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魚館

淺談秋末夜釣 釣深還是釣淺 嘗試傳統釣

白天就不說了,本人夜釣時候多,白日釣的釣友也可以看看,畢竟釣無定法,白天黑夜只要上魚就是好釣法。

釣魚人都要識水情,若到了一個釣場不識水情,那根本選不到好的釣位,尤其是秋末這個溫差很大的季節,沒選好的釣位下杆垂釣效果是會受到很大影響的。

秋末這個時候,夜間垂釣若沒有相對好的釣位那麼不要說漁獲爆護了,只要不空軍,就說明釣技高超了。

好了^0^~廢話不多說,直接走入正題下面就釣位選擇問題,來給平臺兄弟們說一說我自認是,好上魚不空軍易爆護的相關的技巧吧。

老釣點跟新釣點相同,根據水位的變化垂釣

水位的變化順應季節,現在是秋末大多落水持平,各個釣場水位漲落之間皆有定數,漲水時,水位升高,魚類的密度就會降低。但是魚類可能會因為水位升高的原因不同,出現上浮和下潛兩種可能,野釣一定要先看水情,在區分漲水原因,這點非常重要。

一般在雨季裡,由於降水量大地下水水位的升高,水庫湖泊的水位會被動升高,但是地下水帶來的蓄水增加,所以水域內的水質變動不大,食物被稀釋了,魚類密度也小了,這時候岸邊被淹沒了,帶來了新的食物。這時魚類只有兩個去向,一個是來到被淹沒的新淺灘,尋覓陸生草叢中的食物(鯽魚都靠邊釣鯽要釣淺了 白天夜晚鯽魚都會在草邊),另一個則被迫潛入水底,尋找安全位置(大物都扎進深水區 等到夜晚才會靠邊覓食)。

李大米老師說漲水就釣魚 ,要大魚就釣深。是這樣說的

水有漲必然有落,充沛的雨季過後迎來涼爽多風的秋季,到了秋水位降落後,魚類的密度就提高,但是水位低了並不是好事。天氣冷水位低這時候也應了李大米老師的那句話,釣大魚深水區,總言之就是水域的中心處,釣深。魚塘裡水位降低了,魚也降低吃口,不敢隨意覓食。夜裡安靜天氣冷還是會上物的。

下面說重點中的重點,深秋選釣位

初秋的時節,天氣午間還是悶熱的,在水溫低的陰冷天氣裡,魚反而會出現異常活躍,不斷擴大活動範圍覓食。進入仲秋時間後,魚進入覓食高峰期,食量大,見食就吃,不需要關注活躍期,全天候二十四小時垂釣。

初秋最好選擇陰涼處 水流較快處下杆 這裡水流快,降溫快,魚自然更舒服,當然了咱釣魚人同樣也舒服。在地形上,避免陡坡垂釣,避開干擾物障礙處垂釣。

考慮到秋季的漲落水,水溫變化等問題,在選定垂釣水層時,要適時變化,不要拘泥於某一個水層。這時候要避開五米以下的深水區,多集中在兩米到三米之間水位垂釣,尤其是釣明水區,集中在一到三米垂釣。

另外,還有一個炒雞的便捷通道是不能忘的,那就是水草區,水草區永遠是垂釣的最佳釣位,秋季的水草草洞都是一等一的釣位。沒有草洞 想法自己開個草洞,釣草對釣魚人的操作要求較高,我是很少釣草的,因為水草密集,容易掛鉤,平時也很少釣鯽魚,所以喜歡釣鯽魚的還是把心思都放在水草區吧!亮水區是大鯉大草的天下。

以上這些就是我胡謅八扯文字,收拾下吃口飯準備長杆短線釣草洞。

準備完畢,長杆短線,三個小時走下來杆子就沒放下過。一個字(累)

選了六個水深一米半的釣點, 酒米打窩,蚯蚓作釣,半小時過去,只有一個窩裡有魚。

一小時後六個窩點相繼發窩 ,每個窩裡釣三到五條下杆沒漂像立馬換,板鯽很漂亮也都不小 平均一兩半到三兩之間。 傳統釣給我的感覺就是好玩, 簡單 ,易上手。大杆子玩起來,忒累。

燒飯吃,晚間準備夜釣,今晚氣溫十度左右。在不抓緊釣魚就要封杆了。

打窩器順利完成任務,隨著第六個窩點的完成打窩器也沉入水底了,😔😔😔😔傳統小白,打窩器沒扣上,臺釣一隻都是手拋窩。第一次用打窩器

草地裡來回趟,紮了一身二五叉😓😓😓😓

半小時後下杆 漂像看的我迷茫啊 不停的黑漂 就是沒魚 直到麥穗上鉤 原來如此 鯽魚漂像都是頂 黑漂沒上過 除了麥穗

大蚯蚓顯神威 一根蚯蚓釣全場

漂亮吧 這板鯽很乾淨

隔壁臺釣的釣友 我釣的鯽魚都送給他了 也算是小爆護

隔壁釣友的桶 一看就是骨灰級的釣友 桶坐成這樣了都不換😄

氣溫回升,準備夜釣

聽專家的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