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物件魚 > 釣鯽魚

野釣鯽魚對付窩中鬧小魚的絕招

欄目: 釣鯽魚 / 釋出於: / 人氣:3.21W

1、窩中的小魚並非是因為看到同類的慘死被嚇跑,而是因為扔回窩子周圍的死小魚引來的黑魚趕跑的。

2、本人所說的黑魚不夠確切,因為我國黑龍江水系的狗魚,東部平原的季花魚,還有從華北到華南貫穿大半個中國都有的烏鱧,這三種魚體表花紋相似,又都是以小魚為主食的凶猛性魚類,所以本人簡單的說成了"黑魚"若確切的說:黑龍江的狗魚有黑斑狗魚和白斑狗魚。

我國東部平原的季花魚又叫鱖花魚、桂花魚、鯚魚。烏鱧俗稱:黑魚、才魚、烏魚、烏棒、蛇頭魚。這三種同樣都是吃小魚的肉食性魚類,幾乎遍佈我國淡水自然水域。所以釣友們不必擔心當地沒有"黑魚"除了人工池塘,大部分自然水域都有它門的蹤影。

當然,我說的絕招,只是相對而言,這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事情。比如:如果你在小魚很多的水域仍然要堅持使用臺釣拉餌釣法,恐怕效果是不會好的.所以我建議你在小魚多的地方,採用包鉤沉底墜釣法。

野釣鯽魚對付窩中鬧小魚的絕招

說出來大家不要見笑,我在內蒙古的興安盟扎來特旗上中學時,曾因為釣魚,被老師罰站兩節課;在瀋陽部隊時,曾因為釣魚差點捱了警告處分;在大連上軍校時,曾因為釣魚被關2小時禁閉;在北京頤和園的昆明糊曾被罰款30元(87年);在杭州西湖,用個大頭針釣了一條半斤左右的白鰱,被罰款60元;在蘇州,在上海……哎——沒辦法,好釣魚嘛,見了水就走不動,有癮——真是屢教不改呀。不然怎麼會寫出“釣癮”這篇文章(發表在同一網站,釣友文苑欄目)?

不說這些閒話了,讓釣友們見笑了。

下面我把以上三種魚的詳細資料介紹給大家,有誤之處,還望各位行家指點。

1.狗魚

屬鮭形目狗魚亞目狗魚科的唯一屬。共5種,2亞種。中國有2種,即黑斑狗魚。產於嫩江、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達賚湖、鏡泊湖、五大連池、綏芬河。白斑狗魚產於額爾齊斯河流域的哈巴河、布林津河及阿勒大河。

體細長、稍側扁,口裂極寬大,約為頭長的一半,齒髮達,背鰭及臀鰭位很後並相對,體側有斑。分佈於北半球。

一般生活於北半球較寒冷地帶的河川、湖泊和水庫中。成魚行動非常迅速,每小時能遊8000米以上。喜遊弋於寬闊的水面,也經常出沒在水草叢生的沿岸地帶,以其矯健敏捷的行動襲擊其他魚類。幼魚常成群,成魚則單獨棲息,到生殖季節遊至沿岸區域產卵。冬季才至大河深處越冬,並繼續強烈攝食。主食魚類,繁殖季節停止攝食。

3——4冬齡魚性成熟。江河解凍後開始產卵。在中國東北地區4——6月初生殖,產卵高峰期約1周,要求水溫為3——6℃,水深0.5——1.0米處。卵粘性,產出後常固著在水草上,以後成為膠球狀,能在河底滾動。懷卵量3萬粒以上,卵徑2.3——3.0毫米。初孵化的仔魚體長為6.7——8.0毫米,10天后可達10毫米。1冬齡魚體長為158——178毫米,體重10——100克;2冬齡魚100——600克;3冬齡即可達 500——1000克。曾發現有重達 30——50千克,年齡為70歲的。狗魚生長快,肉質細嫩潔白,是很好的食用經濟魚類,但因狗魚為肉食性,貪食而食量大,對其他經濟魚類有很大的危害性。

2. 季花魚

屬鱸形目,鮨科,鱖亞科,鱖屬。俗稱:鱖花魚、桂花魚、桂魚、鯚魚。

體較高而側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頜明顯長於上頜。上下頜、犁骨、口蓋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齒,前鰓蓋骨後緣呈鋸齒狀,下緣有4個大棘;後鰓蓋骨後緣有2個大棘。頭部具鱗,鱗細小;側線沿背弧向上彎曲。背鰭分二部分,彼此連線,前部為硬刺,後部為軟鰭條。體黃綠色,腹部灰白色,體側具有不規則的暗棕色斑點及斑塊;自吻端穿過眼眶至背鰭前下方有一條狹長的黑色帶紋。

鱖一般棲息於靜水或緩流的水體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數量最多。冬季不大活動,常在深水處越冬,一般不完全停止攝食。春季天氣轉暖時,則游到沿岸淺水區覓食;此時的雌雄魚白天都有側臥在湖底下陷處的臥穴習性,夜間在水草叢中活動、覓食。主要以其它魚類為食,1-2月攝食較差,6-7月最為旺盛,生殖期採食強度稍下降。鱖魚通常長至2冬齡,在東北須至3冬齡才達性成熟,親魚於5-7月叢集於夜間在平緩的流水環境中產卵。6-7月為產卵盛期,懷卵量為3-20萬粒。

常見鱖魚有2種,外形極為相似,區別在於:翹嘴鱖的鰓耙為7,眼較小,頭長為眼徑的5.3-8.1倍,上頜骨伸達眼後緣之後的下方,側線鱗為110-142,頰下部有鱗,幽門垂為198-440個。而大眼鱖的鰓耙為6,眼較大,頭長為眼徑的4.7-5.1倍,上頜骨僅伸達眼後緣之前的下方,側線鱗為85-98,頰部不被鱗,幽門垂為74-98個。翹嘴鱖生長速度快,個體大,常見為2-2.5公斤,最大個體重可達50公斤;大眼鱖生長緩慢,個體較小,最大個體能長至重2公斤。

鱖魚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平原的江河湖泊。天然產量相當高。肉潔白、細嫩而鮮美,無小刺,富含蛋白質。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5.5-19.3克,脂肪0.4-3.5克,熱量78-109千卡,鈣79-206毫克,磷107-143毫克,鐵0.7-5.6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10毫克,尼克酸1.9毫克。鱖魚自古就被列為名貴魚類之一。1972年出土的馬王堆漢墓內的隨葬品中,就有鱖魚!鱖魚的幽門垂多而成簇,俗稱桂花魚,其味清香撲鼻,鮮脆可口,可謂“席上有鱖魚,熊掌也可舍”。值得注意的是,鱖魚的12根背鰭刺、3根臀鰭刺和2根腹鰭刺均有毒腺分佈,若被刺傷後腫痛甚烈,發熱、畏寒,為淡水刺毒魚類中刺痛最嚴重者之一。在捕捉和剖殺鱖魚時,應特別小心。

鱖魚肉性味甘、平,無毒,具有補虛勞、益脾胃的功效。其尾可治小兒軟癤,其膽可治骨鯁在喉。

3.烏鱧

屬鱸形目,攀鱸亞目,鱧科,鱧屬。俗稱:黑魚、才魚、烏魚、烏棒、蛇頭魚、生魚。

體細長,前部圓筒狀,後部側扁。頭尖而扁平,顱頂、頰部及鰓蓋上均覆蓋著鱗片。口大,端位,下頜稍突出。上下頜、犁骨、口蓋骨均具尖銳的細齒。咽頭上方有一寬大的鰓上腔,能呼吸空氣。背鰭和臀鰭基部都很大,尾鰭圓形。體色暗黑,體側有許多不規則的黑色花斑,頭側有2條縱橫的黑色條紋,背鰭、臀鰭及尾鰭上都有黑色相間的條紋;胸鰭和腹鰭淺黃色,胸鰭基部有一黑斑點。

烏鱧為底棲肉食凶猛性魚類,平時喜生活在沿岸泥底水草叢生的淺水區,潛伏在水草中等待時機追捕食物,夜間有時在水的上層遊動。平時遊動緩慢,在缺氧的水體中能借助鰓上腔的輔助呼吸器,不時將頭斜露出水面進行呼吸,而且在喉部上方凹陷處貯藏著一定量的氣體。當離開水體後還能存活相當長的時間。冬季在深水處,把身體埋在淤泥中越冬,一般很少攝食。

春、秋季為攝食旺季,產卵期親魚基本不攝食。性凶猛,仔魚以浮游動物為食;幼魚以水生昆蟲、小蝦和小魚為食;成魚則捕食其它魚類。烏鱧長至2齡可達性成熟,懷卵量為1.4-3.4萬粒。親魚於5-7月在長有茂盛水草的靜水淺灘處繁殖。親魚成對地活動於產卵場所,非常活躍,有時還躍出水面。雄魚用口將水草築成約1公尺直徑的“魚巢”。

產卵在寧靜的日出之前,先是雌魚進入魚巢,腹部向上成仰臥姿勢,身體緩緩搖動而產卵;隨後雌魚以同樣方式射精。產卵後,雌雄魚一同守在巢的底下,保護魚卵,防止敵害侵襲。2-3天后,仔魚孵出。仔魚叢集生活於近岸的水草叢中,雄魚隨群保護,待幼魚長至4-5釐米時,親魚不再進行保護,幼魚分散營獨立生活。烏鱧生長速度較快,最大個體長可達700毫米,重達5公斤左右。

烏鱧分佈極廣,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從黑龍江至海南的河川、湖泊、水庫、池塘等各種型別的水體皆產此魚,國外產於朝鮮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