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魚方法 > 野釣

野釣時遇到風浪天氣改如何應對

欄目: 野釣 / 釋出於: / 人氣:9.3K

野釣,總彙遭遇惡劣的天氣,比較常見的情況無外乎四種——酷熱、大風、強降雨和大幅降溫,對此釣者常感無奈,有束手無策。實際上,這些惡劣的天氣並非無法跨越的野釣障礙,有時反倒可以轉化成為有利因素。

本期“獨家策劃”將告訴你如何化險情為魚情,玩轉惡劣天氣。

野釣,總會遇到一些出人意料的極端天氣,而大多數釣友就習慣了再平靜的水面從容地玩臺釣。於是,如何在大風大浪中釣魚就成了顯示的問題。

臺釣,高效餌精準——在毫釐之間的標相中把握準確中魚的瞬間。施釣時,少許風浪是允許的,但如果風浪逐漸增大,克操作性便愈發難把握了,試想在半尺高乃至半米高的波峰浪谷間捕捉那毫釐之間的細小訊號,何其難也。不過,車到山前必有路,面對殘酷的現實,釣魚人總會被逼出來一些辦法來,不論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儘管一些招式看似荒唐甚至難登大雅之堂,但實用就是好辦法。

野釣時遇到風浪天氣改如何應對

今年7月,二龍山水庫的魚情比較好,於是我風雨不誤,每週必釣一次,像往返的班車一樣準時。大水面之下的魚雖然野性十足,但也充滿了挑戰,最大的困難就是浪大。在無遮無攔的水面上,即使是隻能讓柳樹梢輕微擺動的微風,也能製造出可以拍擊岸邊的大浪;夜釣風浪雖小些,但水平如鏡的時候同樣很少。一位玩慣了小水庫的釣齡不長的老大哥只夜釣一次就投降了,上下顫動的發光棒讓他不知所措,如果白天釣,那就更別提了。

不過,對於我們這些瞭解此地的老鳥們來說,盛夏風天簡直是求之不得的好時機。今年,我就有幸遭遇了兩次,也正是這兩次極端天氣使我的釣法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近乎荒唐的境界。

當天,前半夜風浪不大,臺釣懸墜釣法可以勉強維持,當時的標相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一個浪頭過來,發光棒被淹沒在波峰中,然後再次出現在浪谷,這個過程有規律、有節奏,按固定的時間反覆著,如果浮標在該出現的時候沒出現,或在該隱沒的時候依然看得見,這幾乎就是百分之百的中魚標相;然而,後半夜時,水庫起了些微風,水浪拍岸的聲響開始加重,均勻的水浪開始變得忽大忽小,這樣,發光棒被淹沒、露出、再被淹沒、再次露出的時間規律就被打破了,觀標的難度增大了,上魚率也就下降了,更叫人難以忍受的是,浮標出現了緩慢漂移的現象。

面對不斷變化的水情,最積極的態度就是採取措施調整釣組以適應這種變化。在這裡,我先賣個關子給列為出道選擇題,以下四個選項你會選擇哪一種?

A.上拉浮漂,使發光棒露出更高,利於觀察;B.加鉛,不換浮標,使釣組更穩定;C.加鉛並更換大浮力浮標來實現穩定;D.減鉛皮。

面對風浪不斷加大的水情,大多數釣友都會採取上訴四種方法中的一種,其中前三種的使用率相對較高。這些辦法到底是對是錯暫且不說,我們先逐一進行分析。

先說第一種——上拉浮標。上拉浮標是為了讓浮標最大限度地處在釣者的監控範圍內,訊號更直觀,有效增加釣者判斷的準確性。不過,凡事有利就有弊,訊號直觀的代價是犧牲了靈敏度。

浮標露出的目數過長就意味著鉛墜作用在浮標上的重力減少或者消失了,那麼此時鉛墜在什麼位置?如果在平靜的水面這麼做,鉛墜很可能已經輕觸底或觸底了,而在水浪比較大的環境下,浮標露出更多,則說明鉛墜肯定落地了。於是我們可以下結論了——這種調整辦法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觀標更真切,不利的一面是釣組過於遲鈍。

再說第二種——利用加鉛來提高釣組的穩定性。事實上,這樣做確實能起到立杆見影的效果,使釣組穩定,不過新的麻煩來了——加鉛之所以能夠使釣組穩定,原始是鉛墜起到了錨的作用,必然落底;不過,加鉛打破了初始調標時浮標和鉛墜之間的平衡,從表面上看和第一種調整方法的水下狀態一樣,實際上卻比第一種更遲鈍。這樣的釣組隱蔽性級差,魚在就餌時會明顯感到有障礙,加的鉛越多,這種障礙感就越強。另外,這種調整方法會使送標魚的釣獲量降到最低,箇中原因不難想象——魚需要叼著魚餌上行超過一個子線的長度後才能起鉛墜,這時浮標才開始上升,浮標上升的高度值等於魚的行程減去子線長度的差值,這得多大距離?即使是黑標魚,也會因為行程大、障礙感強而跑掉不少。

第三種辦法是加鉛換大浮標,用大標大墜來增加穩定性。我對這種做法的可操作性和效果持嚴重的懷疑態度。首先,在劇烈起伏的大浪中如何調標就是一個不容小覷的難題,想在起大浪的水面做到精確調標時不可能的,如果浮標的靈敏度發揮不出來,那麼接下來的任何努力都是浮雲。退一步說,就算手上有現成的已經調好的一套浮標鉛墜,這樣就能提高穩定性嗎?調標調的就是浮標和鉛墜之間的平衡,試釣時鉛墜的狀態應該是懸在水中;如前文所述,要想使釣組穩定,鉛墜會起到錨的作用(魚餌也能起到錨的部分作用,但太小,可忽略不計),克鉛墜懸浮在水體中怎麼會有錨的作用呢?如果穩定性真的增加了,那唯一的可能就是鉛墜到底了。釣組的靈敏度在釣小魚時體現得最明顯,小魚最喜歡小標小墜,如果換成大標大墜,結果將如何呢?顯而易見,上魚率會大打折扣。所以這種方法要慎重使用,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最好不用。

再說最後一種——減鉛皮。這在一些臺釣愛好者眼中無疑是旁門左道,甚至是胡鬧——面對水體動盪不安且浮標出現漂移的情況,釣者首先要做的是讓釣組穩定下來,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剪掉一些鉛皮,是否意味著釣組會更加隨波逐流呢?如果是這樣,上下顛棟的可就不只是浮標了,釣組都會跟著一起動起來。臺釣講究的是在一個釣點上不斷補充魚餌,以便形成一個窩子,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魚餌隨流而漂是斷難接受的。可是現實是不是真的這樣呢?

沒有哪種釣法時一成不變的,也沒有哪種釣法是一貫正確的,在極端的氣象條件下,釣者做適當的變通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行為。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想——減去少許鉛皮,水線不變,這和臺釣的“餌為墜”的精髓並不矛盾,只是浮力更大於釣組的重量而已。浮力大則意味著浮標在釣組趨於更加靈敏的同時露出的目數更多,而發光棒在被水浪淹沒的時候也會自主地產生一個向上運動的力,減少不規則水浪帶來的誤判;加之魚餌會在浮標的帶動下出現上下顛動的不規則運動,進而更加刺激魚追餌的本能,所以標相幾乎都是乾淨利索的黑標,包括基於和鯿魚也是如此。這麼一路解釋下來,孰優孰劣立馬見了分曉,貌似最不靠譜的方法卻是最有效的。

我就是這麼幹的。

釣到天亮,風浪繼續加大,平日裡熙熙攘攘、一位難求的水邊,釣友們紛紛打道回府了,浪太大玩不了,“甩大鞭”丟擲個滿竿都困難。不過二龍山水庫水質過肥,屬於嚴重的水體富營養化,在高溫的7月末,難得有這樣惡劣的天氣為水體注入大量的氧,我要是像其他釣友一樣放棄這麼寶貴的機會,委實心有不甘,可想要繼續玩下去,還得想辦法。我首先想的是搬家,尋找避風的釣位,克觀看一番後發現,避風的灣子裡的魚情遠不如我的迎風釣位,於是這個念頭就被否了。

玩海竿?我左側100米的位置就有幾個人在堅持海竿,不過效果也不好,我想應該是近岸處溶氧更多,魚群更趨於岸邊導致的,看來我還是得在原釣位做手竿的文章。拋投困難可以加鉛,雖然我對價鉛一直持慎重態度,但在這樣極端的天氣裡也實在沒別的好辦法,不過新問題又出現了——浮標在幾個浪頭的推湧下被淹沒在水中,沒有了可供觀察的浮標,這魚克怎麼釣?以前我曾用磯釣竿掛標當手竿用,如果將手竿去掉浮標能不能當海竿用呢?有一個更不靠譜的想法誕生了。

我摘掉浮標,幾次試驗性的拋投後終於把鉛皮剪到了最小,以確保魚就餌時受到的障礙感和阻力最小;拋竿後,釣組落水,我將手臂儘量前伸,估計釣組落底後再緩緩後拉,目的是使魚線儘量呈一條直線,不過,在強大的浪湧作用下,魚線始終呈弧形,這是最大的缺陷,因為這樣的狀態很難反映魚訊,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魚訊特別猛烈,即便是以謹慎著稱的鯽魚也會使竿梢瞬間出現大彎腰。於是,切線、連竿接連上演,忙得我不亦樂乎。事後分析,水面過大的風浪直接導致水底出現暗流,魚不可能像在靜水送那樣從容且挑剔地進食,要麼一口吞下,要麼被水流沖走;魚線彎曲雖然不夠理想,但是在水的阻力作用下,還是能將魚吃餌的絕大部分訊號傳遞到竿梢。

說了半天,做法其實就是這麼簡單,沒有複雜神祕的過程,甚至沒有什麼值得推敲的技術含量,但即使實用。釣魚圈子裡有句話叫“拿魚說話”,任何釣法都是為了提高魚獲量,一旦遇到特殊的情況,釣者要麼收起魚竿回家睡大覺,要麼想辦法克服,問題是是否敢想、是否敢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