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魚方法 > 野釣

自然水域的水底環境分析及運用

欄目: 野釣 / 釋出於: / 人氣:2.12W

常言道:“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怠”。釣魚也是一樣,瞭解魚,就要了解魚的生活環境,才可以採取正確的戰術戰略,本人長期野戰各種水域。學習各種先進技術,為了就是有一天能脈診江湖,為釣友們分析各種各樣的魚情,製作出適應各種水域的餌料。以下就個人的一些見解,期望釣友們採取拿來主義。不必照搬。

水底環境具體分析有以下幾大類。其實每大類都可以寫成一本書,本人就簡約的寫一下大體的情況:

一是水質環境及水溫;二是雜魚乾擾;三是硬軟底及水下苔藻;四是靜流水體區別;五是水底能見度;六是水底地形;七是肉食性魚類的干擾;八是聲音及振動干擾;九是升降溫對水底熱量交換的影響;十是水底氧氣含量分析,及風及小水流對水底氧債環境的影響。

一、水質環境

指水的能見度,水中有機物及生物含量,水的PH值,及有害氣體含量。水體溫度等。

1)水的能見度

大體意思來說就是能看見多深,水中如果雜物較少,藻類較少,那麼能見度高,光線強,能見度高,水中泥沙較多,水的能見度低,一般根據能見度來將水分為三級水,肥水,指能見度低於五十釐米的水質,中性水,指能見度高於五十釐米低於一米的水質,瘦水,能見度高於一米的水質,但這種分法也不一定完全準確,有的時候遇上黑水中的極瘦水,如果能加上對像魚的肥瘦來分,就比較準確,如果小型底層魚如小鯽魚體較瘦,則多為瘦水。

小型底層魚較肥,多為肥水,瘦水水水底光線好著重餌料的顏色及味道,而肥水深水應當著重餌料味道。混水指的是才遇上漲水或者其它變故導致水域整體變混的情況,混水的水底的能見度非常低,一般雜魚的干擾非常少,可用較腥較香的味道。如長江上游水域。

及一些才漲過水的支流等,戰略戰術運用,肥水,用臭型物質如劉眼鏡的臭穀子及一些其它自配的臭型餌料,得到充分的運用,據一南充釣友反饋,臭型超誘窩料在他們所在的一個叫八爾灘水庫的地方有非常強力的效果。江蘇一釣友將全部情況反饋回來後我分析後得知,水體整體較肥,魚體質較肥,用香型餌料偶爾能上,但效果極不明顯。

換成臭餌後效果立顯,釣友們反饋回來的資訊為配餌提供了依據,這可能和舊時代人的口味差不多。富人喜歡肉 味窮人喜歡糖的甜味一樣。肚子中油水較多了,吃起糖來也不香了。寫這麼多,總結一句話,肥臭瘦香,是比較正確的配餌思路。

2)水中有機物

生物含量,指一些藻類,其它有機肥,及植物腐爛後產和的有機質,根據水色可以分析出大致情況,綠色水域多為一些有機藻類,如綠藻,多為下肥料所致,如生物劑等,,黃色多為褐藻,黑水多為有機肥及邊上植物腐爛後產生有有機物。綠水一般只適應草魚及花白鰱生長,黃水魚的活性較高。

黑水,多為養殖型水域,或者才漲水後植物腐爛了,水質才變黑,還有一種情況是水庫放水後底水較少,淤泥中有機物釋放出來導致水質變黑所致,綠水一般可以主釣草魚等中層魚,褐水黃水主釣鯽魚,黑水中有機物含量豐富,滋生了很多有機生物為魚兒生長帶來豐富的食物,所以黑水中一般魚較多。特別是腐爛雜草中,成了一個獨立的生物鏈。會引來越來越多的魚兒。

自然水域的水底環境分析及運用

3)水的PH值

水的PH值影響著魚兒的生長,在偏鹼性的水域,如鹽鹼地水域,在我國的新韁等地方,這種水域比較多,運用鹼性及中性誘食物質或者酸性誘食物質配以一定的調整劑,可以很好,很快的將魚誘來。一旦變為養殖型的水域後沉積物較厚後會整體變成中性水或者微酸性水域,所以PH值是決定所用餌料的PH值,偏鹼性水域肉食性魚類的攻擊性強得多。這可能與中醫的鹼多則辛燥有關。

4)有害氣體含量

指水中的二氧化碳,NH3+,N+.及硫化氫等物質,有害氣體的含量影響著氧氣含量,也會引起魚兒的趨避反應,特別是氨NH3+,擴散到水底或者從泥底中擴散出來會形成一層魚極不舒服的水層,這是也是水質因素之一,水的能見度低,水體上下層密閉條件較好,水可以分層,有害氣體易在水中能積累。造成整體缺氧,如果水的能見度高,水中雜質含量較低,有害氣體含量少,氧極易與水化合,水中溫度差異較小。升降溫的速度變化較快,魚的適應力強,魚的活性較高

5)水溫,水溫是決定魚活性的關鍵因素

下半年是降溫天氣為主,所以氣溫常比水溫低,降溫過程水中易缺氧,隨著降溫完成程度,魚多會由淺到深行進。個別水域也會因為其它因素的影響進入淺水。上半年升溫為主,所以氣溫常比水溫高,水中氧氣含量豐富,淺水有機物質生產較多,所以魚有趨向淺水意向。

重慶的大多數天氣情況在春節後氣溫就緩慢回升,在這個升降的交界點,很多水域鯽魚就有成群結隊進入淺水覓食的習慣。所謂火炮魚,實則陰陽理論中的陰極則陽的標誌變化。

自然水域的水底環境分析及運用 第2張

二、雜魚乾擾

雜魚的多少,影響著對像魚活性,雜魚較多的水域,水底食物較少,所以魚會形成爭搶食物的習慣,而雜魚較少的水域,魚兒 的食物較多,魚的覓食較懶散,經過上百次的解剖實驗,雜魚較少的水域魚體油脂含量較厚,而雜魚較多的水域,魚的食物選擇性較差。

基本上是找著什麼可吃的就吃,如水底的苔藻,水生植物的芽尖等,所以根據雜魚情況來選擇食物的誘性比較關鍵,雜魚較多,以本味物質為主,或者選擇不逗雜魚的其它餌料,不宜太腥香,可以選擇較甜的食物,雜魚不喜甜,雜魚較少的水域,需要能激起魚兒食慾的物質,如腥味,香味等。

三、軟硬底的及水下苔藻類

軟硬底是確定釣組的依據,在主河或養殖場前方,水泥淤泥較厚,所以釣組能在餌料表面為宜,特別是爆炸釣組等,在硬底上宜短,軟底上宜長,不然爆炸釣組隨時間的變化如一個小時後可能所有的鉤都被墜帶入泥中了,而餌料還浮於底面上。用臺釣不用考慮這個因素,用傳統釣的時候,可以適當調靈一點兒,或者子線長一點兒,可以避開這個因素的干擾,軟硬底的區分可以從我的帖子上找到。

水下臺藻類,指肥料及有機物沉積在沙石底部自然長成的一種像地衣類的物質,有人稱為青苔底,有人稱為苔藻,一般見於養殖型水域或者下過肥料後有機物沉積的場所,如果食物缺少這將是魚的一個食物,鯉魚,草魚,鯽魚都會吃,一般嘴上有青色的魚多為吃過這苔類物質的從此可以判定魚的食物極少。一旦進入升溫天氣或者春天后這種物質將會由於氣溫的上升,氣泡的產生會將其成塊的帶到上面,上浮於水體表面,為魚兒覓食及產籽的理想地方。

四、靜流水的區別

一般水庫為靜水,靜水中氣味傳播較慢,靜水在有風的時候會變成流動的水體。風力較大的水面會形成順風水流,而風力較弱的一面會形成返回性流水,流水水域中餌料窩料的氣味擴散速度為自身速度加上水流速度,流動水體水底也為流動型的,所以不易在水體形成氧債環境,而靜水中極易形成。

在後面氧含量分析中再述。釣友們會運用這個特點,在下游喂線蟲窩子,而在上游喂酒米窩子,兩個窩子的影響就比較小,下游的線蟲窩子將雜魚誘去,而上游的窩子比較清靜了。 如應對螃蟹,蝦的影響,下游用內臟做窩,上游用酒米做窩,可以將螃蟹聚集在下游窩點而上游誘來鯉魚鯽魚等物件魚

喂反了就失效,靜水中水底的泥沙沉積較厚,而流水中一般遇上大漲水後會被沖刷乾淨,靜水中的水下地形一般可以依據水邊地形來判定,而流水中的地形加上流水沖刷的因素綜合考慮。以水流沖刷為主。如水流不變的那一帶河水中最深的地方,應當接近中間,而水流沖刷方向急變的地方都是深水為主。一名話,流水氧多,靜水氧少,流水衝岸岸邊深。

自然水域的水底環境分析及運用 第3張

五、水底能見度

水底的能見度與水體表面光的照度及中上層水中雜物含量,及水底環境有關係,水錶光線強,如晴天,水底光線一般較好,水中雜物含量較多,水質較肥,等都降低了水的能見度,如水錶有層吸光的肥料水膜,漂浮物等直接擋住光線,其它因素一樣,水越深,水底環境越暗,這是光線被中途吸收造成,水底的顏色,也決定了能見度,如顏色較淺的地方,水底能見度好一些,顏色較深的水底,能見度肯定低一些,這與水底光線反射率有關,就不細說了。

水的能見度決定了魚覓食習慣,與背景色有差異的顏色極會引起魚的注意,為第一時段魚找到餌料提供了依據,水底光線差,魚多會尋味而進,水底能見度高,形味應齊具。在光線低的場合,可借用發光物質,如維生素B2類的物質或者珠光粉,雲母粉等。有明顯的作用。

抬釣,是為了讓泡沫動起來,但前提是水下光線足夠,所以在能見度極差的場合,如超肥水和晚上,用泡沫逗釣的效果非常小就是這個原因。所以在能見度低的時候多用酒米或者蚯蚓,或者蚯蚓,或者其它有味 的物質逗釣或者守釣,釣友們可細細的去體會一下。

六、水底地形

水底地形為釣魚人夢想知道的情況,我有帖子細說過地形情況,據這麼多年的分析,水中低點及障礙物是魚兒最喜歡呆的地方,水草根部是一個障礙物,水下的亂石是,水下陡變的地勢是,水下的溝闕是,水下長期投放食物形成淤泥被潮翻後形成的低點是,圍網邊上上,柱頭邊上是。

水中曾經的溝坎是,倒下的竹子,樹木是,總之,魚有依靠才感覺安全,才會覓食,所以找不到障礙物,你可以杆漂等各種方法找到水下的低點,淺水中的深水,是一個極好的運用,水下曾經的溝渠,那是抬線人做夢都想找到的地方。所以多注重魚星點,拿杆一試,就知道,這個位置多半是低點,

七、肉食性魚類的干擾

肉食性魚類在水底也會被雜魚進窩或者窩料的氣味吸引進窩,會對對像魚形成較大的干擾,特別是個體較大的肉食性魚類,像窩料中加入一些讓這幾種魚避開的物質就可以讓他聞味而走。如精氨酸等。

自然水域的水底環境分析及運用 第4張

八、聲音及振動干擾

聲音指來自於附近異常的聲音,如人聲,車聲,泥沙落水的聲音,打火機的聲音,都會讓水中的魚兒感知,小點的聲音可能干擾較小,聲音越大,干擾越歷害,振動,實際就是聲音的一種傳播,如車輛過邊上,遠處的炮聲,飛機聲音,都會在底部帶來不小的振動,魚在受驚後一般停止進食,或者離窩,這看干擾的大小。

運用:我們在選擇傳統釣釣組的時候,以輕靈為主,在窩子中有魚的時候,墜不宜在水下激起太大的動靜,以免驚窩驚魚,特別是在釣鯉魚或者大草的時候,清靜比什麼都重要。一句話,人靜而魚動。

九、溫度變化對水底溫度的影響

在超深水如十五米,水溫的變化非常小,非常慢,這是整個水體能量釋放較慢造成的,在水較淺的地方,溫度變化較快,魚緩慢適應,會隨氣溫帶動水溫升降而進進退退,當水溫與氣溫相接近的時候,水中開始注氧,魚也開始進食,流水中水溫隨氣溫變化快一些,魚的適應速度也要快一些,水溫越高,魚的活性越高,覓食半徑加大,氣味傳播也越快,二十八度達到最大,但超過三十五度,一般魚都停止進食了。水溫氣溫的運用就多了哈, 冬釣陽,夏釣陰,春釣灘,秋釣潭,之類的都是這個運用,

十、水底氧含量分析

這是個重點,很多人做窩後魚兒不進窩,或者能見少部分魚星但不進食的情況,可以從這個上得到解釋。水底氧含量由水底環境決定,直接影響了魚的進食情況,所以這是重中之重,深水型水底一般都是氧債環境,何為氧債,粗說缺氧的意思,水底氧只有靠上層水的氧分子擴散,交換,及底層光合作用生產,消耗在水底泥層的吸收,水底生物的吸收,在流水等帶來新氧的時候,水底氧含量充足,再被泥層吸收,在持續靜止的水體底部,會緩慢的像借債一樣,被泥底借去,形成缺氧環境,這種環境為魚兒所不喜呆,所以在這種時候會出現離底現象,並會吃一口,馬上上來,等一會下去再吃一口,一旦風來臨,或者有水流後,氧債環境改變,魚馬上下底覓食。

大的氧債環境下,魚進食的速度和力度較小,有的甚至整體上浮到表面覓食水錶的雜物,氧債水層一般為十五釐米到三十釐米之間厚度,有時可以達到一米以上,所以有的時候在水底釣不到魚的時候往往在中間有介面現象,就是因為水底氧債因素的運用,逗釣的時候,在水底層底逗的時候無口,就應當將逗幅增大,當增大到離底三十釐米 左右的時候魚就咬鉤了,這是魚不願放棄食物,也不願下底選擇,中間有食物,他一樣咬鉤,一旦有風帶來了水流,等五分鐘後就可以在底部逗釣了。

喜歡臺釣的朋友,這 一點也可以得到運用,底釣無魚的咬鉤的時候就需要拉浮,離底的一點兒一點的找,如果魚在上部,他一般不會下去覓食的,魚在下部,他會順著霧化物上來,所以離底的高度可以一次調整大一點兒,如二十釐米,如果無魚,再到三十釐米,可以很快的找到。如果氧氣債水層較厚的水域,可以直接拉浮到中上層水體,以應對魚兒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