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魚方法 > 野釣

霧化好等於狀態好?誤區,野釣多數情況反而要控制餌料霧化

欄目: 野釣 / 釋出於: / 人氣:8.35K

咱們在使用商品餌的時候經常會涉及到“配方”二字,所謂配方說白了就是將幾種不同的餌料摻合在一起,大家那麼關心配方,那有沒有想過配方背後是什麼呢?拋開個人的心理作用或者某些作釣習慣而言,單開的餌和三五種混合而成的餌料區別就在於,餌料的味型和狀態變了。拿味型舉例,一款濃腥的餌和一款濃香的餌結合之後就得到了一款腥香味的餌。從狀態上來說,比如一款比重較大的顆粒型餌料,如果摻入了輕麩或者雪花粉,那麼這款“顆粒餌”的比重就會減輕、霧化就會變好。

餌料的味型和狀態對垂釣非常重要,需要我們認真去對待,但我發現許多人在這方面是存在很多誤區的,比如不分析魚情不講味型和狀態,只想找到一款萬能的配方以便一勞永逸。關於配方問題我以前就說過不少,今天再聊的細一點,說說餌料的具體狀態。因為我發現很多人總認為霧化好就等同於狀態好,甚至我在野釣中也受到過一些人的吐槽,“你這餌料丟水裡都不化開,怎麼能誘魚呢”。

霧化好等於狀態好?誤區,野釣多數情況反而要控制餌料霧化

餌料的狀態有很多種,霧化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我不太懂如何標準地去解釋霧化二字,反正在我的意識裡,餌料丟到水裡馬上向四周擴散,形成煙霧一樣的狀態,那就叫霧化了。霧化的特點就是溶散出來的物質很細微、很輕,可以快速向四面擴散。想霧化好,一般是要大量細粉狀的餌料或者多新增雪花粉輕麩這類物質。

散落:這是和霧化比較接近的一直狀態了,也經常有人混淆,用簡單一點的辦法來區分就是霧化更細膩、散落稍粗糙,你可以把餌料放入一盆清水中,如果餌料入水馬上有一層霧一樣的東西產生,肉眼看不出顆粒感,且馬上把弄渾那就是霧化。如果餌料入水外層一點點剝落,主要是縱向運動,脫落的物質看上去片狀比較大,也沒有很快讓水變渾,那就是散落了。當然這只是咱們在討論具體的餌料狀態時剛好說到了,實際作釣也未必一定要分個明白,很多時候霧化和散落是同時出現的,只是哪個多點那個少點的區別。

霧化好等於狀態好?誤區,野釣多數情況反而要控制餌料霧化 第2張

不霧化不散落也是一種狀態:所謂餌料的狀態,即餌料在水中所呈現的狀況、形態,那麼一入水就溶散、脫落算一種狀態的話,不溶散不脫落一直保持原樣自然也是一種狀態。通常我們把這類餌料的狀態稱之為“粘”,可以通過多加粘粉和不斷地揉搓餌料來達到,記住這裡是加粘粉而不是加拉絲粉,加拉絲粉不能達到“不霧化”的目的,除非你加大半瓶把餌料捏成麵疙瘩。

散落、霧化和“粘”相結合又是一種狀態:粘和散是對立的,怎麼能結合呢?當然能,我們只要把餌料分為兩層即可,內層即為耳芯,我們用附鉤性強同時粘度大的餌料,外面則包上易散開易脫落的東西,這種組合式的餌料有很專門的名字叫做“包食”,或者為“蘸麻團”。包食中餌芯可以用粘一點的商品餌,也可以用蚯蚓、玉米、麥子,外餌基本是比較乾的、容易散開的餌料,主要作為誘魚用。而蘸麻團,餌芯多見是軟粘餌,也有蘸膠類物質的,外層通常是各種顆粒,用酒米當然也行。

霧化好等於狀態好?誤區,野釣多數情況反而要控制餌料霧化 第3張

瞭解完餌料的多種狀態,自然也明白了霧化好根本不能代表狀態好,實際上野釣中反而需要控制霧化

小時候釣魚根本沒有霧化這種概念,用的餌料基本就是自己挖的蚯蚓,要麼從廚房“偷”點麵粉,加水一攪最多再放點香油,根本沒有任何霧化或是散落,退一步說就算是有那時也不會用。後來接觸了臺釣買了商品餌,才慢慢有了霧化及霧化誘魚的概念。可能也是受了別人影響吧,從瞭解霧化開始到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總以為霧化就是餌料狀態,霧化好就是狀態好,狀態好才能釣得多,所以霧化好就等於釣得多。釣了這麼多年魚,直到今天也會有人跑過來和我說,“你的餌料不霧化,所以釣不到魚”。

我們從買餌料開始,到後面的選餌、配餌、開餌、用餌,都是為了能釣到魚、釣很多魚,所以只有當我們的目的達到了即釣到魚了,才能說餌料開的對路,狀態和味型都合適。也就是說,你的餌料狀態好不好,得拿魚獲說話,在其他條件和別人保持差不多的基礎上,你的餌料狀態與周圍人的差異很大,但魚獲反而更多,那才能說狀態好,這也僅僅針對這一場魚。

霧化好等於狀態好?誤區,野釣多數情況反而要控制餌料霧化 第4張

野釣很多時候反而是要刻意控制霧化的,冬季春季還好由於水溫低雜魚鬧得不凶,等到了夏秋季節氣溫上來了,大量的小魚就會出來搶食,嚴重的時候幾乎是全水層地鬧,此時要是用霧化太好的餌料可能連水底都到不了。有些說小雜魚喜歡吃味道大的餌,所以雜魚多的地方一定要用本味餌,這個沒錯,味道越強烈確實越能引起魚的注意,但是記住了,如果光把餌料味道降低,而不控制霧化,雜魚是不會消停的,而且會越聚越多。

垂釣滑魚也不適合用霧化太好的餌,這裡的“滑魚”有兩層意思,第一種“滑”是反覆被釣過的滑,多見於黑坑等養殖塘,也稱“回鍋魚”。這種魚的嘴巴身體被魚鉤扎過太多次,所以吃食很是有經驗,對於味道濃烈、霧化太好的東西是不太敢“下嘴”的,要釣起來就得少霧化甚至不霧化,用前面講的蘸麻團釣起來就比較好。第二種“滑”意為狡猾,多針對自然水域大個體的魚。自然水域處處暗藏殺機,可想而知那些長到十幾斤、幾十斤的魚是有多麼不容易,換種思路如果它們吃餌不謹慎啥都敢去啃兩口,那早就成了別人的嘴中食了。所以在垂釣野生大魚的時候,餌料也是不能味道太奇怪、霧化太好。再補充一點,大魚進窩比較慢,進窩後也不會立刻吃餌,總要檢查一下週邊情況,所以如果你的餌料霧化太好經常需要起竿換餌,那很有可能引起魚警惕。

霧化好等於狀態好?誤區,野釣多數情況反而要控制餌料霧化 第5張

既然在這麼多魚情下都不需要霧化,為何總是有那麼多人追捧,甚至堅信“不霧化的餌料就是不好”

首先餌料溶散性強確實有一定的優勢,比如誘魚更快。特別是一些新手在垂釣時不太會分辨到底是什麼魚咬鉤,只知道用了霧化快的餌料浮漂馬上就有訊號產生,而使用霧化慢的餌料來口就慢,用玉米小麥這樣完全沒有溶散性的餌時等上老半天浮漂還是像定海神針一樣,因此才得出“不霧化的餌就是不好”的結論。

另外,在釣一些特殊的魚情時餌料散的快著實比散的慢要好,前面說小魚喜歡追霧化,你要是專門釣白條、麥穗那肯定是霧化好的餌料強,另外就是釣濾食性的魚類如鰱鱅也是需要餌料快速溶散的。

餌料狀態要適合魚情才叫好,針對當下春季的魚情,說說具體該如何把控餌料狀態

春季是一個從冷到熱的過度性季節,魚兒的活性是從低到高轉變,大家結合自己當地的天氣狀況以及魚情來看,如果魚咬鉤還不是很強烈,口比較輕,那麼餌料應對偏腥、比重要輕、霧化可以好一點,拿大家比較熟悉的老三樣舉例,放一杯的918、一杯的藍鯽,然後再放一杯甚至一杯半的速攻,還可以新增一點點蝦粉提提味道。等氣溫普遍到了十七八度,魚的活性上來了、咬鉤變得強烈了,那意味著雜魚也要大規模出來覓食了,此時餌料就不能一味地用腥,狀態方面尤其要控制霧化,若以一份藍鯽一份918為基礎,速攻可加半份或直接不加,或者你加一份也行改成搓餌作釣。

霧化好等於狀態好?誤區,野釣多數情況反而要控制餌料霧化 第6張

即使不用商品餌,只用蚯蚓紅蟲也有狀態可講

商品餌有霧化、散落、軟粘等狀態,蚯蚓紅蟲沒有這樣的特性那如何談狀態呢?當然有,活餌掙扎扭動的姿態也是一種狀態,而且這對魚來說就是最強的誘惑,因為它最為自然,能夠讓魚放下警惕性。魚活性差的時候,我們一直在說盡量將蚯蚓整根掛鉤,保持其活性,這樣在水下掙扎更能引起魚的注意、勾起魚的食慾,有一些魚可能明明不想吃,但看見蚯蚓在自己眼前扭來扭去也會忍不住給它一口。在冬季魚活性極低的時候,光靠蚯蚓本身的扭動可能幅度太小,對魚的誘惑不夠,我們就要進行輔助,提動竿稍讓餌料上升一段距離再緩緩落下,很多時候就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就能打破不上魚的僵局。

不過與使用商品餌同理,當溫度高了,雜魚大批量出來覓食再整根掛蚯蚓就會給它們可趁之機,這時可能就需要用回最原始的掛鉤方式,即把蚯蚓截斷,套筒式地套在魚鉤上,剛好包到鉤尖為止不能過多地留在外面。

霧化好等於狀態好?誤區,野釣多數情況反而要控制餌料霧化 第7張

寫在最後

弄清楚餌料的每一種狀態,以及每種狀態的特點,再根據魚情來做具體的選擇,這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而不是盲目地認為霧化好就代表狀態好,也不要每次釣魚都是一樣的餌料搭配、一成不變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