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物件魚 > 釣鯽魚

冬季垂釣鯽魚時應根據溫度地形選擇釣位

欄目: 釣鯽魚 / 釋出於: / 人氣:3.05W

入冬以後,我國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除少數得天獨厚得冬暖地帶以外,絕大多數地區自然水域的魚類均處於冬眠或半冬眠狀態,很難釣有所獲。但是,少數樂此不疲的釣魚迷仍然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隔三岔五地奔走在有魚可釣的水環境中。集冬釣、健身、魚樂為一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本人就是其中的一員。從近年冬釣鯽的情況來看,選擇合適的釣時與釣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

冬季垂釣鯽魚時應根據溫度地形選擇釣位

一是風和日麗的大晴天

從垂釣實踐看,連續多日大晴天,夏釣並不好。因為夏季氣溫水溫本來就高,常在32攝氏度以上,大晴天往往伴隨悶熱、無風、氣壓低和水中溶解氧含量低,直接影響魚類的正常生活和攝食強度,對垂釣很不利。但冬天氣溫水溫都低,接近或低於多數溫水性魚類的起始攝食溫度,低溫下一般不缺氧,魚兒大都藏在溫度略高的深水區或某些相對適溫的場所,處於少吃懶動、以靜養生的狀態。當多日大晴天氣溫回升,日照充分的水溫略有回升時,哪怕1攝氏度~2攝氏度之差,也能促使耐低溫的鯽魚開口進食。如果沒有大晴天,出現幾日晴到多雲、陽光時隱時現、氣溫相對穩定、日夜溫差小,甚至接近恆溫的日子,魚兒在水中習以為常,到了嘴邊的餌鉤,也不會無動於衷。假若受大氣環流影響、大風降溫或雨雪來臨前,當地出現短暫的溫暖天氣,魚類預感到嚴寒將至,也會有一個短時間的攝食期,抓住這樣的機會下鉤,也會有所收穫。不過,冬天水溫回升的日子少而慢,降溫的日子多而快。因為水是一種熱容量很大的液體,降溫時上層水分子密度大比重大,垂直對流加速,整個水環境溫度很快下降;而升溫時上層水的比重小,上下對流融合慢,整體水環境的溫度也回升慢。故寒潮大風後的兩三天內還不宜出釣,要等水溫緩慢回升趨穩,或下一次升溫後再擇機出釣。

二是冷中有溫的好釣位

冬天,當自然水域的溫度降到自己適溫下限時,魚類會潛入深水區或其他相對保溫防寒的場所,在少吃懶動中越冬,一般不會到處遊動索餌,故選擇魚類可能棲身的好釣位、好釣點,便成了冬釣成敗的重要環節。如果釣點設在無魚區,即使多投誘餌,也很難將分散的魚集中;若找到了魚棲息或小範圍活動的地方,魚的來源當然要好得多。一般說,北高南低的簸箕形“暖旮旯”或其他避北風、聚暖流的位置,有地下湧泉的溫水帶水溫略高;有橋面橋墩遮寒的向陽橋邊較暖和;有水草或灌木叢,水深1.5~2米、日照充分的向陽岸邊常有魚洄游逗留,這些場所都是可選擇的冬釣處。在這些地方選點布窩後,即使魚不能源源而來,也不會一無所獲。假若隨意在南岸、陰坡、風口浪頭、人來車往的大路邊或其它流水不易保溫處打窩、守株待兔,十有八九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去年元宵節第二天,殘冬未盡,氣溫3攝氏度~15攝氏度。我於10點多鐘到達附近一個小型水庫。因向陽的好釣位已有人捷足先登,不好意思加塞兒招人煩,便在背陰處小灣裡試釣。撒了酒米後一個多小時浮漂如“板上釘釘”。時近正午,見陽光充足的岸邊有一人收竿而去,我便轉移到他的釣位,還未打窩投鉤試水就拎上來一尾小鯽魚,布窩後耐心守釣了兩小時左右,斷斷續續有11尾鯽魚入護。魚雖然不大,都是50克上下,也說明了低溫條件下選擇釣位、釣點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