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魚方法 > 野釣

懸墜釣野戰攻略2:懸墜野釣的釣具配置

欄目: 野釣 / 釋出於: / 人氣:1.79W

上文說道懸墜釣用於野釣的五個難點,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懸墜野釣的釣具配置。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手竿懸墜進行野釣時,由於環境的不確定性,裝備的選擇首先必須從野釣實際出發,儘量減輕我們的負荷重量,因此除了必備裝備外,能簡化的儘量簡化,因此我們準備好基本裝備就可以了。

釣竿、魚線、浮漂、魚鉤、太空豆及連線環、魚護、抄網、竿架、摺疊座椅等基礎物品可以集中到魚竿包和護包內分別放置,這樣更換釣位時比較方便。除了這些基本裝備外,如果釣點距離較近,裝備搬運方便的話,攜帶釣箱或釣臺會使整個釣魚過程更加舒服。下面我們細談下。

懸墜釣野戰攻略2:懸墜野釣的釣具配置

一、釣竿

(1)竿的長短分析

有別於傳統釣動輒十幾甚至二十幾米的長槍大炮,採用懸墜釣法野釣一般用竿比較短,理想的長度一般在18尺(5米4)以內就可以應付大多數場合。

我的習慣是:只要釣點深度不是太淺,釣鯽魚時用12尺即可,各種魚通殺時多數採用15尺手竿,18尺手竿主要用在釣點近岸處水較淺、不適宜使用短竿或者將主攻物件瞄準大型鯉、草等魚類時使用。從我2006年一年的野釣經歷看,在水庫中使用次數最多的是15尺手竿,在池塘或論天收費的黑坑中多數是使用12尺短竿,而18尺長竿全年竟然沒有一次用武之地。而相對於多數使用長竿的釣友,我的魚獲並不比他們差。

可能部分人有一種錯誤認識,感覺野釣的魚種警惕性較高,一般應該藏身在離岸較遠的深水區,其實,從容易取得食物的角度出發,近岸處有岸邊落水的各種碎屑、植物種子、動物糞便等有機物質,水生動植物也生長茂盛,生態環境優良,而深水處恰恰缺少這些魚類生存必備的要件,因此,靠邊覓食是魚與生俱來的本性,即使大魚也不例外。

因此,在竿長的選擇時,只要釣點周圍環境不嘈雜,短一點的手竿並不會對釣獲有太大的影響。另外,在一些水深相差不大的肥水塘老釣位,由於多數人都喜歡使用長竿(長竿釣的較遠),每天向釣點中又拋入大量窩料,魚吃不完的窩料變質使區域性水體變差、溶氧量變低,造成了某個“點”中魚情況變差,很多這樣的“點”連在一起有時會形成一條上魚情況較差的“帶”,這時採用短竿逼開遠處這種不上魚“點”或“帶”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這種例子在論天收費的黑坑中不勝列舉。

選擇短竿的另一個原因則是懸墜釣的誘魚技法經常需要反覆拋竿打餌進行誘魚而被迫採用的。懸墜釣誘魚多數是利用有節奏的拋竿使鉤上的餌料散落在水中形成平面和立體誘魚區,採用這種方式做窩,長竿一方面不容易拋準,影響誘餌區窩點的形成,另一方面竿子長則必然重,使用較重的竿子還要保持一定的拋竿頻率顯然是比較辛苦的。

(2)竿的強度、韌性、重量

除了竿子的長度以外,對釣竿的特性則是要求重量輕、韌性大、強度高。韌性、強度是野釣的功能要件,是由於野釣時魚體大小的不確定性決定的。魚竿既具備達到要求的強度和韌性還要有較輕的重量,這就需要漁具生產廠家使用好的素材和較高的製造工藝了,能滿足這些標準的魚竿一般價格不菲,且受制於我們釣友錢包的鼓起程度,這方面我建議量力而行,無須勉強。

(3)竿節長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竿節長度(或者叫仕舞寸法)對整支竿的重量影響卻不容忽視,有些人從便於攜帶的角度考慮常選擇一些短節竿,本人認為這是不明智的做法,比如同樣是12尺長度的釣竿,選擇4節的長節竿和選擇8節的短節竿相比,在竿體厚度和使用材料相同的情況下,後者多出的4個竿節搭口處是雙倍的厚度,竿體重量自然要比前者重,況且竿子的搭口處也是魚竿最薄弱的位置,多出的部分實際上等於增加了斷竿或拔節的機會。

(4)竿的調性

野釣應該選擇硬調還是軟調竿?我個人認為,同爭分奪秒的釣賽相比,野釣應該更注重的是釣魚的過程和中魚後的成功率,調性硬的竿子有起魚快的優點也有容易斷線、跑魚快的缺點,偏軟一點的竿子既能體會遛魚的樂趣又能減少斷線跑魚的機率,何樂而不為?

有些人認為,軟竿不容易控制魚,這種說法在水底亂石、樹樁、雜草較多的水域無疑是正確的,在上述場合中大魚後使用硬竿可以在第一時間內控制魚的逃竄,但離開了上述場合,軟竿的優勢就盡顯無餘。

有人認為軟竿不容易控魚,有這種認識的人可能對軟竿並不十分了解,該說法恐怕也是一種想當然的猜測。本人有一支15尺的G牌天也翔拔,本偏先調性,算是比較軟的鯽竿,0.4的子線中3斤的鯉魚後,只需要將竿子立起,竿子滕條般的綿力可以輕易將魚帶到水面並遛翻,絲毫沒有控魚乏力的感覺。近些年來,由於釣賽的錯誤拉動,漁具生產廠家在魚竿上紛紛標上“硬調”、“超硬”的字樣,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了只有硬竿才夠品位、軟竿是低檔竿的代名詞的錯誤認識,這種認識實在是滑稽之極。

二、釣線

野釣對釣線的要求雖然沒有釣賽時嚴格,但手竿懸墜釣法講究的主線比重大、切水快、延伸少,子線柔軟、強度高等基本要求同釣賽時對線的要求是一致的。

(1)線徑的選擇

這裡我著重談一下線徑的選擇:在不瞭解釣場魚情時,我一般會將主攻物件選擇在鯽魚身上,同時又要兼顧碰上鯉魚、草魚等大型魚的可能性,在初春或晚秋等水溫低的季節,0.8到1.2主線、0.4到0.6子線是可以首先選擇的配置,然後根據釣場主要物件魚的種類再做調整;在夏季水溫高、魚的活性強時,1到2號主線、0.6到1.2號子線是首先選擇的配置,在此基礎上在根據魚的大小和各種魚的比例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明眼人很容易發現,我的上述配置屬於偏大的線組,這種配置如果用在精養池中釣鯽魚肯定會被人恥笑的,但這種配置應用於野釣我認為卻並不過分。首先,野釣時魚種的不確定性和魚體大小的懸殊性決定了釣組選擇的原則是既要有一定的靈敏度又要儘量避免斷線跑魚;第二,水庫、池塘等自然水域的魚類多數情況下吃口比精養塘的魚吃口重,這是線組配置偏大的另外一個原因;第三,野生魚類相比於經常有人練竿的魚塘,野生魚類受教育的機會少,對線的警惕性低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在上述線組配置的基礎上還要根據垂釣水域中大魚小魚的分佈情況以及個人確定的主攻方向進行調整,如果水域中鯽魚、鯿魚等魚類數量偏多,應該適當降低線組號數;如果鯉魚、草魚比較多,體型比較大,應該增加線組號數,但加大線組號數還要認真考慮手竿的承受能力,一般情況下,手竿線組配置不應該超過5號主線3號子線的標準,超過這一標準的線組對於多數釣竿來說都是比較嚴峻的考驗。

(2)線組的維護

手竿野釣時的線組還要重視線組的檢查和及時更換。由於野釣環境的複雜性,相比於精養池,線組受傷的機會更多,因此,每次垂釣前或掛底後認真檢查線組是否受傷就顯得尤為重要,檢查的方法是首先看線組是否抻長,然後再用手捋線檢查釣線是否有明顯外傷或打結。

對於已經抻長或受傷的釣線要立即更換,即使釣線沒有明顯受傷,我也習慣主線在使用10次以上、子線在中大魚以後都要立即更換,畢竟再好的線組的價格也不超過10幾元錢,如果因為捨不得更換線組而造成斷線跑掉大魚,實際上是捨不得芝麻而丟掉了西瓜。

三、魚鉤

目前,市場上魚鉤種類繁雜,針對性較強,這種現狀造成了釣友在選擇上的盲目性。應用於競技比賽,在釣以鯽魚為主的物件魚時一般使用鉤條細、鉤苗長的袖型鉤為主,在釣混養魚情時,新關東鉤型是不錯的選擇。

(1)小號粗鉤條

但用於釣魚情不定的野釣時卻不能以此為標準,野釣時如果從既能釣上小魚又不至於跑掉大魚角度出發,對魚鉤的選擇除了品牌要求外,小號粗鉤條應該是一個一般標準。

小號鉤可以保證大小魚都能入口,鉤條粗一方面是從野生魚吃口重,對鉤子重量大小要求相對比較低方面考慮,另一方面也是從大魚不容易拉豁魚鉤造成跑魚方面做出的選擇。通過近些年的使用比較,早春等水溫低的季節,在以鯽魚為主並經常碰到4、5斤以下鯉魚的水庫,我多數選用歐娜的金色oc鯽魚鉤,以1到3號為主,這種鉤強度高、鉤苗長,三稜鉤尖刺魚鋒利且耐用,2006年“五一”黃金週時,我曾經用3號oc鯽魚鉤配0.6子線在水庫成功釣上一條7斤上下的野鯉。

夏秋季節魚活性好時,我一般選擇新關東0.5到1號鉤型,新關東鉤有鉤苗長、刺魚深、鉤的牢靠的特點,同時相比於袖鉤,新關東屬於加強鉤條型別,不容易張嘴。當然,如果放棄小魚,以大型鯉魚、草魚為主攻物件,粗鉤條內彎鉤尖鉤型應該為首選,比如伊勢尼6到12號或千又2到5號就是不錯的選擇。

(2)無倒刺魚鉤

野釣時多數人喜歡使用帶倒刺魚鉤,其出發點可能是認為帶倒刺魚鉤不容易跑魚的緣故。其實,在使用手竿懸墜釣時完全沒有必要使用帶倒刺魚鉤。帶倒刺魚鉤在使用蟲餌時有防止蚯蚓等蟲餌脫鉤的作用,在使用海竿串鉤或炸彈鉤釣法時也許有防止鬆線跑魚的優點,但用於手竿懸墜釣,即使在野釣環境中其作用也不明顯,因為懸墜釣法一般很少使用蟲餌,上魚後只要緊繃魚竿,一般也不存在鬆線給魚自行脫鉤的機會。

實際上即使釣線沒有繃緊,無倒刺魚鉤自行脫鉤的機會也不多,記得曾經在一個不允許釣鰱魚的池塘,當日鰱魚不停的中鉤,開始我由於反感鰱魚身上的黏液,不願意用手摘鉤放魚,就放鬆釣線希望魚能自行脫鉤,但多次實驗沒有發現一條能夠自動脫鉤的魚,由此可以驗證,魚鉤上的倒刺同魚脫鉤次數的多少並沒有非常直接的聯絡,近些年我一直使用無倒刺鉤的實踐也驗證了這一結論,因此從方便摘魚或避免傷害魚類的角度考慮,建議儘量使用無倒刺魚鉤。

(3)魚鉤的檢查和更換

魚鉤的檢查和及時更換也是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掛底或釣上幾十條魚後,即使魚鉤表面上沒有受傷,也要用手指試一下鉤尖的鋒利程度,因為無論什麼品牌的魚鉤,在反覆刺魚後都會造成鉤尖彎曲或禿尖,其直接後果會造成當魚吞鉤比較淺時,魚鉤會從魚嘴中直接被拉出或只鉤住一點嘴皮,當發生浮漂動作清晰卻經常空口或抬竿刺魚時感覺已經中魚卻經常脫鉤的現象時,除了調整調釣目數外,及時檢查更換魚鉤也是一個重要手段。

四、浮漂

(1)浮漂堅固耐用稍靈敏

以往的傳統釣法多數採用星漂,懸墜釣法則都採用立式浮漂,對浮漂的基本要求是浮力大、靈敏度高、不吃水、漂體堅固耐用。參加競技釣魚比賽時,由於經常碰到反覆被教訓的老滑魚,或者為了適應速釣、糗魚等不同釣法,釣手經常會準備長身、短身、軟尾、硬尾、形狀不同、大小不同的幾套浮漂,以應對生口、輕口、滑口、釣底、底浮、釣浮等不同魚情的要求。

懸墜野釣則不同,由於野釣時碰到的多數是野魚,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少碰到滑口魚情,物件魚也主要是以底棲性鯽魚、鯉魚等魚類為主,因此在浮漂的選擇時相對簡單一些,只要浮漂有一定靈敏性、堅固耐用即可。

(2)根據吃鉛量選擇浮漂

一般情況下,考慮到野釣環境小雜魚比較多,有時釣點水較深,應該選擇能夠快速穿過雜魚層快速落底的浮漂,因此浮漂吃鉛量要大,號數可以大一些,至於多大合適,還要根據當時情況而定,魚的吃口好可以用大一點的浮漂,吃口弱可以用小一點的,天氣、水溫、溶氧正常可以用大一點的,氣溫過低或過高、悶熱等不良天況應該用小一點的。

野釣環境經常會碰到風力較大的天氣,大風使釣點產生暗流、浪湧,造成浮漂定位、觀漂困難,因此在漂型上應選擇長身、長漂尾浮漂,以利於穩定浮漂、識別魚訊。

(3)根據材質強度選擇浮漂

目前,市場上浮漂體使用材質主要有孔雀羽、巴爾沙木、蘆葦、塑料等,浮漂尾主要分軟硬尾,尾粗一般在0.6毫米以上,由於蘆葦和孔雀羽漂體多數是採取幾片材料拼接在一起製成,雖有自身輕,靈敏度高的特點,但易折斷、滲水,強度不如巴爾沙木材料的浮漂。

例如在水庫釣大魚,蘆葦和孔雀羽浮漂就不如巴爾沙木浮漂抗折騰;塑料浮漂製作簡單,價格便宜,但靈敏度不足,適用於傳統釣,如果用之釣鯽魚,訊號必定少的可憐,因此懸墜野釣我比較喜歡選擇巴爾沙木浮漂。對浮漂尾的選擇,野釣時應從靈敏度和視覺清晰角度兩方面考慮,不應只考慮靈敏度而選用太細的漂尾,另外,選擇浮漂尾還要兼顧水的深淺,一般情況下水深用硬尾,水淺用軟尾。

(4)選購浮漂量力而為

至於購買浮漂的價格則不要過於強求,只要浮漂符合上述要求,十幾元一支的浮漂和上百元一支的浮漂用於野釣,效果其實相差不多,套用句廣告語:“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其實最好的浮漂就是你用的最熟練的那一支。

五、支竿架

無論是身背釣箱的正規軍還是座下馬紮的休閒族,支竿架都是懸墜野釣的必備裝備,區別只是前者竿架插在釣箱上而後者將竿架插在岸邊。

習慣於傳統釣(特別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走釣族)的釣友對於支竿架的作用不屑一顧,在他們的認識上認為竿架的作用無非是可以將魚竿架在上面藉以減輕手臂的負擔。

其實這種認識並不全面,支竿架還有兩點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指示釣點的準確位置,二是降低風對釣線和浮漂的影響。

正確固定竿架的要求是使竿架指向釣點,並通過調整竿架的高度和角度,使魚竿被架在竿架上時保持竿尖入水10幾公分,竿把位於手持魚竿時比較舒服的位置,這樣固定後,我們既可以在拋竿時根據竿架指示的方向準確將鉤餌拋入同一個釣點,保證釣點內始終有持續不斷的誘餌,使魚窩不分散,又可以在架竿時通過後拉下壓竿尖將浮漂以上的釣線壓入水面以下,避免風吹釣線帶動線組移位或者使浮漂出現虛假訊號。

因此說,支竿架在懸墜野釣時並非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我們不但要使用它,還要會使用它。

六、釣組中的其他小配件

將魚竿、魚線、浮漂、魚鉤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釣組還需要一些小配件,包括太空豆、浮漂座、鉛皮座及鉛皮、轉環等,這些小東西效能的好壞同樣不容忽視。

(1)太空豆

太空豆的選擇首先是“緊”,能固定住浮漂、鉛墜,在“緊”的基礎上還要求橡膠的彈性好。如果光考慮“緊”還不簡單,將適應於1號主線的太空豆勉強裝在2號主線上就可以達到“緊”的目的,但這樣組合的結果是移動太空豆容易將主線擠傷。還有一個要求是太空豆穿在線上後要有很好的同心度,目前很多太空豆都存在偏心的現象,購買時應慎重選擇。

(2)浮漂座

浮漂座目前有兩大類,一種是類似氣門芯一樣直接穿在線上的老式浮漂座,這種浮漂座被傳統釣經常採用,這種型別的浮漂座在插浮漂時浮漂腳直接順主線插入,很容易弄傷主線,在使用時也容易造成浮漂站立不直的問題,因此,採用懸墜釣法時應棄置不用。

另一類是通過浮漂座下端的圓孔穿線,上端插浮漂,這種浮漂座克服了上面提到的缺點,是目前的主流產品。這種浮漂座又分為純橡膠製品和橡膠同金屬結合而成的兩種型別,後者穿線孔部位是金屬製成,其本意可能是從加快浮漂翻身速度角度考慮,但我覺得純粹多此一舉,金屬穿線孔反覆同釣線摩擦必然會對主線有所傷害,因此我還是喜歡純橡膠製品。

(3)鉛皮座

鉛皮座有金屬和塑料兩種製品,金屬製品同樣存在傷線的缺陷,應慎重使用。不同種類的鉛皮座長、短各有不同,如果使用浮力較大、吃鉛較多的浮漂,比較短的鉛皮座必須纏很多層鉛皮才能同大浮力的浮漂搭配,這樣會使整個鉛墜臃腫,鉛墜橫截面積加大,造成水阻增加,所以選擇使用大浮力浮漂時鉛皮座也應該選擇長一點形狀的。

(4)鉛皮

對鉛皮的要求是既要軟,軟便於隨時修剪鉛皮,又不可太軟,太軟揚竿中魚時容易張嘴,其寬度應同鉛皮座長度相適應。

(5)連線環

作為連線主線和子線的轉環,除了表面光滑、沒有毛刺、不容易傷線外,轉動靈活是另一個必然要求,因為轉動靈活的轉環可以降低雙子線的纏繞。

目前,市場上轉環的種類很多,有八字環、鴨嘴環、下面開口可以掛O型橡膠圈的轉環。

鴨嘴環更換子線快速,但傷子線的問題也比較突出,用於速釣比賽尚可,野釣時不提倡使用。

下端開口掛O型圈的轉環使用時由於O型圈經常活動,容易造成主線和子線不在同一直線上,使線組的調釣目數發生改變,另外,對於O型橡膠圈在保護子線方面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我持懷疑態度,因此多數情況下我也不會使用,傳統八字轉環目前仍然是我的最愛。

八字轉環除了轉動靈活和表面光滑外,還應該注意要根據物件魚和線的粗細選擇轉環的大小,細線配大環或粗線配小環都是不可取的。

七、太空豆的使用

在組合釣組時,一般人都習慣使用6顆太空豆,我習慣用8顆太空豆,其分佈為:同魚竿連線的主線處用1粒,方法是在主線的一頭取20公分左右長度對摺打結形成一個雙線套,然後在雙線套上安裝1粒太空豆,由於太空豆可以在雙線套上自由移動,這樣雙線套頂端就被太空豆固定出一個活套,連線魚竿時只要將魚竿的軟辯繩或超感竿先伸進活套中,上推太空豆就可以將主線鎖緊在魚竿軟辯繩或超感竿先的凹槽內,下拉太空豆也可以很方便的取下線組,這種線組固定方式永遠不會發生線組脫離魚竿的意外;浮漂上下各固定2粒(共4粒)太空豆,靠內的2粒用於固定浮漂,外側上面的1粒和下面的1粒分別指示底釣線組的最鈍點和最靈點,底釣時根據浮漂在這2粒太空豆之間的位置可以判斷出鉤、餌在水底的狀態。

野釣時有時需要經常更換釣點,最外側這2粒太空豆也可以用於標記不同釣點水的深淺,如果在不同的釣點輪流試釣,變換釣點時利用上、下這2顆太空豆表示水最深的釣點和最淺的釣點,重新返回原釣點時就可以免去反覆調整浮漂的麻煩;鉛墜的上面應該用2顆太空豆防止鉛墜向上移位,原因是接魚的時候手常常抓在鉛墜位置,如果使用1粒太空豆,魚的重量容易使鉛墜上面的太空豆上移,因此在鉛墜上面用2粒太空豆可以更好的鎖緊鉛墜;鉛墜下面也需要1粒太空豆固定鉛墜,這樣一是可以通過與鉛墜上面2顆太空豆配合保證將鉛墜固定在主線的不同位置上,二是可以防止因鉛墜反覆同連線八字環的主線碰撞摩擦使主線受傷。

很多人將鉛墜下面的1顆太空豆固定在緊貼八字環上面,我習慣將鉛墜的固定位置同八字環保持1公分以上的距離,因為多次斷線的經歷表明,斷主線的主要位置是在八字環處,如果鉛墜下面的太空豆離八字環太近,斷線時在鉛墜衝擊力作用下會造成下面的太空豆鎖不住鉛墜,從而導致鉛墜脫落丟失,將鉛墜固定位置同八字環離開一些,最下面的1顆太空豆就可以有效的避免鉛墜丟失問題的發生。

鉛墜位置同八字環距離的大小還需要結合魚情進行調整,有些魚喜歡離底接餌,調整太空豆上移鉛墜可以增加子線的擺幅,更好的配合魚的吃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