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技 > 脫鉤跑魚

釣魚時跑魚的原因

欄目: 脫鉤跑魚 / 釋出於: / 人氣:2.89W

釣魚時跑魚是釣魚愛好者經常遇到的問題,每每跑魚都後悔不已,這也有了“跑了的都是大魚”的說法,也算是釣友們的一種自我安慰吧!釣魚時為什麼跑魚一文曾介紹了很多跑魚的原因, 下面介紹一下外在釣具的因素造成的跑魚,希望大家每次出釣之前都做好準備,上鉤的魚一定不讓它在跑掉!

釣魚時跑魚的原因

釣竿與釣線是整個釣具中最容易引起人們注意的物件,也最容易被人們所忽視。竿與線的質量優劣、拴法的正確與否,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直接關係到釣魚活動的質量,影響著遛魚的成功與失敗,乃至最後魚獲的多寡。對此,有條釣諺直截了當地向我們提出了警醒:“平時勤修竿和線,釣時魚兒難脫逃。”然而縱觀垂釣現實,我們平常因為忽視了對竿線的維護和修整,以及因為缺乏科學知識和識別常識,不能很好地選購好的竿線,致使臨場時折竿斷線跑了大魚的情形司空見慣,每每留下山水間的遺憾。

筆者長年活動於休閒野釣的自然水域,不僅有著驕人的釣績,也有著許多失誤,其中因為竿線上出問題造成的失誤尤為突出,而身邊許多釣友也在竿線問題上不斷髮生著憾事。這裡我針對手竿實釣中因竿線出現的弊端導致失利的諸多情況作一剖析,並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供釣友們實釣參考。

1、因竿子本身質量問題造成跑魚

這類情況比較普遍,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買竿時就是定位於低價格,從而使竿的質量就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二是買了地攤水貨;三是即便買了品牌產品,也因釣魚人在選擇魚竿時辨識能力有限,而沒有看出手竿子存在的質量隱患;四是竿子本身設計存在缺陷等等。竿子質量問題使中鉤之魚跑掉,幾乎都是斷竿造成的,而多為竿的頭兩節折斷,究其原因一種是管壁太薄,受力能力弱,大魚向前一突襲,形成巨大反向力而斷竿;另一種是第二節或第三節太硬,在遛大魚時不經意間豎竿過直,二三節不彎(或略彎)而使梢尖受力過大(過份彎曲)而折斷。四年前我花400多元買了一支迪佳5米4的前打竿,就因為是名牌,所以放心了,然而僅使用到第三次,就因遛一條大魚折斷了竿尖,後來對全竿各節逐一實驗,才發現竿前部的第二節過硬,而頭節過軟,致使遛魚時竿揚到一定角度就斷了梢子。這明顯是設計缺陷造成的,也是我在選竿時忽視了竿的整體彎曲性特別是前幾節的彎曲契合度的教訓。後來我又買了一支迪佳6米3的小磯竿,特別注意了的竿子整體性的彎曲,如今使用了兩年都很好(曾與十幾斤的大草魚拼過竿都毫髮無損)。

對策:一是買竿時注重竿的整體彎曲度,一般採取握竿左右上下大幅抖動或一人握竿另一人握住竿尖,握竿者加力上揚使竿彎曲即可看出整體契合質量的優劣,應選渾然一體的竿;二是特別留意頭三節彎曲的整體感,如有問題堅決放棄。

2.因竿子使用過久使質量下降而跑魚

一根碳素竿或玻璃鋼竿的使用壽命有多長是沒有具體標準的,而以使用環境、使用次數、使用方法、保管方式、維護水平等有關。但是竿子自然老化和疲勞是無法抗拒的。因此隨著使用時間越久,竿子的整體或部位質量必然會下降,由此帶來垂釣中的失誤。我單位的楊釣友,最善用手竿釣大魚,但在用竿上又趨於低檔竿,而且一竿連用數年不換,這樣便埋下了隱患,在回龍、聽湖、黑所、黑善等水庫,都發生過在遛大魚過程中被大魚拉出了竿梢並帶著魚線揚長而去的“悲劇”,這是竿節之間鬆動造成的結果。另一種情況則是因竿子整體老化造成的。上世紀90年代中期,有一次在聽湖垂釣,我在淺灘中了一條大魚,衝力很強,用的是一支7米2的達瓦竿,此竿已用了四五年,雖外表很粗壯,實則竿壁很薄,經數年頻繁使用,已經很疲軟了,果然幾經拉扯,竟從手握處軟塌下來,失去竿力,魚也跑了……過後我逐節檢查,用手稍加力,竿壁都會下陷,說明不僅老化了,而且竿子本身管壁做得就很薄,於是斷定是冒牌貨。

對策:什麼東西用久了都會退化和能力減弱,魚竿亦是如此。我們許多釣魚人(也包括筆者)過去或現在仍存在著“一根竿用一輩子”的思想,其結果往往造成垂釣失誤。要有效減少這種失誤,一是正確選擇竿子,購買那些有品牌信譽而且實用下來質量效能好的竿子;二是科學用竿,在垂釣中切忌大力投竿猛力扯竿,以免傷及竿子“筋骨”,縮短壽命;三是合理保管和維護竿子,用畢要洗淨泥沙,回家後要退節晾乾後置放在通風陰暗處;四是要不時檢查各節口的咬緊度,對有鬆動的要在前節底腳用雙管膠均勻增厚,使其不會被大魚扯出。

3.因組合竿線的缺陷而跑魚

手竿釣魚對竿線的拴結是沒有具體要求和模式的。傳統的連線方式是直接把線頭打死結拴在竿尖上,因為那時用的都是竹竿,在加工竿子時就有意識在竿尖部位留了個結巴,正好擋住了魚線不滑出。到了後來,用上了玻璃鋼、碳素竿,尖子上都有一個尼龍穗留作打結供魚線連線用,然而這種穗子除了適用於池塘競技或小水域釣鯽和白鰷一類小魚外,用在大水面作休閒釣時,就屢屢出了問題。比如上面講到的中大魚後被大魚猛力扯出頭節梢子而去,而有的則是把那粘結在竿尖的紅色穗子掙出帶線而去,相信許多釣友都是有過類似經歷的。這種竿線連線的弊端,是早中期商品手竿在製作過程中節與節之間的接頭處缺乏科學膨脹的結果,所幸,近年來一些正規品牌開始注重這個細節。在加工竿節時就使接頭處有了合理的膨脹,這兩年我買到的光威、狼王、迪佳等竿都是這樣,從而有效避免了因介面鬆動而被大魚拖走的不快。另一種被大魚帶線而走的情況是因為竿壁或薄或質量不佳,以致在與大魚對抗中造成破口,魚便把前面的竿節一道帶走。針對這個缺陷,有的品牌特意在介面處進行加固,只要不是人為破壞或意外斷竿,魚是無法把前面的竿節帶走的。

對策:通過總結經驗教訓,民間釣魚人對休閒野釣的竿線連線有了一個完美的方式,即加了一段“護竿線”,就徹底解決了竿節屢被大魚拖走的問題。這段護竿線的長度因竿而異,如6米3的竿子可從竿尖處延長5~10米。用膠圈把線與竿尖連線後,餘線就順著竿身繞至竿腳附近拴住,我則喜歡用一竹片蓄線,按上述方法纏好後,再用兩根橡皮筋捆在竿體上即可,到收竿時把線收回竹片上就行了。還有的釣魚人通過改造,在竿柄處裝上簡易輪,不僅解決了出節的問題,而且增加了遛魚功能,擒拿大魚更有了保障。

4.因線的破損而跑魚

相對竿子而言,魚線的正常使用週期是較短的。在競技場上,一次比賽要換數次到數十次子線的情形比比皆是。而在休閒野釣中,我們一些朋友則不是這樣的,仍沿襲著“不斷不換”的舊習慣,對於主線而言,有的甚至用上兩三年都不換。正是由於這些傳統的用線方式束縛了手腳,常常造成遛魚中斷線,對此筆者深有同感。魚線屬於化學制品,它在使用過程中(如中魚、掛底等)因為不斷牽扯和延伸,強度會不斷減弱,而在連線處,因為打結的關係亦降低了線的結節力,加上風吹日晒,加速了線的老化……另一種易引起魚線破損的情況是在複雜水域多有樹枝、木樁或暗石,在拋線或與魚較量中難免受到掛扯或摩擦,而釣魚人又因專注於魚情或釣事,常常忽視了對魚線的檢查,恰好再遇到大魚咬鉤時,眼看成功在即,“繩子從細處斷”—當你事後檢視時,斷線部位必定是那些早有隱患的地方。在實際垂釣中,因釣具不力(不當)把大魚遛跑的情況是最多的,而其中因為線的關係又是首當其衝。檢點一下我多年來在用線上存在的弊端,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走極端。過去都用粗線,後來受釣魚新技術革命的影響,改粗為細(相對而言),其結果是釣小魚多了些機會,但遇大魚斷線的事卻倍增;二是忽視日常檢查。一般情況下,由於幾十年垂釣已疏忽了出釣前的釣具檢查,而到了釣場又是急匆匆拴竿投餌垂釣,當遇到大魚時破線而去,才後悔莫及;三是抱著僥倖心理。常常是明知釣線使用已久或是發現某處有磨損的毛刺甚至損口,但懶於停釣換新,心想今天不一定會遇到大魚來咬,而實際情況卻是“魚好像知道你的魚線不牢一樣”,偏偏咬上了你的鉤,其結果是“意外之喜”傾刻間又變成了“意料之悲”。四是估計不足。這種情況有兩個方面,一種是到了新釣場,因為情況陌生,為了提高魚咬鉤的頻率,使釣組細小,而其後又屢遭大魚切線,使本次出釣黯然失色;另一種是看似大魚活動少的季節(如初春晚冬),全都換上了輕巧釣具,而出釣的那天又偏偏遇到大魚頻咬,失魚之痛已成必然。

對策:既然明白了失魚之痛來自於對釣線的“關愛”少和認識貧乏,那麼我們就認真對待吧。一是堅持每次出釣前對釣線檢查一遍,釣中留心釣線的變化;二是一經發現釣線有損傷,堅決換掉;三是摒棄“一根線用一輩子”的陳舊思想,該換則換,一切以保證線的結實度為前提;四是收存釣線要在乾躁通風和暗處,以免加速老化發生易脆易斷;五是要科學打結,減少強度損傷;六是要學習一些用線的科學知識,提高對釣線的認知能力。

一條好的釣諺雖然不能涵蓋我們用線的整個主題,但我們平常在對竿線注重修整的同時,也要注重一下用竿用線的科學合理的方法,這對垂釣是絕對有益的!

以上只是說的外在因素造成的跑魚,對於技巧性的跑魚原因比如浮漂的調整,提竿的時機等在此不在詳談。

Tags: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