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技 > 釣魚

陰漂假口空竿,這是醬層底了,試試這幾個招數

欄目: 釣魚 / 釋出於: / 人氣:2.05W

陰漂假口空竿,這是醬層底了,試試這幾個招數

​理想的垂釣環境是怎樣的呢?並不是水底一馬平川,猶如水泥找平一樣;而是水底整體起伏不大,有坡度,但是不大,有點泥,但是不厚,有點草,但是不成叢,根據離岸遠近不同,深淺有序;

但是,理想只能是理想,在實戰中,不管是野外環境,還是人工挖掘的坑釣塘,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要麼草多,要麼泥多,那麼坡度大,要麼深淺水交匯處不明顯;

要說哪一種情況最讓釣魚人覺得麻煩呢,第一當屬水底泥多;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我們要搞明白水底的淤泥,是怎麼成型的,而我們進行垂釣時,又會有著哪些影響;

水底的泥,是因為水流裹著泥沙,沉澱在水底之後形成的,隨著時間的積累,這種泥沙的沉澱,會讓河床的高度越來越高,比如黃河,如果清淤,也就是清理河床上的淤泥,就很容易爆發澇災;

當然,從小範圍來說,一旦水底的泥沙沉澱的太久,厚度太大,對水域環境、水質,甚至是水下生態鏈都會造成影響,這其中最糟糕的,就是出現了醬層底;

陰漂假口空竿,這是醬層底了,試試這幾個招數 第2張

什麼叫做醬層底

什麼是醬層底呢?醬層底,是水底的淤泥達到了一定厚度,接近水底的部分淤泥的密度很大,緊實的程度接近固體,但是靠近水的部分,則比較稀軟,因為淤泥累計的時間比較久;

在淤泥層的表面滋生了大量的微生物、厭氧菌落,成為了微生物、浮游生物的溫床,導致水質變肥,而水底的淤泥,靠近水底的淤泥,顏色是黑色,越靠近水的位置,顏色會從黑色變成黑褐色;

如果淤泥層特別厚,接近水的淤泥,會呈現墨綠色,這種淤泥層,因為淤泥的顏色,隨著淤泥層厚度不同,分層的顏色也不同,很像釀製醬油時,發酵物的顏色分層,所以釣魚人稱為這種淤泥層為醬層底,簡稱醬層;

醬層底和普通的淤泥底有本質的區別,淤泥底的密度比水大,但是比溼泥的密度要小,密度大一些的餌料、魚鉤、鉛墜,都能輕鬆的穿過淤泥,落到水底;

而醬層底接近水底的部分,密度非常大,接近實地了,所以,醬層底一定是淤泥底,但是淤泥底則不一定是醬層底;

陰漂假口空竿,這是醬層底了,試試這幾個招數 第3張

釣醬層底的水域,會遇到哪些問題

很多釣友,一聽說,或者一遇見醬層底,總是覺得不太舒服,這是因為,醬層底因為底實上虛,一旦鉤餌落到醬層底,會隨著時間,慢慢的將鉤餌陷落到淤泥中;

但是同時,因為淤泥的密度比水要大,其表面張力,又會裹住鉤餌,不會因為餌料溶散了、脫落了,浮漂就會上浮,而另一方面,餌料霧化、脫落後,陷入淤泥中了;

被窩料吸引而進窩的魚群,追著餌料的聞到進窩之後,只會在淤泥中拱食餌料,在這個過程中,很難直接找到鉤餌,而就算偶然找到了鉤餌,因為餌料陷入了淤泥中,也很難吸食魚鉤進脣;

在進窩魚拱食餌料的過程中,會不斷的蹭線、撞線,會讓陷落魚鉤的區域變得鬆動,浮漂就會產生陰漂、假口等漂訊,此時貿貿然提竿,則多半是空竿,幾乎沒有中魚的可能;

陰漂假口空竿,這是醬層底了,試試這幾個招數 第4張

遭遇醬層底,我們應該怎麼辦

因為我們很難直接觀察到水底,所以,要麼是我們提前知道是醬層底,要麼,就是發窩之後,頻繁遭遇陰漂、假口、虛口,頻繁提竿總是空竿,才會猜測,是不是遇到了醬層底了;

那麼驗證一下,也很簡單,我們重新開啟一幅主線,只需要帶鉛墜就行,調釣讓重鉛找底,調平水,或者露出半目,等上一會,如果黑漂了

再以這個位置,左右移動10~15釐米,再試試,如果還是這樣,就是魚道醬層底了;如果浮漂始終保持平水,只漏出個漂尖,那就是普通的淤泥底;

當我們通過觀察,確定遇到了醬層底,並不建議,馬上就重新開餌,減輕餌料比重,因為減輕餌料比重,是在我們讓子線彎曲,釣略鈍,或者乾脆是釣鈍時,才會採用的思路;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應對的思路,則不僅僅是改變餌料比重這一種,根據我們自身的情況(攜帶的浮漂種類,調釣的經驗、水流的流速等),我們通常用這麼幾種思路來應對:

陰漂假口空竿,這是醬層底了,試試這幾個招數 第5張

思路一、修剪鉛皮,增加釣目(優先推薦)

如果是在池塘、黑坑等封閉水域,水流因素的影響不大的時候,我們建議直接修剪鉛皮,利用浮漂的浮力,將鉤餌直接帶離水底,浮漂上升幾目,鉤餌離底就有多長;

這樣鉤餌介於醬層的上層,接近水,只要魚能進窩,不需要拱到淤泥中,就能快速的找到鉤餌,當然,因為醬層的厚度很難把控,在調釣時,本身醬層的淤泥也會裹著餌料,調釣起來,比較麻煩;

這裡我們可以這樣來操作,先不要帶餌,比如原先帶餌釣目是4目,不帶餌,漂目變成了8目,我們修剪鉛皮,直接讓漂目變成10目,然後再帶餌,如果釣目變成了6目,那就說明鉤餌已經脫離了醬層;

反之,如果釣目先是6目,隨後還是陰漂,落回了5目甚至是四目,那就需要再次修剪鉛皮,一直到釣目不會發生陰漂現象為止,這期間,餌團的體積還不能發生太大的變化,對基本功很是考究;

陰漂假口空竿,這是醬層底了,試試這幾個招數 第6張

思路二、更換大吃鉛浮漂

這種方法比較常見,但是之所以不優先推薦,是因為剪鉛操作是最簡單的;而這種方法的思路,就是基於原先釣組鉛墜、鉤餌不變,更換吃鉛大的浮漂,利用浮漂的浮力,直接將鉤餌拉出醬層;

而我們在更換浮漂時,浮漂的吃鉛,至少要大於原浮漂至少1g以上,而驗證更換浮漂後的效果,還是通過釣目來判斷,如果釣目上升,靜觀之後,沒有陰漂,漂目無變化,那就說明鉤餌出醬層底了;

反之,釣目和原先一樣,亦或者是又出現陰漂了,那麼就說明浮漂的吃鉛還是不夠大,要麼遵循思路一,修剪下鉛皮,要麼就繼續更換吃鉛再大一些的浮漂吧;

這樣更換浮漂雖然麻煩,但是勝在不需要額外操作,僅僅是更換浮漂就能解決鉤餌落入醬層的問題,算是所有思路中,操作最簡單,驗證最簡單的方法了;

陰漂假口空竿,這是醬層底了,試試這幾個招數 第7張

思路三、重窩鋪底

這種方法,我們在野釣中常用,比如我們在釣野塘、河流、湖庫時,本身我們目標就衝著大魚去,既然遇到了淤泥醬層底,反正我們也要打窩,乾脆,就用窩料鋪一個底;

我們可以用打窩器、打窩船、打窩袋等輔助器具,直接在窩點,用窩料混合小石子、沙子,鋪一個臉盆大小的區域,然後我們再將鉤餌打到這個位置;

觀察漂目,如果釣目增加,或者釣目不變,也沒有陰漂現象出現,那就說明,此時的釣點水底已經相對比較密實,至少在水底的窩釣被吃完之前,醬層底都已經變成實底了;

這個方法比較奢侈,也比較繁瑣,但是,如果我們湖庫守釣的時候使用,效果反而很好,反正守釣也要打窩,正好也是一舉兩得事,何樂而不為呢;

陰漂假口空竿,這是醬層底了,試試這幾個招數 第8張

思路四、減輕餌料比重,釣離底

之所以將這種方法放到最後,其實是這種方法最普及,但是論實戰效果,反而最糟糕,因為原先的餌料發窩了,就說明餌料的味型很合適,聚魚效果很好;

但是我們要減輕餌料的比重,加輕麩、加雪花粉,都會導致餌料味型變淡,能不能再次誘魚,效果著實難以預料,所以,正常情況下,罕有老鳥將這種方法最為第一選擇,都是在沒有帶浮漂,也沒有帶備用鉛皮的時候,才會使用這個方法;

具體做法,就是重新開餌,在餌料中新增10~30%左右的輕麩或者雪花粉,這樣餌料的比重變的比較輕,但是具體調多少,這個只能說先調著看,畢竟醬層的厚度我們未知;

調整餌料的比重還不夠,還要重新找底,然後測餌重,最後在下拉浮漂,讓鉤餌離底,這樣和前兩個思路也是一致,但是操作方式和流程上,相對來說,就麻煩一些;

陰漂假口空竿,這是醬層底了,試試這幾個招數 第9張

最後

醬層底垂釣,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調釣上,其實講究反而沒有那多,抓住核心的關鍵點,就是鉤餌一定不能陷入泥底,哪怕是離底,效果都比沉底要強,只要能做到這一點,以上四種思路,其實都是行之有效的;

但同時,如果能以第一、第二種思路進行處理,是不建議以第四種思路進行調整,畢竟,餌料一旦配比結構都變化了,味型勢必會減弱,誘聚效果必然大不如前,為了漁獲著想,能不動餌料,就不要動餌料;