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民間釣法的魚卡鉤製作方法 [圖解]

欄目: 自制釣魚工具 / 釋出於: / 人氣:1.15W

我出生於漁民家庭。小的時候父母靠著一葉扁舟風裡來雨裡去,一天勞碌到黑,一年奔波到頭,再加上我能幹的姐姐國小未畢業就輟學在家裡充當了半個勞動力,就這樣也才勉強使全家生活不至於落在溫飽線下太遠。可恨每到年底,在生產隊的高音喇叭播出的年度財政報告中,我家仍在負債之列,年復一年似乎怎麼還也還不清。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我記事起就一直在幫家裡幹活。

我的朋友一直很佩服我的坐功好。記得在準備GRE的幾個月裡,我每天起床後,除了吃飯和上廁所就是一直坐在書桌前,專心複習英語。現在仔細想來,我非凡的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歸功於小時候參與的一項勞動:牽卡子(老家這麼發音,我不確定具體是什麼字)。我沒有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見到過這種捕魚方式,沒在哪個地方讀到過相關的描述,而且現在家鄉從事這項苦活的人似乎也已經是鳳毛麟角了,所以覺得寫出來還是有些意義的。

民間釣法的魚卡鉤製作方法 [圖解]

所謂卡子,是用細竹枝削成的小籤子,兩頭尖尖,一面帶青皮,大小長度約為火柴棒的一半左右。如果有人見過用竹枝紮成的大掃帚,其頭上的枝丫就是削卡子的原材料了。不過最好是山上產的那種,而且要乾溼適度,保證有足夠的彈性和韌性。其中有一種叫“腦殼釣”的,一端是用帶節的竹枝削成向外翹的尖,會更“煞魚”(即魚釣住後更難逃脫),當然削制難度和價錢也會要高一些。

就像弓要配弦和箭才能工作,卡子釣也要有夥伴。它的主要夥伴是蘆筒。顧名思義,蘆筒是取材於蘆葦的。選擇那些粗細和圓珠筆芯差不多的初長成的蘆竿,割回家,剝掉葉子,或用煙熏火燎,或用沸水燙,然後紮成把,掛屋簷下或放屋頂上陰乾,即可備用了。經過這些工序的蘆筒已是有些皺巴巴的淺綠或淡金色的了。它有一個很好的特性:乾的時候很有韌性,一旦泡溼了卻是一碰就破裂。在要用時,剪成半粒米長的小段,就是蘆筒了。有次老家駐軍一位從北方來的兵哥哥來我們家,仔細看我們牽了好一會釣,然後手指著蘆筒,用普通話問是不是稻草圈,可是讓我們這些鄉巴佬笑破了肚皮。

民間釣法的魚卡鉤製作方法 [圖解] 第2張

有了卡子釣和蘆筒,下面的裝配是這樣的:先將卡子釣彎成“U”字形,然後用蘆筒套在頭上,有點像扣上的別針。彎成這種形狀的卡子釣如同繃緊的弓,隨時都想掙脫束縛彈開。它的“箭”就是整粒的糙米或乾麵楔子或燙死了的帶芽須的稻穀,插在蘆筒裡面,作魚餌。當這麼一個“三件套”放在水中隨波盪漾,魚兒便會擋不住誘惑一口咬住。泡得發軟的蘆筒在魚嘴裡會破裂,卡子釣就彈直並牢牢地扎進貪吃的魚兒的肉裡,將魚嘴卡住。卡子釣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吧。

當然還不止於此。每個卡子釣會用一根細尼龍絲攔腰拴住,繫到一根耳機線粗細的繩子上,每隔一米左右系一個。一盤卡子一般有一千口釣。前面說到魚兒上了卡子,吃了疼就會掙扎,結果會把周圍的繩子和水草都扯過來纏身上,糾成一個或大或小的結,這自然使它逃脫的難度更大了。還有更有意思的事。卡子釣的餌決定了釣到的魚一般是鯽魚和鯉魚之類的魚,不會直接釣到肉質更鮮美的肉食性魚。但運氣好的時候也會釣到桂魚、烏魚和黃牯之類的捕獵者,而且一般釣到的都會比較大。這是因為這些大傢伙尋找獵物時,看到有魚在身邊折騰便會不分青紅皁白一口咬住吞下,結果卡子卡住小魚,小魚卡住大魚,給了人以意外的收穫和驚喜。我們把這種魚叫“活食魚”。此時撈魚的漏斗是必不可少的,我想沒有比眼看活食魚從你手邊逃脫更令人懊惱的了。

民間釣法的魚卡鉤製作方法 [圖解] 第3張

要新制一盤卡子釣,先得去買一千米左右的長繩子(買到的一般是白色的,要用豬血等染過,以便放在水裡不那麼顯眼);買些細尼龍絲,燒成20釐米左右一根,一頭繫上長繩子,一頭拴牢卡子釣的中心;將卡子釣彎成“U”字形;套上蘆筒,不能露頭,不能一邊長一邊短。然後把尼龍絲和長繩子並在一起擺在竹瀝箕中,釣整整齊齊擺放在前面,光繩子則隨意地放進去就可以。這個工作就叫“牽釣”了。我姐姐她們牽的既快,擺得又好看,還不容易讓釣糾纏在一起。我在家的幾年到底是沒學得太會,也許是感覺自己不是吃這口飯的料才想努力讀書的,畢竟餓死不是我所樂見。

這樣一口口地處理,一千口下來,我一般要一上午。有時能得到媽媽開恩買一根五分錢的白糖冰棒作獎勵。這麼紮紮實實的幾個小時坐在小椅子上,一邊是一堆慢慢變小的待處理的繩子,一邊是架在翻倒的椅子或沒把的桶上的竹瀝箕,和裡面越堆越高的有序地排放著的卡子釣,面前擺著一堆蘆筒,一堆米食,一堆卡子,根據情況取用以配齊“三件套”,一點懶都是沒法偷的。那時家裡唯一的電器是電晶體收音機,用來聽天氣預報,也用來收聽廣播劇和新聞,可算是枯燥的牽釣時的一點娛樂了。

民間釣法的魚卡鉤製作方法 [圖解] 第4張

牽好後,要小心地收好,若讓貓兒狗兒或冒失的孩子打翻了,那可是哭都來不及了。到傍晚時分,姐姐和媽媽會一個蕩槳,另一個則配合默契地把卡子一段段鬆弛地放進水裡。邊放釣有時還會邊灑發過芽的稻穀,以吸引魚兒沿途找來。在頭上會作個標號,或者是把繩子綁在插水中的竹竿上,或者是拴荷竿上,不一而足,目的是第二天好找到。這樣等放全完一般都是天黑透了。第二天天不亮就得起床,摸黑找到記號,開始收釣,也就是坐在緩緩行進中的船上,兩手交替把繩子輕扯進面前的竹瀝箕,順手把魚兒捋進船艙(大的當然要用漏斗的),從黑夜到破曉到大亮。收回家,把魚交給公家,然後才能去吃早飯。

民間釣法的魚卡鉤製作方法 [圖解] 第5張

吃完就全家動員開始牽釣。跟新釣不一樣,此時的釣裡面會有不少的結要解。魚兒打的結一般不是很難解的。正常情況下,扯掉水草,用釣來回穿幾次就可解開,因為怎麼說都是活結呀。卻又那麼一些孩子解結的水平不行,打結的水平卻很高,把一個結越扯越緊,最後只好冒著挨頓罵,把結交給大人去解。實在解不開了,還可以把繩子咬斷,從斷頭開始穿出來。不少小孩子幹過這麼一種壞事,就是把那個結兩端都咬斷揣兜裡,趁出恭時偷偷扔掉,矇混過關。當然大人知道了會要打罵的。不管怎麼樣,通過參加這種勞動,我的坐功練成了,我解結的水平也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