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魚方法 > 傳統釣

包食底釣青、草、鯿等魚的基本釣法介紹

欄目: 傳統釣 / 釋出於: / 人氣:3.04W

在湖北武漢地區傳統釣中的包食釣法是根據野外環境、季節、魚的種類、大小進行鍼對性垂釣的技巧。包食釣法的特點是在每次釣魚時都有一定量的餌料包在芯餌外不斷的投入到窩內,因此它能夠邊誘邊釣,保證了釣(窩)點內始終有餌,能夠持續長時間誘魚、聚魚、留魚,避免了釣點內魚越釣越稀的狀況,讓釣者每次都有較好的魚獲。下面筆者就湖北武漢地區包食底釣青、草、鯿等魚類(上述魚種都屬於中底層魚類)的一些基本方法介紹給大家,如有不妥之處敬請指教。

包食底釣青、草、鯿等魚的基本釣法介紹

一、餌料

包食釣的餌料分為窩餌和芯餌兩類,餌料的選擇按照“用什麼型別的餌料誘,就用什麼型別的餌料釣”原則。我們要討論的是用包食釣法來釣以草魚、青魚、鯿魚等魚類為物件魚,那麼窩餌就選擇以麩類為主要原料,芯餌則使用麵粉。

垂釣時窩餌(包食)包裹著芯餌投入窩點,包食從入水開始,外層的餌料就會緩緩地膨漲散開,大比重的餌料快速下沉落入窩內、比重輕的餌在水中由上到下緩慢散落成霧狀的誘餌帶,成為誘魚的顯著目標,物件魚誘來後會尋著霧化帶進入水底的窩內吃餌。

在無大魚進窩的情況下,殘存在窩裡餌料則成為誘魚的誘餌,由於我們討論的主要是以釣青、草、鯿等大食量的大型魚類為主,在打窩初期必須按一定的頻率(3——5分鐘左右)不斷的換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想釣大魚就必須打重窩這個道理。

和好包食的餌料是釣好包食的基本技能,下面就詳細談談包食的餌料和芯餌的和餌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項:

(1)窩餌(誘餌)

根據釣點的水深和物件魚的大小和習性,將要用的包食配好後放入圓形的桶內加水攪拌,在不熟悉餌料的基本特性的情況下,加水量建議不要一次給足,可分幾次給,同時根據釣點水的深淺通過加水量來調整包食的粘度(水少餌料就幹、散;水多餌料就溼、粘)。包食在加水後應立即攪動餌料,確保所有的餌料都能夠充分吸水,避免出現乾溼不均的情況。讓料充分均勻的吸水後即可達到最佳狀態。感覺調好後可換另一隻乾燥的手來試狀態,一般情況下以達到“蓬鬆易捏”狀態為佳。

(2)芯餌

芯餌一般常用麵粉。取適量的麵粉加水調好,加水量遵循“由稀到幹”的原則,也就是在調麵粉時可適當的多加些水,將餌料調得稀(粘)些,然後通過不斷的加入乾麵粉來調整芯餌的狀態。然後放在手心兩手不斷的搓至發熱即可使用。

那麼,調麵粉為什麼要“由稀到幹”呢,這是因為麵粉吸水較慢,如果加水偏少,那麼調出來的麵粉團可能過硬,包食捏好以後芯餌的外層無法粘上窩餌;如果加水量過少,那麼麵糰吸水後就會出現乾溼不均或麵糰中出現乾硬塊,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再加水也很難將芯餌調整到最佳的狀態。

另外,有些初學包食釣法的釣友在捏包食時無論怎麼捏或使多大的勁捏好包食後在出竿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包食還未到窩點就掉入水裡,在這裡要提醒大家出現這種情況,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包食(窩餌)和得過溼(加水過多),或包食包得不夠緊(勁道小或包的手法不正確)。

②在鉤上掛好芯餌後一定要將整個鉤深埋在包食內,讓鉤來承受包食的自重,不讓鉤上的芯餌來承受包食的自重,這是初學包食釣的釣友常犯的錯誤。

③出竿時動作要輕柔些,動作幅度不能過大,否則鉤上的包食會因為抖動而脫落;出竿時眼睛看著包食出竿動作就會更穩定。

包食底釣青、草、鯿等魚的基本釣法介紹 第2張

二、釣組配置

(1)魚鉤

最好選擇“丸世”鉤型,該鉤最主要的特點是鉤柄較長,在施釣上芯餌時或中魚後摘鉤都非常方便快捷。鉤的號數(大小)一般是:鯽鯉(單尾重2KG以下的)選擇7-8號;草青(單尾重5KG以下的)選擇9-10號;大型草青(單尾重10KG以上的)選擇11-12號。

(2)魚線

根據物件魚的大小來決定:魚小(輕)線細、魚大(重)線粗。一般包食釣鯽鯉我們使用0.8-1.0號線,釣草青我們使用1.0-1.5號線,大草青使用1.5-2.0號線(帶橡皮筋等卸力裝置)。

(3)浮漂

一般選擇翎毛(孔雀羽毛)或者是蘆葦製作的浮漂,浮漂的大小根據垂釣水域水的深淺來決定:水淺用小(細)漂、水深用大(粗)漂。特殊情況下,比如垂釣水域有許多的小雜魚,為了減少雜魚對正常垂釣的干擾就須要相應加大浮漂的大小了。

(4)鉛墜

包食底釣的鉛墜選擇一般使用鉛皮。因為鉛皮方便增減鉛皮便於調整浮漂。

(5)橡皮筋

使用外接(或內建)橡皮筋,主要是利用橡皮筋的韌性來緩解大魚的勁道,達到溜魚控魚的目的。

(6)釣組配置技巧

另外,關於線組方面的幾點說明:

釣組的匹配

根據水深來選擇,淺水(小於1.5米)使用小漂小墜;深水(大於1.5米)使用大漂大墜。

釣組上的配件

儘量簡捷精細,也就是線組上的配件能夠不用的就不用,在確保上魚的前提下能夠用小號的就用小號的,儘量減少配件對線組的影響。比如,我們用來固定浮漂的就是一根尼龍線,沒有使用臺釣的太空豆和浮漂座(這些配件可能會遭雜魚追搶造成誤漂),用線固定浮漂既能夠固定也能夠調整浮漂線上組上的位置。當然,也不是說用太空豆和浮漂座不好,我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減少對線組的影響,特別是冬天氣溫較低的時候,魚開口輕的情況下,配件對線組靈敏度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浮漂的調釣

包食底釣的浮漂的調整一般是:空鉤半水調平水(浮漂的頂部與水面持平),或著是調到浮漂緩慢下沉(線組在空鉤時入水浮漂慢慢的向水下沉);正式施釣時則釣浮漂露出半個紅色區域;如果在大風大浪的時候,浮漂就會出現“走水”現象,那麼浮漂就要調到緩慢下沉的狀態,釣浮漂露出整個浮漂的1/3左右,也就是釣鉛墜到(躺)底。

鉤墜的間距

包食底釣草青一般是5-6釐米左右。

風線的長短

一般預留60——80公分左右,太長或太短都不利於起竿。

包食底釣青、草、鯿等魚的基本釣法介紹 第3張

三、打窩

無論是在野外或放養塘垂釣草青之類的大型魚類來說,由於物件魚食量較大,所以在打窩時必須打重窩,否則無法在短時間內將魚誘到窩內久聚不散。可以說打窩環節將關係到一天垂釣的收穫,那麼到了一個垂釣的水域如何選擇釣點和打窩呢?

初到一個陌生的釣點,先不要急著下竿,垂釣前首先要觀察好水情魚情,打窩子應注意“深中找淺,淺中找深”的原則來選擇垂釣的窩點,即垂釣水域的水深普遍較深時就選擇相對淺些的位置垂釣,反之亦然。

(1)觀星技巧

另外,學會辨別水色和魚星對我們一天的垂釣將大有益處,有魚的水體必定是清中帶濁,由此就可以判斷是否有魚;魚星是魚呼吸、覓食活動中形成一種氣泡,能表明魚的活動方向、種類、大小、密度,椐此為垂釣提供依椐。

觀察魚星,如果在能夠釣魚的範圍內魚星點點,說明釣點附近有魚兒活動。

鯉魚:喜有泥底水域覓食,產生氣泡大小不勻,有時連出成團小氣泡,並伴有濁水上升。

草魚:先冒出幾個大氣泡、單個上升,之後是幾個小氣泡。

青魚:同草魚相似、氣泡小而數量多、密集上升。

鯿(魴)魚:氣泡有時一大一小二個氣泡,有時是零星小氣泡。

根據這些常識選擇釣點後就可以進行打窩了。

(2)打窩的方法

將和好的包食使勁的捏成成人拳頭大小的餌團,用線組在餌團上繞一至兩圈後用空鉤掛住線頭,然後出竿慢慢送入選好的窩點,一般連續打下去3-5團餌即可初步形成一個窩點,大約等待30分鐘後即可進行正式垂釣了。

(3)打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儘量不要用打窩器打窩

由於打窩器有一定自重,在打窩時釣竿無法伸直至最大長度,對於初學包食釣法的釣友來說還可能影響窩點的準確定位,造成窩點和釣點的誤差過大的情況,所以建議儘量不用打窩器。

定位

在打窩和垂釣時手始終握住手竿的尾節末端的一個固定位置上,將手竿也始終放置左(或右)腿的膝蓋上,打窩或施釣時都要保證垂釣者的座位的位置和手竿放在膝蓋的位置是固定不變的,否則就可能導致窩子的定位出現誤差。然後,利用“三點一線”來定位窩子的垂直方位。“三點”即:垂釣者自己的“膝蓋”、“釣點(即水面上浮漂的位置)”、“水面對岸或水中的某一個固定不動的參照物”。選定了以上的三點位置,就能保證每次包食過程中都能將餌料投入到一個垂直線上,但是如何保證水平的方位的準確性呢?在這裡告訴大家,在將窩子餌團打入窩點後只需用手竿的第一節來比一比浮漂在第一節的位置,然後每次打窩或施釣時都按照上面說的垂直和水平定位的方位來就能夠確保每次垂釣都能夠準確的投入到窩子中了。

不要放開牽引力

打窩到釣點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包食打進窩點入水後在未到底之前中途不要放開對包食的牽引力。這是因為手竿掛上包食後會有一定的彎曲,在這種情況下是無法將包食送到竿長的最遠點的,只有在包食入水後始終保持輕輕的向上用勁“帶”著餌團緩慢的下沉,由於包食入水後水會對餌團有向上的浮力,手竿隨著包食入水下沉過程中就逐漸不在承受餌團的重力,從而手竿會漸漸“伸直”,並帶著包食達到手竿的最遠點,充分發揮了竿長的最大長度。

如果在包食剛剛入水後就完全放開對餌團的牽引,就可能出現窩點無法達到竿長的最遠點的情況,或出現窩子的餌料散落範圍過大無法集中的情況出現等等。另外,在打窩的餌料入水後慢慢的放下還可以人為的增加餌料霧化,自上而下形成一個較大的霧化區,增加誘魚的效果。

不要刻意送包食

在打窩時不要有刻意的用手向前“送”包食到窩子裡,別認為這樣做可能比別人打得遠,實際上這樣做你就無法做到準確定位窩點和釣點了。

魚不密加大窩量

如果在密度不是很大的水域包食釣草魚和鯿魚建議包食窩子量加大些。

包食底釣青、草、鯿等魚的基本釣法介紹 第4張

四、施釣

打好窩子後我們就可以進入正是施釣過程了,鉤上上好芯餌後再在外面包上乒乓球大小的包食在芯餌外面,用雙手捏緊後對準窩點放入水中,浮漂進入正常的狀態。

在窩子還未有物件魚進入前我們可按照一定的頻率來不停的包食到窩子裡,也就是說當包食打到窩子裡3-5分鐘後浮漂都沒有任何動作就必須輕輕提竿,重新上餌包食再打到窩子裡,只有這樣才能通過不斷的有餌料下沉形成霧化區和不斷加大窩子裡的餌料量來加強誘魚效果,才有可能將物件魚成功的誘來窩點內。

注意事項

包食底釣在包食包好送入窩點,包食入水後就要將竿尖完全放開對餌團的牽引,在浮漂即將翻身站立的時候在用竿尖輕輕的“帶”著浮漂翻身站立,讓芯餌準確的落到窩子裡。

為什麼此時又不能牽引餌團入水呢?

我們知道,正常施釣時,包食在入水後就完成“吸水――膨脹――散開――自由下落”這一系列過程,芯餌也會隨著包食向下散落,完全放開對包食的牽引後不僅可以讓包食能夠快速到達窩點、而且到達窩點的包食量也是最多的,在餌料到達水底的時形成的霧化也相對較小(對於包食底釣在正式施釣的過程中需要儘量減少餌料在水的上中層的霧化的),這時我們用竿尖帶著浮漂可以準確的對餌料入水進行定位,只有芯餌落到包食餌料中才可能被物件魚發現併吞食,否則魚兒只能吃包食的窩料,難得吸鉤。

五、魚訊

在浮漂出現魚訊之前我們有必要知道窩子內是否誘來了物件魚,怎樣判斷窩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窩子附近是否有魚星出現、魚體撞線、有小魚鬧窩的時候浮漂突然停止動作或窩子附近有小魚突然跳出水面等等情況出現,只有通過這些表現,才能夠判斷有魚進窩,才可能吃芯餌,浮漂才可能出現魚訊。

傳統包食底釣的魚訊一般表現為“送漂”和“黑漂”兩種情況:

(1)送漂

浮漂表現為慢慢向上送起,上送的幅度根據魚的大小和種類有所不同,但只要停止就可以揚竿。對於這種魚訊來說,我們不用計較上送量要達到多少,只要是浮漂送到一定幅度後(甚至送到浮漂平躺在水面上)穩定不動了,我們就可以判斷這時鉤餌肯定在魚嘴裡,這時起竿的中魚率是相當高的。

但是,有時浮漂上送後立即向下恢復到原位,可能是小雜魚在窩子內鬧或魚撞線導致浮漂有上述反應,此時就不能提竿了。一般情況下,包食底釣時浮漂出現送漂後一定要稍微等1——3秒種左右,看浮漂能否穩定不動或是否會出現立即下沉的情況再來決定是否提竿。

(2)黑漂

浮漂表現為向下沉直到完全沒入水中。對於浮漂出現“黑漂”現象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小雜魚鬧

浮漂在沒有任何的小動作(比如:窩子附近有魚星出現,浮漂輕微的晃動、上下抖動等等)出現,快速的“黑漂”,那麼這時候最好還要等待浮漂的後續反應,因為窩子裡的小雜魚啄芯餌,導致浮漂下沉,但是由於魚小無法將餌吃進嘴裡,這時可能浮漂馬上會上浮到原位,這時我們就不用急著起竿了。

大魚進窩撞線

這種情況出現之前浮漂一般會經過幾次上下晃動後慢慢下沉的(也可能沒有任何的前兆),和小雜魚鬧不同的是大魚撞線導致黑漂後浮漂不會很快就浮起來,有可能會“黑”下去持續較長時間讓垂釣者認為是魚的吃口動作在浮漂上的反應;也有可能在幾秒鐘後慢慢浮上來。

那麼怎麼判斷是小魚鬧還是魚撞線還是魚已經將餌料吃進嘴了呢?

這時候我們可以將竿子輕輕的提起來,讓浮漂到竿尖之間的風線拉直後輕輕的帶動浮平和鉤餌,注意動作要輕避免驚動窩內的魚群,如果是小魚鬧或魚撞線的話,在我們帶動鉤餌後浮漂會浮上水面;如果是魚吃餌後調頭導致浮漂黑漂,那麼在提竿輕輕帶動鉤餌時,我們會看到風線被拉直,這是就可以判斷是魚將餌料吃進嘴了。

物件魚正常的吃口

浮漂在經過幾次輕微的上下晃動後下沉。另外,浮漂黑漂的動作一般只有在包食底釣時釣到鉛墜到底的時候才會出現,在包食底釣時釣餌到底而鉛墜懸浮的狀態下很少出現。

包食底釣青、草、鯿等魚的基本釣法介紹 第5張

六、起竿

包食底釣的都是大體型的魚類,要釣到物件魚的前提就是要通過不斷的往窩子裡包食來誘魚到窩子裡。那麼,一旦確認窩子裡誘來了魚,我們就要力爭將魚釣上來,因為好不容易將魚誘來,不要因為對浮漂動作的判斷失誤過早的提竿造成驚魚、跑魚甚至攪窩的情況出現,對起竿的判斷一定要穩紮穩打,在無法確定是物件魚吃口的情況下,寧可多等待一會後再判斷也不能操之過急的起竿,要知道看漂也是享受。

起竿過程中應注意:提竿時機相當重要。要準確選定提竿時機、首先要對漂動作看清認準。新釣手提竿寧少勿多,寧等勿急,要穩,要沉住氣,不可看漂稍動急於提竿、魚還未吞入即提竿跑魚驚魚;提竿的力道注意不要用力太猛、而造成脫鉤、斷線、折竿;釣到較大魚更要沉著,魚會拼死掙扎,可通過不斷改變魚竿的角度遛魚方向,儘量逐漸消耗魚的體力。

後記:

上面簡單介紹了包食底釣法的基本步驟、各個環節的操作方法以及相關注意事項,還有許多的環節和傳統釣的方法基本雷同,因此筆者不在詳述。另外,由於本人文字水平有限,無法全面的將武漢的包食釣法很精確的介紹給各位愛好包食釣的朋友,文章中也存在許多不對的地方,故而敬請廣大的釣友朋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