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物件魚 > 釣鯉魚

湖庫鯉魚的洄游路徑判定

欄目: 釣鯉魚 / 釋出於: / 人氣:2.96W

說起在湖庫釣鯉魚,曾有過釣友問我:“為什麼感覺魚咬鉤一陣一陣的?”我說:“那得恭喜你,你的釣點有可能恰好選在鯉魚的洄游通道上了。”可提問者又問:“那我卡著魚道釣魚,為什麼魚獲時多時少?有時候甚至沒有收穫?”

這個問題就有點普遍了,我感覺許多釣友其實並不理解魚的洄游是怎麼一回事。

俗話說:“獸有獸徑,魚有魚道。”哪怕是天高任飛的鳥都有其固定的飛行路線,這涉及到動物的一種節律習性。魚的遷徙行為我們俗稱其為“洄游”,洄游是魚類的一種叢集性、定向性和週期性的遷徙行為,是魚類從一個生活基點到另一個生活基點的過程,是魚類在尋找它們在某一生活時期所需要的特定環境的一種行為,也稱“習性”。

魚類的洄游在生物學科的分類上細分為三大類,即:越冬洄游、生殖洄游和索餌洄游,這是魚類洄游通常的三種概念。魚類的洄游分長距離和短距離洄游,長途遷徙的魚類以鮭魚為代表,一次洄游可長達數百乃至數千米。短距離洄游的魚類,譬如湖庫中的鯉魚,就頗具這一習性。

湖庫鯉魚的洄游路徑判定

先讓我們來看看鯉魚的越冬洄游。

所有的湖庫都是有上下游之分的,上游水淺、下游水深,勿庸置疑,越冬洄游的鯉魚群,在初冬來臨之前就從上中游遷徙到下游的深水越冬,這是普通的常識,釣魚人幾乎都知道。但是第二年春天裡,魚在哪兒?有人會說:“當然是想湖庫區的上游洄游了。”此種說法在理論上是對的,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完全如此。13年的5月中旬,鄰家的年輕人有事開車去六峰湖辦事,順便上根鯉竿。

中午過後到了水庫上游,午後15時打來電話說鯉魚不咬鉤,僅釣了些大白鰷,他問我:“天氣這麼好,為何鯉魚不開口?”我建議他轉到水庫的下游去試試看,他說:“上游是淺灘,不是應該‘春釣灘’嗎?”所有的釣魚人差不多都在上游蹲著呢。我勸他左右也是玩,不如到下游去試一試,並讓他回來送尾鯉魚給我。

夜幕拉開時,年輕人回來了,提了6尾5-6斤的大湖鯉來讓我挑,他一臉高興,還連連惋惜拽斷了帶去的兩幅主線,否則會更盡興。隨後他問我:“為什麼天氣這麼暖和了,鯉魚還賴在冬天的深水?”

要想解釋清楚這一問題,還得由鯉魚的越冬洄游說起,魚類的越冬行為是什麼?趨溫!魚是變溫動物,鯉魚在水底下越冬,為什麼會找水下深一點的坑或石頭聚集?就是水下的坑裡會多幾分熱度,石頭吸收的那點熱量鯉魚能感覺到,溫度對於鯉魚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所以在早春,魚的趨溫是第一位的。

六峰湖所處深山區,湖水常年處在低溫狀態,即便是盛夏的七八月份,上游湖水的溫度最高也不過22℃。5月中旬這個時節,六峰湖才開凍沒幾天。何況六峰面冰層開化不是自然融解的,而是季風掀起波浪,大塊兒的浮冰與浮冰之間,在風力的作用下相互撞擊,大塊變小、小塊分開融解。

所以,這個時間段的六峰湖湖水上下層水體形成對流,水下的溫度比寒冬都要底,魚體溫度在這時是全年最低的,哪來的力氣向上遊做長距離洄游?因而被逼無奈,為了調節體溫,鯉魚群就地遊向越冬棲息地棲身。

五月下旬,到了鯉魚正常開口的季節,鄰家的小夥子約我一道去六峰湖釣鯉。中午出發,騎摩托車至六峰湖82千米處(水庫的下游,小夥子上次釣的地方)已是午後15時了,小夥子停下車,我卻站都不站。小夥子追上來問:“可以釣淺灘了嗎?”我說:“還早,現在應該釣水庫的中段。

”可是到了庫區的86水域卻看不到一位釣手,小夥子有些疑惑,提出要到上游去看看,然後騎車奔上游而去。我先少量地打下了窩子,支帳篷放潮墊、挖坑埋鍋,準備工作做了1個小時,掛餌下鉤,1個小頓口,提竿中1尾湖鯉約1000克。等了又1個小時後,鄰家小夥子回來,我大大小小已釣上8尾鯉魚了。

顯然,在五月下旬這一時段裡,在東北的吉林和黑龍江所處的北緯43度以上的區域(北緯43度之下區域和遼寧除外),各大中型水庫釣鯉魚還不適合釣淺灘。鯉魚在這期間仍屬追溫洄游,而追溫洄游與生殖洄游的明顯區別是:追溫洄游是逐步的,是與索餌同步,在水下飢餓了整整一個冬季的鯉魚,沿著近岸上溯,哪有食物沉積就會在哪兒停留幾個小時或十數個小時,而真正一直上溯到淺灘上的鯉魚,正處在生殖I期,不光是溫度,水流也是刺激鯉魚性腺成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而,鯉魚群可能正在手竿夠不到的河床上。並且,進步生殖I期的魚類,正逐步將體內的鋅元素轉入魚卵上,少口或甚至於停口都是正常的,這也是在整個兒春季乃至春夏之交時節裡,用海竿釣不到鯉魚的原因。

湖庫鯉魚的洄游路徑判定 第2張

鯉魚的生殖洄游,會選擇水庫的上游淺灘作為落腳點。

在鯉魚的生殖I期和II期,魚群很少集體索餌,III期之後,個別的鯉魚可在早晚兩個時間段裡偶爾開口。東北許多大的水庫,會在魚類的生殖期後期關閘蓄水,人為地為魚類的產卵創造條件。淡水魚類的繁殖離不開水流和水草,就像海水中的魚兒在月圓的大潮時將卵產在近海一樣,有時候產卵的鯉魚就在釣手的腳下,但魚不會理會鉤上的香餌,它大批量上鉤的時段是在產完卵後,飢腸轆轆的鯉魚對食物毫不挑剔,就地兒瘋狂的搶食。

鯉魚的索餌洄游,是以尋找食物為主要目的引發的,其路徑、方向和實踐受餌料生物波動的影響較大,不如生殖洄游那麼穩定。

正如開篇所提到的:魚咬鉤一陣一陣的。一般來講,鯉魚群體受父母群體的生殖制約,這一撥的個頭,在1500克之下往往大小都差不多大,這一撥釣差不多了,下一撥還會來。倘若這撥魚群在上一個窩點吃膩了商品餌料,或者是這些餌料產生了警覺,那麼它就不會碰商品餌。所以適時換餌,也是應對鯉魚群索餌洄游的方法之一。

許多釣友,對鯉魚從哪個方向進入窩子非常感興趣,這點很重要。平常我們釣鯉魚,因為窩子做的比較大,通常不會將鉤餌的落點,如釣鯽魚那班定位在窩子中心。因而,找出鯉魚索餌時,會從哪個方向遊入窩點就成了重中之重。有一種說法是,鯉魚在水中轉身總是向左轉,所以投餌應投在窩子的左側。

但以筆者的經驗和觀看大量的釣魚水下視訊顯示:這種說法並無科學依據。所有的經驗表明:除了在鯉魚的上溯和下降時期,魚群有它的固定方向外,起魚時間裡,在索餌遊動中午明顯的方位現象。

筆者習慣的做法是:在魚群的上溯其將鉤餌定位在魚群來的方向,在越冬洄游時則正相反,並且兼顧窩點的正前方,也就是窩子做在後,釣餌定位在前,因為許多時候,我們不可能剛巧將窩子做在魚道上。但這也並非是固定的,還要看風向和水下的暗流走向來決定將鉤餌定位在哪一側,或者依據漂相的方向決定投餌的位置。

大水庫中鯉魚的索餌洄游說是不固定方向,其實在早、中、晚這是三個時間段裡仍舊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在早晨這段時間裡釣鯉魚,哪一側有柳叢遮蔽、水草叢生之處就釣窩子的哪側,或者在光禿禿的岸基上有山林懸立、徒坎、水體稍微深處。

但是在早春和深秋裡還要考慮避開背陰處,哪面朝陽就釣哪面,而傍晚則要反其道行之。中午,是神仙難釣午時魚的時刻,但種種跡象表明:魚在中午時會待在水溫最高的水體裡消化食物,有時候魚就在你的腳下。那麼如此說來,在正午的時光不甘寂寞的釣手不妨用用短竿子,尤其是使用釣臺懸墜釣的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