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用蜈蚣漂(七星漂)釣組釣魚之我見

欄目: 釣魚工具技巧 / 釋出於: / 人氣:3.19W

近期看到有的釣友詢問採用蜈蚣漂(散漂、七星飄)垂釣的有關知識,由於可利用時間少,今天抽空寫出我對採用蜈蚣漂釣組進行垂釣的看法,供有心的釣友參考。

用蜈蚣漂(七星漂)釣組釣魚之我見

一、採用蜈蚣漂釣組垂釣的優缺點

1、它的優點有:

a)釣組相應元件簡單,對元件質量和操作者要求不高,組合容易。

b)所用費用(成本)相對較低。

c)能較好的滿足不同水域(包括水草多和挺水植物多的水域)、物件魚和相應釣法的需要。

d)魚咬鉤時漂相“好看”,別有情趣。

c)老少皆宜,對新手來說更容易入門和接受。

2、它的缺點有:

a)抗風浪能力差,遇有風浪時視界效果易受干擾。

b)釣點較遠時,漂相不易看清,易使眼睛疲勞。

c)垂釣時,坐著沒有站著看的視覺效果好(視力線與水平面的角度大比角度小看的清),所以體力消耗相對較大。

d)靈敏度較臺釣低。

用蜈蚣漂(七星漂)釣組釣魚之我見 第2張

二、蜈蚣漂的靈敏度

蜈蚣漂可以調得很靈,調好了也能“懸墜底釣”。但與臺釣相比,不管你怎樣調也不可能象臺釣那樣靈,這是因為:

臺釣釣組在水中的方向,漂與墜呈垂直方向,在一定範圍內魚咬鉤及其相應的動作反映在魚漂上是上浮或下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是垂直的。臺釣魚漂的外形是流線型的,在水中的阻力小。

蜈蚣漂在水中的位置和方向,以七粒蜈蚣漂三上四下(有三上四下、二上五下、一上六下等)為例是:

a)最上邊三粒平躺在水面上,在一定範圍內魚咬鉤及其相應的動作反映在魚漂上是水平方向的移動,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是水平的。

b)最下邊的三粒與墜呈垂直方向,在一定範圍內魚咬鉤及其相應的動作反映在魚漂上和臺釣漂一樣是上浮或下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是垂直的。

c)中間的一粒(從上或從下數都是第四粒),由於其處在垂直三粒和水平三粒中間再加上魚線的作用(視魚線的粗細及其軟硬該部分漁線呈圓弧狀態)其形態是傾斜的,在一定範圍內魚咬鉤及其相應的動作反映在該粒漂上是斜向上浮或下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不垂直也不水平,有一定的夾角。

d)我們在做蜈蚣漂時,大多是將鵝毛或鴨毛梗剪斷使用,每一粒浮漂在上浮或下沉時,始終有一橫切面在水中,受水阻力的影響較大。

在同等力度下,由於蜈蚣漂在水中的位置及其形態使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發生了改變,且最少有三個方向,再加上每粒浮漂橫截面的阻力,所以,不管你怎樣調,也不可能象臺釣那樣靈。

三、我曾經使用過的蜈蚣漂及其體會

過去我曾用細高粱稈、老的並晾乾的蒜薹,鵝毛梗、鴨毛梗和圓珠筆芯做過蜈蚣漂。體會是:

用高粱稈、蒜薹,材料好找、製作容易;但垂釣時間一長吸水,浮力變小,影響已調定得靈敏度,橫切面不易做成流線形,體積大,抖竿出水時聲音大。

用鵝毛梗、鴨毛梗,色白顏色醒目,材料相對好找(現在不好找了),製作容易,遇水即漲在漁線上相對穩定性好(不滑動);外皮雖硬內芯極軟,橫截面不能加工成理想的流線形(砂紙打磨時一塊塊的掉)。

用圓珠筆芯,同樣是材料好找、製作容易;比重較大浮力小,釣組要達到鵝毛梗、鴨毛梗浮漂的浮力只有增加粒數,粒數增加後橫截面相應也多。

現在一般的漁具店都有兩種棗核形的蜈蚣漂賣,一種是直徑相對較大(∮8—∮10)內含太空豆的,另一種也是棗核形無太空豆,直徑稍小的(∮5)。這種漂的優點是價格相對便宜,使用方便,安在漁線上就能用,體積較鵝毛梗、鴨毛梗浮漂大更適合視力差和老年人使用;缺點是,與鵝毛梗、鴨毛梗相比比重大,漂粒尺寸“千篇一律”,缺乏靈活性。

用蜈蚣漂(七星漂)釣組釣魚之我見 第3張

四、我現在使用的蜈蚣漂及其再加工

現在檔次較低的漁具店,還有一種是用軟塑料做的像圓珠筆芯的半成品,中間有一小眼(穿線用),顏色有白色、黃色和紅色,粗細從2mm到5mm,長短從120mm到200mm均有。我現在一直用這種材料做的蜈蚣漂進行垂釣(除計時收費的池塘用臺釣外)。它優點是,價格更便宜(兩三毛錢一根,花幾塊錢可買一小把,能用上幾年。可能不掙錢,檔次高一點的漁具店沒有),比重小浮力大,再加工時靈活性強,能根據不同需要進行再加工且再加工容易;不足之處是表面粗糙,對靈敏度有一定影響。所以我向眾釣友推薦用這種半成品自己動手製作蜈蚣漂,再加工時要達到克服它的缺點,提高靈敏度,滿足自己需要的目的。

這種蜈蚣漂的再加工極其簡單,方法是:

1、工具及材料準備

a)滿足自己對粗細、顏色需要的半成品一根(一根足以滿足一組蜈蚣漂的需要)。

b)打火機(火柴)一個(一盒)。

c)蠟燭一根。

d)剪刀一把。

e)大頭針或縫衣(被)針一根。

f)透明指甲油少許。

2、加工步驟、方法及注意事項

a)按自己需要的長短(半成品的軸向尺寸)按需要的粒數將半成品剪斷成。剪斷時要注意切口與半成品的軸向儘可能的保持90度(最好是這樣,差一點也不太要緊)。

b)將剪斷的蜈蚣漂粒穿在大頭針上,將蠟燭點燃,一手捏住大頭針的一端靠近蠟燭的火焰並來回轉動,將蜈蚣漂粒的橫切面烤軟後,用另一手迅速將蜈蚣漂的橫切面捻圓或捻尖,重複此步驟,再將蜈蚣漂的另一端捻圓或捻尖,直到將一組蜈蚣漂粒全部捻圓或捻尖(記得小時候在做彈射飛機模型時,科普資料介紹將飛機機身的前端做成流線形,可將其在空氣中的阻力降低到二十五分子一)。需要注意的是:當蜈蚣漂穿在大頭針時一定要穿透(露出頭來),否則烤軟並捻蜈蚣漂時將會把穿漁線的小眼堵死無法穿線,二是不要將蜈蚣漂放在火焰的上邊,要放在火焰的側面,以防止將蜈蚣漂燻黑或變色。

c)取少許透明指甲油,將捻好的蜈蚣漂粒在指甲油中蘸一下,讓指甲油在蜈蚣漂上起到填平補齊、增加表面光滑作用,達到減少水中阻力的目的。假如你不喜歡現有蜈蚣漂的顏色,找你喜歡或醒目顏色的指甲油來蘸,以達到你希望的顏色。

通過以上步驟,一組滿足自己需要的蜈蚣漂就加工好了。

五、關於垂釣中蜈蚣漂體的長短、粒數和間距確定

當你擬使用蜈蚣漂釣組垂釣中,蜈蚣漂體的長短、粗細及總粒數、間距,水面和水中的粒數(几上幾下)不要“千篇一律”,要參考下述因素靈活運用:

a)季節。

b)垂釣水域風、浪的大小。

b)水的深淺、溫度、混濁程度、是否流動。

d)水草在不同水層的密度及其間隙大小。

e)釣點的遠近。

f)垂釣人視力的強弱。

g)物件魚種類及其大小。

h)手竿的“軟”“硬”。

i)小雜魚的干擾程度。

j)釣法。

上述因素一一展開來說,太過繁雜,僅就幾點經驗分訴如下:

為了便於理解和敘述,不妨先按在不同位置起不同主要作用的漂粒分解一下,把平躺在水面的漂粒稱之為“資訊漂粒”(不否定其它作用),垂直於水中的漂粒稱之為“承重漂粒”(主要起保持釣組一定平衡的,也不否定其他作用),中間的一粒稱之為“過渡漂粒”(我在上篇“蜈蚣漂釣組之我見(一)”中已分解說明)。

a)為了減少蜈蚣漂在水中的橫切面(雖然進行了再加工)及其阻力,可適當加長“承重漂粒”的尺寸已達到相應減少其粒數目的。

b)“過渡漂粒”長短的確定,物件魚攝食較輕時,“過渡漂粒”可短一點(漂粒易翻身和轉換方向);物件魚攝食較凶(激烈)時,“過渡漂粒”可適當長一點。

c)“資訊漂粒”長短的確定可按:

釣點較近、視力較強、無風無浪時,可用尺寸較小的“資訊漂粒”並減少其粒數,水面保留一到二粒漂粒

釣點較遠、視力較弱、有風有浪時,可用尺寸較大的“資訊漂粒”並增多其粒數,水面保留二到三粒漂粒

釣點較近水質較清,水域水草較密、縫隙較小不易下鉤時,在加重鉛墜(目的是好定位,鉤下沉快減少水草的牽掛)的同時加長“承重漂粒”,可用尺寸較小的“資訊漂粒”並將“資訊漂粒”減少到一粒(縫隙小浮漂沒有水平移動的空間漂粒多了反到受限制)。

因素太多,簡單就說這些,最好在掌握原理的基礎上多實踐才能更快的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