沫帶的周邊。拋打誘餌以少量多次為主,根據流水所示誘餌方向恰好到達所施釣釣點為最佳。釣組匹配應根據釣點水深調整至離底30`~40釐米左右,並結合潮水漲落隨時調整。有黑鮶吻鉤時,反應在“阿波漂”上一般情況為正常漂動中突然原地停頓並伴有“阿波”不規則晃動,然後斜向或直接“拉黑”。

此時需及時揚竿剎鉤,黑鮶必中。浮游磯釣黑鮶因多在水下暗礁區施釣,中魚後常常出現釣組被黑鮶拖入礁洞、縫隙等現象,對此,中魚後應力挺釣竿以最快速度將魚拉離海底至中層,待黑鮶力道貽盡再慢慢收回至腳下,用抄網抄入。

以浮游磯釣“阿波”釣法的觀漂方式釣獲黑鮶,其感覺十分美妙。

淺談黑鮶魚的施釣技法與體會 第3張

6、船釣攻略

船釣黑鮶釣點的選擇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施釣的“內容”與“質量”,沉底式船釣黑鮶釣點的選擇應儘可能來圍繞以下三種類型來確認。

一是水下暗礁區,儘量選擇在圍繞毗鄰島嶼、明礁、磯跎附近的水下暗礁區、溝壑、縫隙、水下陡崖的夾角、坡底以及海生植物生長處的周邊地區為釣點。因為這種釣點多是叢集海魚的棲息、覓食活動場所。特別是那些較大的暗礁縫隙、溝壑和海洞穴處,多會是大黑鮶潛伏和蟄居的“家園”,將釣鉤下到此處,常常會有意外的驚喜。

二是“沉船”釣點。沉船釣點的形成及集魚原因、釣點選擇等,在下曾在以前的釣魚雜誌上做到詳細的敘述,在此不再贅述。不過,筆者在這裡還要補充幾句的是,施釣黑鮶,以沉底式船釣方式施釣沉船釣點,切不可多拴釣鉤。因為大多數沉船基本上被魚網纏裹或多是不規則的廢鋼爛鐵,極易掛鉤失墜並跑魚。以每組釣組最好拴一到二釣鉤為好,系鉛墜的副線也不要太粗,以免掛底後掙脫困難。

三是筏區釣點。近海沿岸的筏區船釣是近些年興起的一種釣法。對於遠海船釣既懼風浪,磯釣又怵登礁涉險的釣友來說,在養殖區船釣黑鮶應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養殖筏區大都離岸較近,遠的也只在兩三千米的岬灣之內。

因筏區海面浮球密佈,水下纜樁頗多,強勁的海流流經此處時多受到阻礙,常常會改變主流流向、流速,形成多股不則的流速較慢的支流。加之筏區內波瀾不驚,故而是黑鮶在此躲避外海風浪、逍遙覓食的“世外桃源”,找準釣點下鉤必有所獲。筏區內的釣點主要有以下四種:即水下的沉筏區、水下的“亂髒點”、固定沙袋區和海魚養殖筏周邊都是不錯的釣點。如水下沉筏、亂髒點和固沙袋區等,因其長年累月的沉積、堆聚和不規則的擺放形成凹凸不平的“人工礁”。

在周邊多寬闊泥沙質地中,偶然有這樣一處“藏身”覓食的“保護區”,必然成為黑鮶的集居地。對於海魚養殖筏區的周邊,因養殖海魚而每日投放飼料餵養,那些透過網眼落於筏區周邊的飼必然引來海中的黑鮶前來覓食,到此“聚餐”應是這裡的“常客”。

魚能否被釣到,完全取決於魚對垂釣者主動行為的本能或反射反應。釣魚技術實質上是垂釣者和魚之間恰到好處的相互作用。就船釣而言,能否釣獲黑鮶前提無非是要準確地判斷出所釣物件魚的覓食泳層,無非是對施釣的物件魚的泳層而採取的釣組匹配和及時對黑鮶的泳層變化做出正確的判斷,來達到中魚的目的。對此,應及時觀察黑鮶的泳層變化,特別是秋季。

船釣黑鮶的釣期為每年五月份~十二月上旬。深海海域可延長到一月下旬(距大陸20海里以上)。正常情況下,選準釣點後,放釣組至海底,將主線繃緊後再上提3釐米左右,以小臂帶動釣竿上下提拉(快提慢放)使水下釣餌運動如活魚狀。黑鮶吃鉤異常凶猛,中鉤後常向水下逃竄,此時應及時揚竿剎鉤、回線。如釣沉船,主線還應再上提70釐米左右。如中魚個體較大,需慢慢回線,以免拉豁魚嘴,只要鉤住,一般情況下均不會跑魚。其中魚的回線感覺為只有沉重感,少有橫竄現象。

採用超輕便、超靈敏的“路亞竿船釣”底釣黑鮶,多選擇在近海海域。因其近岸,黑鮶覓食警覺,“魚口”較輕,一般80號以上船釣竿少有感覺。對此,使用路亞竿施釣的就顯示了其優越性。施釣時,因路亞釣竿纖細靈敏,且匹配的線細墜輕,稍有魚汛便有反應。

當“魚口”特輕時,一尾500克左右的黑鮶吻鉤,路亞竿反應的竿稍點動幅度經常不超過半寸。對此,路亞竿稍有反應便應立即揚竿剎鉤。該釣法獨創發明者、被釣友戲稱“河口一霸”的“大連老黃”,憑此釣法常年在大連“小平島”一帶海域施釣,常常半天下來就有近十餘千克的黑鮶魚獲,最大獲魚單尾個體近2000克。目前,這種釣法在大連已相當普及,眾多釣友紛紛效仿、使用。

施釣黑鮶的潮汐掌握

據筆者經驗,礬岸釣黑鮶中的磯礁探釣、堤壩前打、磯岸遠投、溜釣和浮游磯釣的潮汐最好時機應選擇在農曆七年級至初五或十六至二十,其中又以初四、初五或十九、二十為最佳。

首先,這一時期為規律性大潮汐,海水漲落的範圍較大,而礬礁探釣、浮游磯釣、堤壩前打釣等釣法大都採用“卡潮刃”釣法(即站在潮水下落後的最低點,這是一般小潮汐時難以露出的地方)。而且這一時期海流活動的範圍較大,其流速及力度較強,必然卷帶著大量的浮游生物湧向岸邊,給黑鮶創造了良好的覓食條件,其次,這一時期潮汐時間恰是天色黎明至太陽升起,或是夕陽半下至日落的時間,均為符合黑鮶有規律性的覓食時機。考慮到季節、氣象的影響,可能略有變化。

比如,選擇春季的某個農曆初五(或二十)施釣,因大連當地黃海海域低潮時間為7時2O分左右,所以應該在清晨5時30分前到達釣場。因為此段潮汐的漲落均分為“半潮”(整個潮汐6小時的1/2)、“枯潮”(潮水退落最低點時間),“迴流’(漲潮初始)三大段,每段約為兩小時,5時30分左右恰是“半潮”且天色微明。黑鮶開始遊向岸邊覓食。此時若及時下竿,魚必大咬,雙鉤雙魚被拎出水面的情形屢見不鮮。

隨著潮水不斷下落,釣者可逐漸向縱深礁縫或深水區下鉤,釣至潮落最低點即“枯潮”時.海流開始平緩黑鮶覓食就不如前段時間主動,這時可稍作歇息。大約半小時後,潮水開始“迴流”漲至兩分潮時,隨著潮水的湧動,黑鮶又開始第二次覓食高峰。這次魚兒覓食咬鉤的情況往往決定了你此次施釣的收穫。如磯釣等釣者應邊釣邊向後退,至“半潮”又回到第一次釣點,稍釣一會兒便可收竿。這段時間大約近5個小時,其收穫必定可觀。筆者多年採用這種抓住潮汐規律進行礬礁釣的方法,每次皆滿載而歸。

那麼,船釣黑鮶時如何掌握潮汐規律,是否與礬岸釣相同呢?恰恰相反,船釣應選擇小潮汐即“死汛”時期進行。原因是大潮汐期間海流活動範圍較大,其流速及力度較強,但船釣大部分採用垂直下釣法,在海流作用下,很難將鉤線下到預定釣點。筆者認為,最佳船釣時機應選擇在每月的農曆初九至十二或二十四至二十七。

因為這兩段時期海流活動範圍較小,流速較慢。選擇釣點較易且準確性較高,以船上用竿釣法為例,流小時,僅百克鉛墜就可垂直落入海底釣點。墜小則反應必定靈敏,且上魚時海流阻力也小,便於搖輪提竿。同時,由於這一階段海流流速較慢,隨同海流四處覓食的魚兒或停留在海流周圍,或遊弋於海流中,而且此時海流裡多為大魚。

大連地區的船釣黑鮶多采用”漂流釣法”(即不錨泊定而隨海流漂釣)。這兩段時期由於海流流速慢,船漂泊相對平穩,一旦發現魚群,不會出現剛發現要上魚,船已被海流遠遠“拉離”釣點的現象。大連地區每年十月份左右必有黑鮶向深海遷徙路過,常常成群覓食,當地人將其稱作“過路黑魚”,單尾大在300克以上。如此時釣點選擇合適,經常會出現向上拎魚時,水下黑鮶緊跟釣線竄出水面的現象。此時如果你釣技嫻熟,手頭麻利,定會收穫頗豐。

船釣黑鮶還應把握好潮汐變化間的時機。船釣。礬釣在潮汐變化時機的選擇上基本相同,如“半潮”、“迴流”“落八分”、“漲兩分”時均為海魚覓食“旺季”。但同礬釣相比,船釣更注重“慢流”和“起流”階段。所謂“慢流”和“起流”是指海水在規律性運動中流向轉換時出現“相持”而暫時相對平穩的階段和海流初始流動階段。

這一階段因海流和緩,黑鮶較之海流大時更便於不受海流乾擾,在海底礁縫中、礁洞周邊肆意覓食。同時,由於這期間海流平緩和因起流時海水的融氧量更高,黑鮶覓食更加“瘋狂”。慢流時,船釣更容易找準釣點、“魚道”。但這個階段對潮流的掌握,船釣較之礬釣要難一些。

因礬釣身在岸邊,潮流變化目標物比較明顯,而船釣身處大海之中漂泊不定,目標物相對難尋。但大連地區大多采用的以鉛墜落人海底後根據垂線角度來判斷海流變化的方法,倒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釣線垂直意味著海流平緩(在海水養殖筏內垂釣除外);如釣線形成角度,並根據角度所示方向,則可判斷出海流流向。同時,與當地潮汐時間和當時時間對照,可判斷出潮水變化到哪一階段。

綜上所述,施釣黑鮶一般均採用以上幾種釣法,也是筆者多年海釣實踐的一點心得體會,僅供各釣友參考。

Tags:淺談 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